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1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散热器、PCB板、远近光光导组件、遮光板组件、隔热小铁、透镜;所述远近光光导组件包括位于上侧的近光聚光器、位于下侧的远光聚光器、位于左右两侧的辅助远光聚光器和位于远光聚光器两侧的补三区弧面,所述近光聚光器、远光聚光器、辅助远光聚光器、补三区弧面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近光聚光器、远光聚光器、辅助远光聚光器设计为一体成型的零件,不需要考虑传统的两个远近光光导装配的误差,提高了光学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变的紧凑,小巧等,适用于整灯细长条的窗口。适用于整灯细长条的窗口。适用于整灯细长条的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
,具体为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照明系统的快速发展,前照灯造型越来越细长,为了适应该趋势,传统的透镜模组已经难于满足需求,这对突破传统透镜模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辟细长透镜模组已然迫在眉睫。
[0003]传统透镜模组一般尺寸比较大,占用了前灯较大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笨重、不紧凑,而且内部零件数量较多,不具有高科技美感。尤其是远近光一体的模组往往单独存在着近光光导、远光光导,严重占用了有限的空间,对之后的制造加工、装配精度、入库管理、运输等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对透镜模组的光学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优化模组内部零件数量、减少装配误差以及装配负荷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响应轻量化设计趋势,提高光学系统的稳定性,适用于前灯细长条的窗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散热器、PCB板、远近光光导组件、遮光板组件、隔热小铁、透镜;
[0006]所述远近光光导组件包括位于上侧的近光聚光器、位于下侧的远光聚光器、位于左右两侧的辅助远光聚光器和位于远光聚光器两侧的补三区弧面,两侧的辅助远光聚光器对称设置,所述近光聚光器、远光聚光器、辅助远光聚光器、补三区弧面一体成型;将近光聚光器、远光聚光器、辅助远光聚光器设计为一体成型的零件,不需要考虑传统的两个远近光光导装配的误差,提高了光学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变的紧凑,小巧等,适用于整灯细长条的窗口。
[0007]所述PCB板上与所述近光聚光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近光光源,所述PCB板上与所述远光聚光器、所述辅助远光聚光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远光光源。
[0008]优选的,所述近光聚光器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号近光聚光器和位于一号近光聚光器两侧的二号近光聚光器,所述一号近光聚光器上的一号近光入光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二号近光聚光器上的二号近光入光口的开口面积。位于中间的一号近光聚光器的一号近光入光口开口更大,使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被更完整的传播出去,使光更聚集在强光区,使强光区落在HV附近。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近光聚光器上的一号近光出光面与近光光源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号近光聚光器上的二号近光出光面与近光光源之间的距离,所述一号近光出光面、二号近光出光面的投影形状是矩形。射入中间的一号近光聚光器的光线需要直射出去,而射入两
侧二号近光聚光器的光线需要形成一定的角度倾斜射出,如此设置有利于二号近光聚光器具有更大的空间去调整光线角度。
[0010]优选的,所述远光聚光器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号远光聚光器和位于一号远光聚光器两侧的二号远光聚光器,两侧的二号远光聚光器对称设置,所述一号远光聚光器上的一号远光入光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二号远光聚光器上的二号远光入光口的开口面积。位于中间的一号远光聚光器的一号远光入光口开口更大,使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被更完整的传播出去,使光更聚集在强光区,使强光区落在HV附近。
[0011]优选的,所述一号远光聚光器上的一号远光出光面与远光光源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号远光聚光器上的二号远光出光面与远光光源之间的距离,所述一号远光出光面、二号远光出光面的投影形状是矩形。射入中间的一号远光聚光器的光线需要直射出去,而射入两侧二号远光聚光器的光线需要形成一定的角度倾斜射出,如此设置有利于二号远光聚光器具有更大的空间去调整光线角度。
[0012]优选的,所述辅助远光聚光器的辅助远光出光面与远光光源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号近光出光面与近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二号近光出光面与近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一号远光出光面与远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二号远光出光面与远光光源之间的距离,使光束在辅助远光聚光器内有较大的空间调整出光角度,从而使辅助远光聚光器射出的光线落在明暗截止线下方,即控制光线的位置,所述辅助远光出光面的出光面积大于一号近光出光面、二号近光出光面、一号远光出光面、二号远光出光面的出光面积,所述辅助远光出光面的投影形状是矩形,辅助远光聚光器用于补截止线下方区域的光照,辅助远光出光面的出光面大,形成的光团就大,照射效果好。
[0013]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透镜之间依次设置有一号饰圈和二号饰圈,所述PCB板、远近光光导组件、遮光板组件、隔热小铁均置于一号饰圈内,所述二号饰圈分别与透镜、一号饰圈卡接,所述一号饰圈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PCB板、远近光光导组件通过螺钉锁附于散热器上,所述隔热小铁与一号饰圈内部卡接,所述遮光板组件通过螺钉固定于一号饰圈内。
[0014]优选的,所述遮光板组件包括遮光板和遮光板支架,所述遮光板支架位于遮光板下方,所述隔热小铁位于遮光板与透镜之间,所述遮光板与遮光板支架卡接。
[0015]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为型材式散热器。型材式散热器质量轻、散热好、成本低,使车灯结构简单。
[0016]优选的,所述PCB板的下部设置有接地螺钉孔。在PCB板和散热器上预留接地螺钉孔,用于电子方面的线路接地,提高了整个模组的抗干扰能力。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首先将近光聚光器、远光聚光器、辅助远光聚光器、补三区弧面一体成型,即使用一个零件充当了近光光导以及远光光导的功能,优化了空间结构,降低了装配负荷,减少了零件管理的数量;其次由于远近光光导是一个零件,散热器可设计成型材式散热器,这对整个散热系统来说都是最优的,使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再者与传统的光导相比,本申请的光导为一个零件,使得与它配合的PCB板也变成一个零件,PCB板上含有远光光源与近光光源,节省了PCB板数量以及成本;最后本申请还节省了螺钉数量,远近光光导组件与PCB板一起一穿二安装到散热器上,遮光板支架与遮光板一起一穿二安装到安装到二
号饰圈内,在现有的空间内极大的减少螺钉的使用量,这也侧面的降低了装配负荷。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的爆炸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远近光光导组件的立体图一;
[0022]图4是本技术远近光光导组件的立体图二;
[0023]图5是本技术一号饰圈的立体图;
[0024]图中:
[0025]散热器1;
[0026]PCB板2;
[0027]远近光光导组件3;
[0028]遮光板组件4,遮光板4

