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以及包含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39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及包含该极片的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于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括m层活性物质子层;第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以及包含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极片以及包含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国内电动车事业的蓬勃发展,长续航、快速充电的性能需求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用户使用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不仅需要高能量密度,而且需要快速充电、高倍率放电能力以及低温放电能力。目前的情况是高能量密度与快速充电、高倍率放电以及低温放电的要求没有办法同时满足,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电极设计上需要往高涂覆量、高压实密度以及很大的厚度才能满足。但是高涂布量、高压实密度以及高厚度的电极往往在造孔方面存在巨大缺陷,导致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放电、高倍率放电以及快速充电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孔隙率分布很难在同时提高电池能量、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放电能力及低温放电能力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极片以及包含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包含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同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放电性能及低温放电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m层活性物质子层;所述第m-1层活性物质子层距所述集流体的距离大于第m层活性物质子层距所述集流体的距离;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多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多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物质满足D50
n
<D50
n-1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至少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y活性物质子层含有第y-1活性物质子层的所有粒径的活性物质和至少一种其他级粒径的活性物质;D501粒径与D502粒径比为1:0.329-0.414;其中,m≥2,n≥m,m≥y≥2,D50
其他
<D50
(y-1)最小
,所述D
501
表示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所述D
502
表示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所述D
50n-1
表示第n-1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所述D
50n
表示第n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D50
其他
表示其他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D50
(y-1)最小
表示第y-1活性物质子层中的D50粒径最小的活性物质的D
50
粒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子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子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四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子层、第二活性物质子层和第三活性物质子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子层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子层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子层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0.414:0.178-0.225:0.14-0.1766:0.1-0.1551;或者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子层中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子层包括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以及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二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三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第四级粒径的活性物质和第五级粒径的活性物质的D50粒径比为1:0.3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秦肖晶韩铮田志明潘仪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