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连彬专利>正文

防眩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17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眩车灯,包括凹反射镜(1)、透光玻璃(4)和灯座(6),其特征在于有一根和电源两端相连的光源灯线(5),光源灯丝(5)的左侧方或右侧方设有侧反光遮光装置(13),光源灯丝(5)的前方设有前遮光装置(1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照明灯,具体是一种机动车前照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车灯,包括凹反射镜、透光玻璃和灯座,其特征在于有一根和电源两端相连的光源灯丝,光源灯丝的左侧方或右侧方设有侧反光遮光装置,以有效防止散射光β或γ射线从灯前光柱的左侧方或右侧方外射眩目;光源灯丝的前方设有前遮光装置,以防止灯丝正面光线眩目。为了减少光源损失、增加光通量,上述的光源灯丝前面的遮光装置最好为前反光遮光装置,以回收部分光能。上述光源灯线的外面,凹反射镜的里面可以设有灯泡壳体。此时,上述的侧反光遮光装置可位于灯泡的内部,如为平面或曲面板,并有固定架。连在灯座或绝缘连在灯丝下端等。也可以位于灯泡壳体(内外壁)上,例如金属泊(铜、铝、锡)贴层,反光纸贴层,及反光遮光单、双层涂料层等。也可以位于灯泡壳体外面,如为平面或曲面板,并有固定架。支架可固定在凹面镜上或灯座上。上述侧反光遮光板的宽度以不使散射光β或γ射线最后反射到灯前光束的左侧方或右侧方眩目为好。侧反光遮光板的下边缘可连到凹面镜上,最好下边缘与凹面反射镜间没有透光间距,以不使光束造成明显的黑暗不均匀区域,并影响光通量。上述的灯丝前反光遮光板,可位于灯泡内部,可与侧反射遮光板连在一起,呈 或 型,用耐热金属材料制成,如Mo板,Ni板等。也可位于灯泡的外面,并设支架,或与侧反光遮光板连在一起,呈 或 型,可用铁板、铜板或铝合金金属板等构成。也可位于灯泡内或外壁上,为反光遮光单、双层或涂料层,金属涂层或用金属泊贴于其上(铜、铝、锡、泊等)。上述为单灯丝,也可为2根或2根以上双灯丝,多灯丝,为并联式,近光灯丝可靠近侧反光遮光板。此时,可分近光灯丝和远光灯丝使用。单灯丝、双灯丝、多灯丝也可以一起使用,不分远近灯丝,会车前后及正常行驶均为常开状态,不需变光启闭,可畅通无阻。灯丝布置以不使散射光β或γ射线从单侧射出为佳。上述车灯中灯丝发光区可抽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佳。故可制成整体式真空灯,也可装入上述灯泡组装而成。本技术的优点是能有效地防止散射光β或γ射线反射到车的左侧方或右侧方,可有效防止眩目;会车时司机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一切标志和危情,也不影响车马行人正常通行,故能有效地防止会车事故的发生。可正常行驶使用,操作、使用方便。会车安全、舒适。省油、省车、省力。不必反复变光换档,减速加速。特别适用于中外一切机动车及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会车灯。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详述,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侧反光遮光板与前反光遮光板连成一体8,为Cu泊,贴于灯泡外壁,或为金属涂层。其余标号同附图说明图1。图3中,侧反光遮光板与凹面状前反光遮光板连成一体9,为 型,其宽度可不超过灯泡直径,为不锈钢板,用支架焊在凹镜上(未画出)。图4中,双灯丝10、11并联式,分近光灯丝(11)和远光灯丝(10)。图5中,无灯泡,车灯为真空灯,12为连体式反光遮光板。图6中,侧反光遮光板13用支架固定,前反光遮光板14为灯泡涂层。其余标号同图1。本技术可以使散射光β或γ射线角度为80°±10°,此时侧反光遮光板的宽度和底部透光间距,均可通过试验确定。凹反射镜可为各种车灯用的凹面镜,灯丝一般在焦点处,电源可用直流或交流,可为12V、24V、36V、48V、60V等,或交直两用。侧反光遮光罩可为多种形状,上罩可为圆形、方形,侧罩可为弧面板、直面板等,支架可固定在灯座或凹面镜上。一般,远光灯丝占正光轴,近光灯丝占副光轴。固定支架可为方便可调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车灯,包括凹反射镜(1)、透光玻璃(4)和灯座(6),其特征在于有一根和电源两端相连的光源灯线(5),光源灯丝(5)的左侧方或右侧方设有侧反光遮光装置(13),光源灯丝(5)的前方设有前遮光装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车灯,其特征在于光源灯丝(5)的前方设有前反光遮光装置(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车灯,其特征在于光源灯丝(5)的外面、凹反射镜(1)的里面设有灯泡壳体(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车灯,其特征在于侧反光遮光装置(2)位于灯泡壳体(3)的内部,为平面或曲面板,并有固定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车灯,其特征在于侧反光遮光装置(8)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贵艾连彬
申请(专利权)人:艾连彬刘廷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