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741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凝器主体,冷凝器主体包括板换、“Y”字形翅片;两横向通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分流管,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于板换内部的导流孔实现流通交互,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另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冷凝液出液口;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内相邻上下板换之间的横向通道间隔环绕的方式焊接有封闭环,且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封闭环为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凝面为垂直面,大大地减少了冷媒循环需要量,传温更均匀,冷凝速度更快,冷凝效果能得到极大提高;大大提高制冷剂和冷却液的接触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凝效率。冷凝效率。冷凝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属于冷凝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现行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根据冷凝方式分类可分为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三大类,其中蒸发式冷凝器冷却能力更强,常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0003]制冷系统常用的蒸发式冷凝器,其蛇形盘管内介质为气液混合物,对管道的冲刷严重,需定期维护;且存在喷头易堵塞,喷头易脱落,收水器易塌陷等现象;存在需要定期排污,定期清理蒸发式冷凝器等问题,运营维护成本较高。有些制冷系统为了降低制冷剂充注量,采用板式换热器,但传统的板式换热器存在分液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描述了一种新的板式换热器,能够解决传统板式换热器的分液不均匀的问题,将大大改善板式换热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实现板式换热器在较大规模制冷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极大提高制冷系统运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解决了以上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主体,所述冷凝器主体包括位于右固定板与左固定板之间沿横向以竖直方式等间距布置的若干层板换,相邻上下板换之间的外侧部环绕形成“Y”字形翅片,使相邻上下板换之间形成容纳空腔结构,所述冷凝器主体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制冷剂循环通道和一组冷却液循环管道,每组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均包括横向开设于冷凝器主体内的两个横向通道;
[0007]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的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制冷剂出液口,另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制冷剂气体进口;所述制冷剂出液口与制冷剂气体进口为前后交错设置,两所述横向通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分流管,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于板换内部的导流孔实现流通交互,所述导流孔设置于与分流管同一高度的所在层的板换内;
[0008]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另一横向通道外端部设置有冷凝液出液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凝液出液口为前后交错设置;
[0009]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内相邻上下板换之间的横向通道间隔环绕的方式焊接有封闭环,且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封闭环为交错布置,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的两组横向通道或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两组横向通道的封闭环采用相同层布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环采用的是与横向通道内径相同的圆环状结构,将左右相邻两板换位于横向通道位置处的孔道实现周侧的闭环式封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采用的是外径与横向通道内径相同的管状结构,其周侧环绕均匀设置有与导流孔相连的开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直径小于板换的厚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主体内位于板换与“Y”字形翅片之间的空腔内存放有制冷剂或或冷却液。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主体内位于制冷剂循环通道不设有封闭环的板换之间的空腔内、位于冷却液循环管道内且位于带有封闭环的侧部板块之间的空腔内分别存放有与制冷剂循环通道相连通的冷凝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主体内位于冷却液循环管道不设有封闭环的板换之间的空腔内、位于制冷剂循环通道内且位于带有封闭环的侧部板块之间的空腔内分别存放有与冷却液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冷却液。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相较于普通冷凝器,经过计算,本技术的冷凝面为垂直面,大大地减少了冷媒循环需要量,传温更均匀,冷凝速度更快,冷凝效果能得到极大提高;
[0018]2、本技术在冷凝器内采用统一板换层内隔成制冷剂和热空气的流动和相互接触的腔室,腔室为交错式设计,大大提高制冷剂和冷却液的接触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凝效率;
[0019]3、本技术的冷凝器所需制冷剂冲注量大大减小,往往一个传统制冷系统充注量达十几吨,本技术充注量为几公斤到数十公斤,不需要运送太多制冷剂,会节省很多用电成本,减少运行过程中投资。
[0020]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H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0025]图4为图1的结构仰视图;
[0026]图5为图3中A

A剖面视图;
[0027]图6为图3中B

B剖面视图;
[0028]图7为图3中C

C剖面视图;
[0029]图8为图3中D

D剖面视图;
[0030]图9为图5中E

E剖面视图;
[0031]图10为图7中G

G剖面视图;
[0032]图11为图图6中F

F剖面视图;
[0033]图12为图6中i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3为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6]1‑
冷凝器主体,101

右固定板,102

下固定,103
‑“
Y”字形翅片,104
‑ꢀ
板换,105

导流孔,106

横向通道,107

封闭环,2

制冷剂出液口,3

制冷剂气体进口,4

冷却液进口,5

冷凝液出液口,6

分流管,601

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向”、“等间距”、“上端”、“外部”、“下端”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主体(1),所述冷凝器主体(1)包括位于右固定板(101)与左固定板(102)之间沿横向以竖直方式等间距布置的若干层板换(104),相邻上下板换(104)之间的外侧部环绕形成“Y”字形翅片(103),使相邻上下板换(104)之间形成容纳空腔结构,所述冷凝器主体(1)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制冷剂循环通道和一组冷却液循环管道,每组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均包括横向开设于冷凝器主体(1)内的两个横向通道(10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的一横向通道(106)外端部设置有制冷剂出液口(2),另一横向通道(106)外端部设置有制冷剂气体进口(3),所述制冷剂出液口(2)与制冷剂气体进口(3)为前后交错设置;两所述横向通道(106)的一端均设置有分流管(6),分流管(6)之间通过设置于板换(104)内部的导流孔(105)实现流通交互,所述导流孔(105)设置于与分流管(6)同一高度的所在层的板换(104)内;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一横向通道(106)外端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4),另一横向通道(106)外端部设置有冷凝液出液口(5),所述冷却液进口(4)与冷凝液出液口(5)为前后交错设置;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内相邻上下板换(104)之间的横向通道(106)间隔环绕的方式焊接有封闭环(107),且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和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封闭环(107)为交错布置,所述制冷剂循环通道的两组横向通道(106)或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两组横向通道(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戎徐铭徐瀛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华晶农谷微冻瞬冷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