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偿联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联轴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偿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可见的万向联轴器都是采用双轴连接以实现角度调整的,但是对于不在同一轴线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二者皆不能移动,因此联轴器在旋转的时候需要不停的进行角度变换以适应固定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但是在万向联轴器角度持续变换的时候,联轴器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处也会持续伸缩滑动,而对于这种轴向的补偿并没有人去考虑,因此导致万向联轴器所能适应的角度都较小并且损耗极高,而且对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轴向距离发生改变的情况则只能听之任之,等联轴器损坏了直接进行更换,即增加生产成本又需要耗费人工对联轴器进行更换。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补偿联轴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偿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座(1)、输出端座(2)、径向补偿装置(3)和轴向补偿装置(4);所述输入端座(1)设置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端座(1)通过所述径向补偿装置(3)与所述输出端座(2)连接,所述轴向补偿装置(4)设置在所述输出端座(2)上,且所述输出端座(2)通过所述轴向补偿装置(4)与输出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座(1)包括输入管(11)和输入卡件(12);所述输入卡件(12)设置在所述输入管(11)的端部,所述输入管(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3)和第一定位槽(15),所述第一定位槽(15)设置在所述输入管(1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定位孔(13)设置在所述输入管(11)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5)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13)内设置有第一定位螺钉(14),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入管(11)插接,所述输入卡件(12)为C形,所述输入卡件(12)的前壁和后壁上均设置有第一转轴孔(16),所述输入卡件(12)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孔(16)与所述径向补偿装置(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补偿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座(2)包括传动轴套(21)和输出卡件(22);所述输出卡件(22)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套(21)的端部,所述输出卡件(22)通过所述传动轴套(21)与所述轴向补偿装置(4)连接,所述输出卡件(22)为C形,所述输出卡件(22)的顶壁和底壁均设置有第二转轴孔(23),所述输出卡件(22)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孔(23)与所述径向补偿装置(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补偿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补偿装置(4)包括传动轴管(41)和输出管(42);所述传动轴管(41)设置在所述输出管(42)的端部,所述传动轴管(41)与所述传动轴套(21)插接,所述输出管(4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3)和第二定位槽(45),所述第二定位槽(45)设置在所述输出管(4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定位孔(43)内设置有第二定位螺钉(44),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管(42)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补偿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补偿装置(3)包括水平轴组(31)、竖直轴组(32)和连接组(33);所述竖直轴组(32)设置在所述连接组(33)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水平轴组(31)贯穿所述连接组(3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男,李宁,潘博,白羽,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赛莱默欧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