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73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矩管(2),第一矩管(2)一侧设置有第二矩管(3),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靠近底板(1)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该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通过设置上矩管(5)、第一支撑矩管(7)与第二支撑矩管(10),可以达到使上矩管(5)上端连接连接板(6)后形成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增强上矩管(5)的负载能力;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4)、侧板(8)、第二加强筋(9)、挡板(13)、上加强筋(11)与下加强筋(12),可以达到形成稳固三维连接结构,大大增强立柱内部结构的稳固性。的稳固性。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机身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身是指飞机上用来装载人员、货物、武器和机载设备的部件,它将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在轻型飞机和歼击机上,还常将发动机装在机身内,良好的机身流线型对于减小飞机阻力,改善飞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驾驶员、旅客、货物和机载设备等都集中在机身上,与之有关的飞机使用方面的大部分要求都对机身的外形和结构有直接的影响,目前航空制造企业机身测量大多需要借用立柱对机身进行支撑。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的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支撑的稳固性有限,传统直筒状的柱体对机身支撑面积较小,容易出现柱体支撑倾斜的情况;
[0005]2、现有的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连接的稳固性直接影响到该立柱的负载效果,结果连接的紧密性有限,对机身内进行支撑时,容易出现变形,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矩管,所述第一矩管一侧设置有第二矩管,所述第一矩管、第二矩管靠近底板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上端均设置有上矩管,所述上矩管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上矩管之间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矩管,所述第一支撑矩管后侧设置有侧板,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矩管,所述第二支撑矩管上表面设置有上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撑矩管下表面设置有下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撑矩管后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安装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矩管数量为两组,分布于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上端,所述上矩管与第一矩管、第二矩管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矩管向内侧倾斜10
°
,所述上矩管与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之间形成170
°
的夹角。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底端均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直角边分别与底板及第一矩管或第二矩管焊接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两端削切呈100
°
倾斜,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两端分别与两组上矩管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处于第一支撑矩管的后侧,所述侧板两端通过螺栓与上矩管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加强筋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加强
筋处于第一支撑矩管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二加强筋与侧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加强筋直角边分别与侧板、第一支撑矩管焊接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矩管处于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上端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矩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侧边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分别处于第二支撑矩管两端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加强筋侧壁紧贴上矩管与第一矩管或第二矩管内壁,所述下加强筋侧壁与第一矩管或第二矩管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与上加强筋、下加强筋相平行,所述挡板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矩管、上加强筋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通过设置上矩管、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通过在第一矩管与第二矩管上端焊接上矩管,上矩管向内侧倾斜与第一矩管、第二矩管形成170
°
的夹角,改变了原有直线型的立柱结构,使上矩管上端连接连接板后形成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增强上矩管的负载能力,且该结构对机身支撑面积大,在稳定支撑的基础上矩管用料少,另外借用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分别与对两组上矩管与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之间进行连接,进一步增强结构连接的稳固性,可有效避免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与上矩管焊接处断开;
[0017]2、该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侧板、第二加强筋、挡板、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利用第一加强筋增强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与底板连接的稳固性,通过第二加强筋连接第一支撑矩管与侧板,再将侧板连接上矩管,形成稳固三维连接结构,同时借用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分别固定上矩管、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相互连接,大大增强立柱内部结构的稳固性,使立柱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侧面中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板;2、第一矩管;3、第二矩管;4、第一加强筋;5、上矩管;6、连接板;7、第一支撑矩管;8、侧板;9、第二加强筋;10、第二支撑矩管;11、上加强筋;12、下加强筋;13、挡板;1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矩管2,第一矩管2一侧设置有第二矩管3,作为立柱下端的主要支撑结构,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靠近底板1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用于增强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与底板1连接的稳固性,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均设置有上矩管5,上矩管5顶端设置有连接板6,用于对机身进行支撑,上矩管5之间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矩管7,用于增强上矩管5之间的稳定性,第一支撑矩管7后侧设置有侧板8,第一支撑矩管7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9,使第一支撑矩管7与上矩管5侧壁连接稳固,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矩管10,用于增强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之间的稳固性,第二支撑矩管10上表面设置有上加强筋11,第二支撑矩管10下表面设置有下加强筋12,第二支撑矩管10后侧设置有挡板13,使第二支撑矩管10与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侧壁连接稳固,底板1底部设置有安装板14,用于安装底板1。
[0026]本实施例中,上矩管5数量为两组,分布于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上矩管5与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通过焊接固定,上矩管5向内侧倾斜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矩管(2),所述第一矩管(2)一侧设置有第二矩管(3),所述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靠近底板(1)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均设置有上矩管(5),所述上矩管(5)顶端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上矩管(5)之间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矩管(7),所述第一支撑矩管(7)后侧设置有侧板(8),所述第一支撑矩管(7)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9),所述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矩管(10),所述第二支撑矩管(10)上表面设置有上加强筋(11),所述第二支撑矩管(10)下表面设置有下加强筋(12),所述第二支撑矩管(10)后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底板(1)底部设置有安装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矩管(5)数量为两组,分布于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上端,所述上矩管(5)与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矩管(5)向内侧倾斜10
°
,所述上矩管(5)与第一矩管(2)、第二矩管(3)之间形成170
°
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机身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管(2)与第二矩管(3)底端均与底板(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筋(4)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加强筋(4)的直角边分别与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贵董文光江芬姜小兰赵周彬冯胜平马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东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