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9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底部中心具有主烹饪面,所述主烹饪面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呈向外拱起的弧面,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主烹饪面的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底部形成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低于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的最低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具具有第一辅助烹饪面和第二辅助烹饪面,在烹饪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烹饪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或者针对不同菜同时下锅进行区别性的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具还具有聚集热量的效果。聚集热量的效果。聚集热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锅具


[0001]本技术涉及炊具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锅具。

技术介绍

[0002]锅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现有的锅具通常可以适用各种加热源。目前现有技术的锅具为了使得锅具能够平稳放置,其底部一般设置为平底,且现有技术的锅具未设置导热或集热结构,其加热效率低下。
[0003]现有锅具结构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现有锅具在使用过程中,平底的锅体容易受热发生形变,会出现底部向内凸起而导致不聚油或者向外凸出导致放不稳的问题;二、现有锅具在使用过程中加热效率低下,能耗较大;三、现有锅具烹饪面单一,当多样菜品同时下锅时,无法进行针对性地不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记载的不足之处的新型锅具。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底部中心具有主烹饪面,所述主烹饪面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呈向外拱起的弧面,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主烹饪面的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底部形成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低于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的最低点。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主烹饪面的外周设有围绕所述主烹饪面的第一辅助烹饪面,所述支撑肋的外周设有第一阻热筋,所述第一阻热筋与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第一阻热环腔。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阻热环腔的顶面设有若干自所述支撑肋向所述第一阻热筋径向延伸的中环导热筋,相邻中环导热筋之间形成中环导热槽,自所述支撑肋向所述第一阻热筋方向,所述中环导热槽宽度等距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辅助烹饪面的外周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辅助烹饪面的第二辅助烹饪面,所述第一阻热筋的外周设有第二阻热筋,所述第二阻热筋与所述第一阻热筋之间形成第二阻热环腔,所述第二阻热环腔的顶面设有若干自所述第一阻热筋向所述第二阻热筋径向延伸的外环导热筋,相邻外环导热筋之间形成外环导热槽,自所述第一阻热筋向所述第二阻热筋方向,所述外环导热槽宽度逐渐减小。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锅体中心设置的内环肋,所述内环肋位于所述支撑肋的内部,所述内环肋与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加热环腔。
[0011]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环腔的顶面设有若干自所述内环肋向所述支撑肋径向延伸的内环导热筋,相邻内环导热筋之间形成内环导热槽。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环肋与所述支撑肋同轴设置,所述加热环腔圆周等距,自所述内环肋向所述支撑肋方向,所述内环导热槽宽度逐渐增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环肋的底面高于所述支撑平面,所述内环肋的中心形成与所述加热环腔连通的缓冲腔,所述内环肋的直径小于燃气灶的外环火直径。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设有导磁层,所述支撑肋的高度为1mm

