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89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隔板上间隔地设有出水孔,所述移动台阶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固定连接在隔板的两侧,并与竖井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设在第一出水孔的下方,第三挡板设在第二出水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四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三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竖井通过移动台阶机构逐级平稳的输送水流,避免水流跌落过程中发生碰撞、破碎和分解等过程,从而减少破碎的水滴拖拽大量空气造成的井底气压增大的问题。的井底气压增大的问题。的井底气压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竖井作为主要的中转结构,用来将高处的水流汇聚到竖井后输送到较深的地下渠道中,所以竖井在排水系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竖井往往有较高的落差(几十米不等),水流从高处跌落的时候往往会伴随大量的外界气体被卷吸,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竖井底部以及整个或部分地下渠道中的气压增大,随后在该压差作用下排污管道里面产生的臭气在某些地方逸出,造成空气污染以及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0003]研究表明,竖井中气压增大的原因是跌流竖井中水流下落过程中存在吸气现象,导致竖井底部气压增大,导致排污管道中产生的难闻性气体逸出管道外,甚至引发井喷现象。有研究人员认为竖井能吸气主要是因为:下落水流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使连续成片的水流分解成众多水滴等,其中水滴下落是造成竖井吸气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水流大部分变成水滴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向下能够拖拽的气体也就越多。目前多采用工程措施来改进竖井结构,因为城市排水系统大多已建成且埋深地下难操作。
[0004]公开号为CN10810424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降低吸入气体量的直流式跌水结构,包括设立在竖井内的入水管、进气口、分隔板、气管、水管以及出流管,分隔板设置在竖井的中间位置,距跌水结构顶部留有上部孔口,且距离底端留有下部孔口,以便形成结构内部的气体循环,该跌水结构可满足在排污时降低其卷吸气体量,以及降低其下游管道的气压值,达到减缓排污管道臭气逸散的目的。
[0005]公开号为CN11219606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内循环气流管的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垂直竖井和设于竖井内的内循环气流管;所述内循环气流管将竖井分为过水部分和不过水气管部分,所述过水部分与进水管相连,所述内循环气流管的顶部低于进水管道的底部,内循环气流管的底部高于出流管的顶部,用于引导气体在气流管内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内循环气流管由固定装置竖直悬挂在垂直竖井内,所述内循环气流管与竖井内壁面接触,该竖井结构在改善排污系统的臭气逸散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根据不同水流设置以达到减气效果最优。
[0006]但上述两种竖井结构中均已经卷吸进来大量空气,通过结构设置减少卷吸的空气量,而不是从根源上减少存在的气体,因此,存在着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该竖井通过移动台阶机构逐级平稳的输送水流,避免水流跌落过程中发生碰撞、破碎和分解等过程,从而减少破碎的水滴拖拽大量空气造成的井底气压增大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包括设于竖井内的隔板以及移动台阶机构,所述隔板与竖井的中心轴平行,隔板上间隔地设有出水孔,所述移动台阶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0010]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固定连接在隔板的两侧,并与竖井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设在第一出水孔的下方,第三挡板设在第二出水孔的下方;
[0011]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四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三挡板之间;
[0012]所述第二挡板具有位于竖井进水口下方的第一位置,以及具有位于第一出水孔下方的第二位置;
[0013]所述第四挡板具有位于第一出水孔下方的第三位置,以及具有位于第二出水孔下方的第四位置。
[0014]优选地,所述出水孔的孔口宽度小于等于竖井内径。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第三挡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挡板/第四挡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卡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0016]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的一侧均与竖井内壁摩擦连接,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的另一侧均与隔板摩擦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隔板为间隔设有出水孔的矩形平板,置于竖井的中央,所述平板的宽等于竖井的直径,并与竖井内壁密封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上部距离竖井顶部为1/2的竖井内径,隔板的下部距离竖井底部为3

5倍的竖井内径,上下留有一定孔口,以便大流量流入竖井时增加过流能力,保证排水通畅。
[0020]优选地,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根据竖井的长度布置移动台阶机构,每4

5m设置一组移动台阶机构。
[0021]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隔板将竖井分隔成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一挡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管腔内,第二挡板设于竖井进水口下,并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挡板可移动连接,第三挡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官腔内,第四挡板设于出水孔下,并通过弹性件与第三挡板可移动连接,由此形成移动台阶,再经出水孔连通移动台阶形成逐级缓冲机构。
[0022]通过多组移动台阶机构逐级平稳向下输送水流,水流在输送过程中不存在碰撞、破碎和分解,输送到竖井底部的水流能够携带少量的气体,因此也不会造成竖井底部和排污管道中气压增大的现象,解决了排污管道中产生的臭气由于管道中气压过大而排出到环境中的问题。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本技术通过移动台阶机构逐级平稳的输送水流,水流从竖井的进水口流入,水流落在第一挡板上,由于水流的重力将弹性件向下压,带动第一挡板向下移动,当第一挡板移动至第一出水孔处时,水流通过第一出水孔流至第三挡板上,水流的重力将弹性件向下压,带动第三挡板向下移动,直至第二出水孔,水流通过第二出水孔流至下一个挡板上,如此交替逐级平稳输送,直至水流平稳流入竖井的出水管;通过移动台阶机构,水流在
输送过程中不存在破碎、分解、碰撞,不存在下落水流变成大量水滴向下拖拽空气的现象,水流只是平稳的从高处向低处转移,故不存在竖井吸气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遏制排污管道释放臭气,且减少井喷的发生。
[0025]2、本技术的减压装置可直接在现有的排水管道中进行安装,不需要改变原结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在水流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在水流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隔板;11、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20、移动台阶机构;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24、第四挡板;25、弹性件;30、竖井进水口;40、竖井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竖井内的隔板以及移动台阶机构,所述隔板与竖井的中心轴平行,隔板上间隔地设有出水孔,所述移动台阶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固定连接在隔板的两侧,并与竖井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设在第一出水孔的下方,第三挡板设在第二出水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四挡板通过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竖井内壁、隔板与第三挡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板具有位于竖井进水口下方的第一位置,以及具有位于第一出水孔下方的第二位置;所述第四挡板具有位于第一出水孔下方的第三位置,以及具有位于第二出水孔下方的第四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孔口宽度小于等于竖井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吸气量的逐级输水式排污跌流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第三挡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挡板/第四挡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佳芳芦三强李正勤纪鹏辉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