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5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包括加热腔室,加热腔室顶端开口,加热腔室的开口正对于烹饪设备中的锅体,加热腔室内包括若干根加热管,若干根加热管组成主热场和辅助热场,主热场设于加热腔室的后部和中部,辅助热场设于加热腔室的两侧部,主热场的发热功率大于辅助热场的发热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加热腔室内的加热管进行热场管理,在加热腔室的后部和中部集中放置加热管,以形成发热功率较大的主热场,而在加热腔室的两侧部则放置密集度相对较小的加热管,以形成发热功率较小的辅助热场,从而实现对锅体的受热进行有效热场管理,提高加热效果,更加节能。更加节能。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烹饪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特别在家庭环境中,人们需要一种简单便携的烹饪设备,以满足其日常的炒、烤、煮等需求。此类烹饪设备大多采用电热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加热棒的布局对锅体受热程度产生巨大影响,由于锅体具有一定深度,而食材一般会放置在锅体的后端深处和中部,锅体后端深处和中部对于热量的需求相较于其前端和两侧更高,但是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性地对锅体的受热状态进行设计,导致整体受热较均匀,没有侧重,无法适应人们烹饪的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热量需求较高的锅体后端深处和中部没有针对性地供热,导致锅体受热无侧重,无法适应人们烹饪的习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包括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顶端开口,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正对于烹饪设备中的锅体,所述加热腔室内包括若干根加热管,所述若干根加热管组成主热场和辅助热场,所述主热场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后部和中部,所述辅助热场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两侧部,所述主热场的发热功率大于所述辅助热场的发热功率。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呈U型或类U型,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造型管、第二造型管和第三造型管,所述第三造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造型管和第二造型管,所述第三造型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后端,所述第一造型管和第二造型管自由端的固定点位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前端。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造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造型管、第二造型管直角过渡或者圆角过渡。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对相邻的两根所述加热管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根加热直管,所述加热直管的一端连接于加热腔室的前端、另一端连接于加热腔室的后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所处平面和所述第二加热管所处平面呈夹角关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外均套设有保护套、且均为玻璃加热管。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室包括前封板和后封板,所述第一造型管和第二造型管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前封板,所述第三造型管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后封板,所述固定件为弹簧拉钩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呈I型,至少一根所述加热管横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后端,纵置的其余所述加热管在加热腔室中处于中部的密集度大于两侧的密集度,纵置的所述加热管并排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组件,所述固定板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和若干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所述烹饪设备的外壳体铰接于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卡条,所述卡条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锅体轴向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固定架向上翻起后卡设于所述卡槽中。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加热腔室内的加热管进行热场管理,在加热腔室的后部和中部集中放置加热管,以形成发热功率较大的主热场,而在加热腔室的两侧部则放置密集度相对较小的加热管,以形成发热功率较小的辅助热场,从而实现对锅体的受热进行有效热场管理,提高加热效果,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0016]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加热管布局方式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中固定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00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1]申请人研究发现:
[0032]在利用电热方式进行加热烹饪的烹饪设备中,所使用的烹饪锅体存在多种形状,其中包括圆形的锅体,由于锅体具有一定深度和弧度,而食材一般会放置在锅体的后端深处和中部,锅体后端深处和中部对于热量的需求相较于其前端和两侧更高,但是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性地对锅体的受热状态进行设计,导致整体受热较均匀,没有侧重,无法适应人们烹饪的习惯。
[0033]有鉴于此,参照图1至图7,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包括加热腔室100,加热腔室100顶端开口,在水平放置时,加热腔室100的开口朝上,加热腔室100的开口正对于烹饪设备中的锅体200,此锅体200为圆筒型,加热腔室100内包括若干根加热管,若干根加热管组成主热场501和辅助热场502,主热场501设于加热腔室100的后部和中部,辅助热场502设于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顶端开口,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正对于烹饪设备中的锅体,所述加热腔室内包括若干根加热管,所述若干根加热管组成主热场和辅助热场,所述主热场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后部和中部,所述辅助热场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两侧部,所述主热场的发热功率大于所述辅助热场的发热功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呈U型或类U型,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造型管、第二造型管和第三造型管,所述第三造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造型管和第二造型管,所述第三造型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后端,所述第一造型管和第二造型管自由端的固定点位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前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造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造型管、第二造型管直角过渡或者圆角过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两根所述加热管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根加热直管,所述加热直管的一端连接于加热腔室的前端、另一端连接于加热腔室的后端。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提高加热效果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克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酷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