1,遮光板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散热器(1)、PCB板(2)、远近光光导组件(3)、遮光板组件(4)、隔热小铁(5)、透镜(6);所述远近光光导组件(3)包括位于上侧的近光聚光器(7)、位于下侧的远光聚光器(8)、位于左右两侧的辅助远光聚光器(9)和位于远光聚光器(8)两侧的补三区弧面(10),两侧的辅助远光聚光器(9)对称设置,所述近光聚光器(7)、远光聚光器(8)、辅助远光聚光器(9)、补三区弧面(10)一体成型;所述PCB板(2)上与所述近光聚光器(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近光光源(11),所述PCB板(2)上与所述远光聚光器(8)、所述辅助远光聚光器(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远光光源(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聚光器(7)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号近光聚光器(7

1)和位于一号近光聚光器(7

1)两侧的二号近光聚光器(7

2),所述一号近光聚光器(7

1)上的一号近光入光口(7

3)的开口面积大于二号近光聚光器(7

2)上的二号近光入光口(7

4)的开口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近光聚光器(7

1)上的一号近光出光面(7

5)与近光光源(11)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号近光聚光器(7

2)上的二号近光出光面(7

6)与近光光源(11)之间的距离,所述一号近光出光面(7

5)、二号近光出光面(7

6)的投影形状是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聚光器(8)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号远光聚光器(8

1)和位于一号远光聚光器(8

1)两侧的二号远光聚光器(8

2),两侧的二号远光聚光器(8

2)对称设置,所述一号远光聚光器(8

1)上的一号远光入光口(8

3)的开口面积大于二号远光聚光器(8

2)上的二号远光入光口(8

4)的开口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近光光导一体成型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远光聚光器(8

1)上的一号远光出光面(8

5)与远光光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忠华刘群王龙刘海涛姜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