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舞台照明的安全卤钨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03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舞台照明的安全卤钨灯泡,包括泡壳、灯丝、丝脚、支架、钼片、钼脚,所述支架包括上、下两根石英玻杆和固定在石英玻杆上的若干个支架钩,灯丝中部挂在支架的支架钩上,支架的两根石英玻杆两端分别与泡壳壁烧熔连接,灯丝两端各接上丝脚后分别与二片钼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性能较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照明
,尤其涉及用于舞台照明的卤钨灯泡。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用于舞台照明的卤钨灯泡是由泡壳、灯丝、支架、两片钼片、两个钼脚等组成。支架由上、下两根横向放置的石英玻杆、二根导丝和若干个支架钩组成,上、下石英玻杆固定在二根导丝上部并依靠导丝支撑,若干个支架钩分别固定在上、下石英玻杆上,灯丝中部挂在上、下支架钩之间,灯丝两端丝脚分别焊在二根导丝上,二根导丝再分别与二钼片连接,二钼片分别与二钼脚连接,二钼脚从泡壳下端引出,泡壳下端与钼片、钼脚压封成一体。这种结构的卤钨灯泡,因其导丝要支撑上、下两根石英玻杆,直径需要较粗,当灯丝烧断时产生的电弧会迅速移向导丝根部,若此时电弧不能及时熄灭,电弧能会将导丝烧熔,甚至将导丝烧成金属蒸汽,从而引起泡壳爆炸。可见,公知的舞台卤钨灯泡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舞台卤钨灯泡安全性能较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好的安全卤钨灯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舞台照明的安全卤钨灯泡,包括泡壳、灯丝、丝脚、支架、钼片、钼脚,所述支架包括上、下两根石英玻杆和固定在石英玻杆上的若干个支架钩,灯丝中部挂在支架的支架钩上,支架的两根石英玻杆两端分别与泡壳壁烧熔连接,灯丝两端各接上丝脚后分别与二片钼片连接。所述支架还包括二根支撑于上、下石英玻杆之间的支撑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了无导丝的支架结构,灯丝两端接上丝脚直接从钼片、钼脚引出,当灯丝烧断时,因二丝脚间电场强度最高,在断点形成的电弧会迅速向该处转移,由于丝脚很细,即使电弧将其烧熔所产生的金属蒸汽数量微少,电弧不能维持,很快就会熄灭,不可能引起泡壳爆炸。因此,本技术的安全性要明显优于公知的舞台卤钨灯泡。在两根石英玻杆之间加二根支撑丝,先固定它们的间距,再与泡壳熔接,这样可使灯丝拉得较挺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由泡壳1、灯丝2、丝脚3、石英玻杆4、支架钩5、支撑丝6、钼片7、钼脚8构成。上、下石英玻杆由左右2根支撑丝连接成整体,3个支架钩固定在上面的石英玻杆上,另2个支架钩固定在下面的石英玻杆上,上、下石英玻杆、5个支架钩及2根支撑丝构成实施例1的支架。灯丝2中部挂在上、下支架钩之间,其两端各接上丝脚3,丝脚3分别与二片钼片7点焊连接,钼片7再与钼脚8点焊连接。上、下石英玻杆两端分别与泡壳的玻壁烧熔连接,泡壳的下端口与钼片及钼脚压封成一体。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2的支架没有支撑丝。相比之下,实施例2在制造过程中其灯丝不易拉直,比较松驰。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如通过改变石英玻杆、支撑丝及支架钩的数量等方式,均应理解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舞台照明的安全卤钨灯泡,包括泡壳(1)、灯丝(2)、丝脚(3)、支架、钼片(7)、钼脚(8),所述支架包括上、下两根石英玻杆(4)和固定在石英玻杆(4)上的若干个支架钩(5),灯丝中部挂在所述支架的支架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根石英玻杆(4)两端分别与泡壳壁烧熔连接,灯丝两端各接上丝脚(3)后分别与二片钼片(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舞台照明的安全卤钨灯泡,包括泡壳(1)、灯丝(2)、丝脚(3)、支架、钼片(7)、钼脚(8),所述支架包括上、下两根石英玻杆(4)和固定在石英玻杆(4)上的若干个支架钩(5),灯丝中部挂在所述支架的支架钩上,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谦铭赵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和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