8mm,所述导磁层采用复底压接于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导磁层采用喷涂形成于所述主烹饪面的外表面。
[0015]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锅具包括锅体上部形成敞口,所述敞口处形成所述锅体的外沿,所述外沿形成有厚度大于所述锅体厚度的速冷环筋,所述速冷环筋自所述锅体侧壁向上呈内凹式曲面凸起,且于厚度最厚点向锅体的顶面厚度线性减小;或者,
[0016]所述支撑肋上设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环绕所述支撑肋设置,且所述辅助支撑件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平面同平面设置,所述辅助支撑件的支撑面积大于所述支撑肋的支撑面积;或者,
[0017]所述支撑肋上设有自所述支撑平面向上拱起的泄压缺口。
[0018]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的锅具的锅体外表面上的阻热筋能够将热量聚集到锅底,降低热量散失,提升加热效率,同时阻热筋还可以阻挡热量蔓延至锅手把位置,降低使用者被烫的风险;
[0020]2、锅底设有支撑肋,锅体通过支撑肋放置在加热平台上,即使锅体发生加热形变,亦可以平稳放置在加热平台上;
[0021]3、锅体外壁的导热槽提升锅体导热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加热能耗;
[0022]4、锅体底部内外面均设为弧面,保证其在使用中聚油,且锅体底部即使发生轻微受热形变,也不会存在聚油困难的问题;
[0023]5、本技术的锅具具有多个不同受热程度烹饪面可供选择,可以针对同时下锅的不同菜品进行不同温度的烹饪,使得烹饪的菜品更加美味。
[0024]6、锅底设有导磁层,拓展锅体加热方案,使得锅具既可以通过明火加热,亦可以使用电磁加热。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锅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锅具仰视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的锅具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锅体,2、主烹饪面,3、支撑肋, 4、支撑平面, 5、第一辅助烹饪面,6、第一阻热筋,7、第一阻热环腔,8、中环导热筋,9、中环导热槽,10、第二辅助烹饪面,11、第二阻热筋,12、第二阻热环腔,13、外环导热筋,14、外环导热槽,15、内环肋,16、加热环腔,17、内环导热筋,18、内环导热槽,19、导磁层,20、敞口,21、速冷环筋,23、辅助支撑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的底部中心具有主烹饪面2,主烹饪面2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呈向外拱起的弧面,主烹饪面2的外表面设有围绕主烹饪面2的支撑肋3,支撑肋3的底部形成支撑平面4,支撑平面4低于主烹饪面2的外表面的最低点,支撑肋3的高度为1mm

8mm,优选为2mm

6mm,给予主烹饪面2足够的形变空间,又不至于导致锅具整体体积过大。
[0034]当本实施例的锅具放置在加热平台上时,由支撑平面4与加热平台接触,使得锅体1的主烹饪面1最底部与加热平台之间仍留有空间,因此主烹饪面2底部即使受热发生向外表面凸出形变也不会存在有放不稳的情况发生。主烹饪面2内表面及外表面呈向外拱起的弧面,一方面可以起到聚油效果,另一方面主烹饪面2即使受热发生轻微向内表面凸起形变也不会引发聚油困难问题。
[0035]支撑肋3外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均匀围绕主烹饪面2而成的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如图1、4、5所示,支撑肋3优选为呈围绕主烹饪面2的圆环形形状,圆环形的支撑肋3使得锅体1放置更加平稳,且锅体1一般均设置为圆弧形状,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一般也为圆形,与圆环形的支撑肋3相适应。
[0036]所述支撑肋3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的底部中心具有主烹饪面(2),所述主烹饪面(2)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呈向外拱起的弧面,所述主烹饪面(2)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主烹饪面(2)的支撑肋(3),所述支撑肋(3)的底部形成支撑平面(4),所述支撑平面(4)低于所述主烹饪面(2)的外表面的最低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烹饪面(2)的外周设有围绕所述主烹饪面(2)的第一辅助烹饪面(5),所述支撑肋(3)的外周设有第一阻热筋(6),所述第一阻热筋(6)与所述支撑肋(3)之间形成第一阻热环腔(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热环腔(7)的顶面设有若干自所述支撑肋(3)向所述第一阻热筋(6)径向延伸的中环导热筋(8),相邻中环导热筋(8)之间形成中环导热槽(9),自所述支撑肋(3)向所述第一阻热筋(6)方向,所述中环导热槽(9)宽度等距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烹饪面(5)的外周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辅助烹饪面(5)的第二辅助烹饪面(10),所述第一阻热筋(6)的外周设有第二阻热筋(11),所述第二阻热筋(11)与所述第一阻热筋(6)之间形成第二阻热环腔(12),所述第二阻热环腔(12)的顶面设有若干自所述第一阻热筋(6)向所述第二阻热筋(11)径向延伸的外环导热筋(13),相邻外环导热筋(13)之间形成外环导热槽(14),自所述第一阻热筋(6)向所述第二阻热筋(11)方向,所述外环导热槽(14)宽度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烹饪面(2)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锅体(1)中心设置的内环肋(15),所述内环肋(15)位于所述支撑肋(3)的内部,所述内环肋(15)与所述支撑肋(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张彬潘少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