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61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01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外火盖组件,设有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聚能罩,套设在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底板,位于聚能罩下方,并与聚能罩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其中,聚能罩的内壁与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外火孔和/稳焰孔的出口通过导向流道与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导向流道朝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导向流道将二次空气引导至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即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根部,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的热效率。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因为气流的引射作用,火焰有一定的速度,火焰燃烧时,一定速度的高温烟气从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喷射出来后,周围热空气聚集,导致二次空气无法有效到达火焰根部,而二次空气只有到达火焰根部,才能保证火焰的充分燃烧,因此,二次空气无法达到火焰根部,会降低火焰的燃烧充分性,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气灶二次空气无法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根部导致的燃气灶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外火盖组件,设有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聚能罩,套设在所述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底板,位于所述聚能罩下方,并与所述聚能罩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其中,所述聚能罩的内壁与所述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所述外火孔的出口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通过所述导向流道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导向流道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
[0006]可选地,所述外火盖组件的所述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段;第二外侧壁段,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的下方;其中,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相对设置,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朝向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外侧壁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火孔和/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所在位置处的外径,沿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向上倾斜。
[0008]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不平行;和/或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不平行。
[0009]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和/或所述第一外侧壁段向上倾斜。
[0010]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平行或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
°‑5°

[0011]可选地,所述外火盖组件的所述外侧壁还包括:第三外侧壁段,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所述第三外侧壁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具有折角。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三外侧壁段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3]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的下方,且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之间的高度差为2mm

8mm。
[0014]可选地,燃气灶还包括:外圈,连接在所述聚能罩的外侧,所述外圈高于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且与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

20mm。
[00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6]二次空气通道流出的二次空气经过导向流道流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为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补充二次空气,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
[0017]二次空气从二次空气通道流出后,流经导向流道,导向流道朝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使得导向流道中的二次空气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流动,将二次空气引导至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即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根部,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0018]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9]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C

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中G

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图7中F

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与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图12中P

P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是图13中Q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是图12中K

K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6是图15中L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0、燃烧器;101、内火盖;102、外火盖;103、分气盘;104、外火孔;105、内火孔;20、聚能罩;21、聚能罩本体;201、上罩;202、下罩;2021、第一顶壁;2022、第二顶壁;203、底板;20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1、第一进风格栅;2042、出风格栅;2043、支撑凸起;204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1、第二进风格栅;2052、支撑座;2053、第
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4、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30、分气件;40、阻挡部;401、外圈;50、第一分气片;501、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2、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3、侧壁;504、顶壁;5041、第一端部;5042、第二端部;60、第二分气片;601、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14、聚能罩的外壁;15、聚能罩的内壁;16、隔热腔;2、外火盖组件;2111、外火孔的出口;212、稳焰孔;2121、稳焰孔的出口;213、第一外侧壁段;214、第二外侧壁段;215、第三外侧壁段;216、弯折;217、外侧壁;218、折角;5、导向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火盖组件(2),设有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聚能罩(20),套设在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底板(203),位于所述聚能罩(20)下方,并与所述聚能罩(20)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其中,所述聚能罩(20)的内壁与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5),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通过所述导向流道(5)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导向流道(5)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所述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段(213);第二外侧壁段(214),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的下方;其中,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相对设置,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所在位置处的外径,沿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向上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松青苑善通张蒙恩王书春贺立军陈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