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388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0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其中,空调系统包含送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蓄能系统;送风系统包含风道,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机;换热系统包含通过换热循环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蓄能系统包含通过蓄能释能循环管路连接的换热器、蓄能箱及表冷器,表冷器设置于风道中,换热器与换热系统连接以实现蓄能箱的蓄能;其中,换热系统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可通过蒸发器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经送风系统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输送至风道的出风口;换热系统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可将其产生的冷量或热量存储于蓄能系统中;换热系统在第三预设条件下,蓄能系统通过表冷器进行释能。蓄能系统通过表冷器进行释能。蓄能系统通过表冷器进行释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飞机地面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军用飞机和民航飞机在内的航空系统的飞行器而言,在降落停靠时,需要通入持续温度较低的冷风对机载设备以及机舱内人员进行降温,以维持整个环控系统在适合的温度范围以内。目前,飞机在机场停靠主要分为廊桥停靠和远机坪停靠,对于廊桥停靠时,由于配电充足,一般采用传统的机械压缩机制冷式的空调给飞机机舱降温,而远机坪停靠时,由于配电不足,一般采用内燃式机组供给飞机机舱降温。前一种方式不能很好的平衡机场白天和夜间用电(白天高峰期,可能存在用电紧张),后一种方式不仅机组效率低而且产生很大的污染。为了响应“十四五”能源规划中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急需对传统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进行技术创新升级,使其满足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要求以及平衡机场白天和夜晚的用电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缓解用电压力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空调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含送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蓄能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含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机;所述换热系统包含通过换热循环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所述蓄能系统包含通过蓄能释能循环管路连接的换热器、蓄能箱及表冷器,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风道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换热系统连接以实现所述蓄能箱的蓄能;其中,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可通过所述蒸发器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经所述送风系统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输送至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可将其产生的冷量或热量存储于所述蓄能系统中;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三预设条件下,所述蓄能系统通过所述表冷器进行释能。
[0005]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表冷器至少包括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分别对应两段不同的使用温度范围,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风道中,所述第二表冷器更靠近风道的出风侧,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
[0006]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至少有两套,所述换热器与至少两套所述换热系统均连接,至少其中一套换热系统为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含第一蒸发器,至少另一套换热系统为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含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表冷器与所述风道的出风侧之间。
[0007]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同时启用所述至
少两套换热系统,使得外部空气依次与所述至少两套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外部空气被逐级的降温或升温,以实现多级梯级制冷或多级梯级制热。
[0008]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被配置为可调节地实现一级制冷、蓄冷和蓄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被配置为可调节地实现二级制冷、蓄冷和制热。
[0009]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沿所述送风方向,所述送风机布置于所述风道的中间位置。
[0010]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中设置有三块导流板,分别为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及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送风机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第二表冷器之间,所述第三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风一侧。
[0011]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有过滤器;和/或,所述风道的出风口连接有送风软管,所述送风软管用于连接于登机桥。
[0012]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侧与高压侧之间,用于在管路压力大于所述压力控制器预设的低压阈值,或者高于所述压力控制器预设的高压阈值时,发出信号以保护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侧与高压侧之间,用于可调节地将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的热气送至低压侧以代替部分负荷,从而使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不低于预设的最低极限值;和/或,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临设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进液口;和/或,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和/或,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和/或,所述换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0013]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蓄能释能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蓄能泵,所述蓄能泵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蓄能箱之间,用于将所述换热器中的换热介质泵送至所述蓄能箱;和/或,所述蓄能释能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释能泵,所述释能泵位于所述蓄能箱与所述表冷器之间,用于将所述蓄能箱中的换热介质泵送至所述表冷器;和/或,所述蓄能释能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定压装置,所述定压装置位于所述蓄能箱与所述表冷器之间,用于使管路压力保持为预设值;和/或,所述蓄能释能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位于所述蓄能箱与所述表冷器之间,用于调节管路压力;和/或,所述换热器为壳管换热器。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出的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申请提出的空调系统包含送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蓄能系统。换热系统包含通过换热循环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蓄能系统包含通过蓄能释能循环管路连接的换热器、蓄能箱及表冷器。据此,空调系统通过选择性地将低温低压液体或高温高压气体输送至换热器,能够实现蓄冷或蓄热,并能够将换热后的换热介质由蓄能箱输送至表冷器,以实现释能。通过上述设计,本申请能够将蓄冷、蓄热的能量在特定时间存储或释放,从而实现配电充足情况下的电能进行蓄冷蓄热,在配电不足的时段进行释能,缓解用电压力。并且,本申请能够取代内燃式机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5]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送风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图3是图1示出的送风系统与一套换热系统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图1示出的送风系统与另一套换热系统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图1示出的送风系统与蓄能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0017]在对本申请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含:送风系统,包含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机;换热系统,包含通过换热循环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蓄能系统,包含通过蓄能释能循环管路连接的换热器、蓄能箱及表冷器,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风道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换热系统连接以实现所述蓄能箱的蓄能;其中,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可通过所述蒸发器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经所述送风系统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输送至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可将其产生的冷量或热量存储于所述蓄能系统中;所述换热系统在第三预设条件下,所述蓄能系统通过所述表冷器进行释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至少包括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分别对应两段不同的使用温度范围,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风道中,所述第二表冷器更靠近风道的出风侧,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至少有两套,所述换热器与至少两套所述换热系统均连接,至少其中一套换热系统为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含第一蒸发器,至少另一套换热系统为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含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表冷器与所述风道的出风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同时启用所述至少两套换热系统,使得外部空气依次与所述至少两套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外部空气被逐级的降温或升温,以实现多级梯级制冷或多级梯级制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被配置为可调节地实现一级制冷、蓄冷和蓄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被配置为可调节地实现二级制冷、蓄冷和制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送风方向,所述送风机布置于所述风道的中间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娜伍小桥曹琳陈煜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