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51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中的容腔主体,内置在容腔主体中的测量室,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中且位于测光窗口一侧的反应杯进出口,转动安装在容腔主体中的转子轴承体,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承体上且与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适配的反应杯放置槽,以及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顶部且与测量室对应的激发液注入装置;所述反应杯进出口的顶部设有与容腔主体间隙配合的玄关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玄关结构和转动转子轴承体的带动反应杯放置槽在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之间作环形轨迹的运动阻断在置换反应杯时光在容腔主体内的传播,进而减少光对测量室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诊断仪器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测量室就是化学发光仪专门用来测量发光量的机构,通过测得发光量反应血液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化学发光仪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放进和取出反应杯,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套门机构在存取反应杯的过程中保持测量室中暗度稳定,避免进出口的光线干扰测光结果,现有化学发光仪门结构复杂且在后期清洁和保养过程中需要频繁拆除门结构使得配件之间的配合度降低,最终使得检测结果的稳定值下降;其次现有的化学发光仪中的激发液注入管伸延至仪器内反应杯使用,用于对反应杯注射激发液,但是在长期使用下来,管路头部与反应杯接触会弯曲,使得激发液注入角度发生变化,这将极大的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包括:
[0005]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中的容腔主体,内置在容腔主体中的测量室,开设在在容腔主体中且与测量室连通的测光窗口,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中且位于测光窗口一侧的反应杯进出口,转动安装在容腔主体中的转子轴承体,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承体上且与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适配的反应杯放置槽,以及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顶部且与测量室对应的激发液注入装置;
[0006]所述反应杯进出口的顶部设有与容腔主体间隙配合的玄关结构,所述玄关结构包括:间隙配合在反应杯进出口顶部的第一玄关件,固定安装在反应杯进出口底部的第二玄关件以及间隙配合在转子轴承体顶部的第三玄关件。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激发液注入装置包括:容纳废液针另一端且与容腔主体固定连接的注入块,以及穿插在注入块中的注射管;注入块中开设有容纳废液针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与注射管连通,所述注射管的另一端与反应杯连通。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容腔主体中还安装有废液抽取模块;所述废液抽取模块包括: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外部的驱动部件,以及固定安装在驱动部件一侧的废液针。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外部微型电机,固定插接在微型电机输出轴端的曲柄机构,以及传动安装在曲柄机构另一端且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外部的滑块组件。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曲柄机构包括:固定卡接在微型电机输出轴端的传动杆,以及安装在传动杆另一端上的轴承轮和曲柄;所述曲柄上开设有可供轴承轮转动卡接的滑行槽。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外部的导轨,以
及开设在曲柄上且与导轨卡接的滑槽;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废液针安装座。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杯放置槽通过转动转子轴承体的带动反应杯放置槽在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之间作环形轨迹的运动。
[001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玄关结构和转动转子轴承体的带动反应杯放置槽在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之间作环形轨迹的运动阻断在置换反应杯时光在容腔主体内的传播,进而减少光对测量室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其次采用曲柄结构带动一体化注射头进行运动,避免现有塑胶注射管路长时间使用弯曲的问题,同时避免仪器因断电造成的部件损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改进型测量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激发液注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容腔主体1、测量室2、测光窗口20、反应杯进出口3、第一玄关件30、第二玄关件31、第三玄关件32、转子轴承体4、反应杯放置槽5、驱动部件70、微型电机700、微型电机输出轴7001、传动杆701、轴承轮702、曲柄703、滑行槽704、导轨705、废液针71、注入块72、注射管73、中空结构74、安装座7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19]申请人发现测量室就是化学发光仪专门用来测量发光量的机构,通过测得发光量反应血液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化学发光仪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放进和取出反应杯,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套门机构在存取反应杯的过程中保持测量室中暗度稳定,避免进出口的光线干扰测光结果,现有化学发光仪门结构复杂且在后期清洁和保养过程中需要频繁拆除门结构使得配件之间的配合度降低,最终使得检测结果的稳定值下降;其次现有的化学发光仪中的激发液注入管需要伸延至仪器内反应杯使用,用于对反应杯注射激发液,但是在长期使用下来,管路头部与反应杯接触会弯曲,使得激发液注入角度发生变化,这将极大的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包括:容腔主体1、测量室2、测光窗口20、反应杯进出口3、第一玄关件30、第二玄关件31、第三玄关件32、转子轴承体4、反应杯放置槽5、驱动部件70、微型电机700、微型电机输出轴7001、传动杆701、轴承轮702、曲柄703、滑行槽704、导轨705、废液针71、注入块72、注射管73、中空结构74、安装座75。
[0021]其中,容腔主体1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中为化学发光仪的主体部分,测量室2内置在容腔主体1中,测光窗口20开设在在容腔主体1中且与测量室2连通对测量室2中反应杯的光学数值进行检测,反应杯进出口3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1中且位于测光窗口20的一侧,转子轴承体4转动安装在容腔主体1中,反应杯放置槽5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承体4上且与测量室2和反应杯进出口3中的容腔适配,通过旋转转子轴承体4带动反应杯放置槽5在容腔主体
1中进行环形路径的位移,从而实现从反应杯进出口3至测量室2之间的反应杯的快速有序更换;激发液注入装置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1顶部且与测量室2对应,方便注入激发液精准注入。
[0022]光是通过直线传播的,现有的化学发光仪反应杯进出口3的光线会传播到测光窗口20处,进而会影响测量数值,因此现有的化学发光仪只能采用单一的操作模式,检测效率低下,进程缓慢。本技术中反应杯进出口3的顶部设有与容腔主体1间隙配合的玄关结构,所述玄关结构包括:间隙配合在反应杯进出口3顶部的第一玄关件30,固定安装在反应杯进出口3底部的第二玄关件31以及间隙配合在转子轴承体4顶部的第三玄关件32。其次所述反应杯放置槽5通过转动转子轴承体4的带动反应杯放置槽5在测量室2和反应杯进出口3之间作环形轨迹运动;改变反应杯进出口3与测量室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避免光的直线传播;在旋转转子轴承体4时及可实现反应杯的有序更换且在从反应杯进出口3放置新的反应液时,第一玄关件30、第二玄关件31以及第三玄关件32对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化学发光仪中的容腔主体,内置在容腔主体中的测量室,开设在容腔主体中且与测量室连通的测光窗口,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中且位于测光窗口一侧的反应杯进出口,转动安装在容腔主体中的转子轴承体,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承体上且与测量室和反应杯进出口适配的反应杯放置槽,以及固定安装在容腔主体顶部且与测量室对应的激发液注入装置;所述反应杯进出口的顶部设有与容腔主体间隙配合的玄关结构,所述玄关结构包括:间隙配合在反应杯进出口顶部的第一玄关件,固定安装在反应杯进出口底部的第二玄关件以及间隙配合在转子轴承体顶部的第三玄关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液注入装置包括:容纳废液针另一端且与容腔主体固定连接的注入块,以及穿插在注入块中的注射管;注入块中开设有容纳废液针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与注射管连通,所述注射管的另一端与反应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测量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主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彭建康尹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