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64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包括进料口、炉体、加热管、热烟炉、链板、热解气出口和排焦口;其中,若干链板上下分层布置于炉内,若干加热管上下分层串联布置于链板上方,加热管内部通入高温烟气。装置运行时,物料从进料口落入顶层链板左端位置,链板带动物料从左至右移动至右端并落入下层链板,下层链板带动物料反向移动并落入次层链板,如此逐层移动并最终从排焦口排出,运动过程中链板上方布置的加热管不断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其有机组分受热分解,产生的热解气从热解气出口排出。本装置结构设计紧凑,运行稳定,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油泥等泥类有机固废是一种粘性有机废弃物,一般伴随液相、半浆状、固体等多相共存的特点,组分复杂,含油率和含水率均较高且包含大量有害成分,需要专门的处置方法。通常而言,泥类有机固废中的非可燃的固体杂质含量高,热值较低且年产量大,因此传统的焚烧法和卫生填埋法均不适合泥类有机固废的高效处置。热解法通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将泥类有机固废进行受热,使其有机组分发生热分解,然后冷凝热解挥发分,最终获得可冷凝的油水混合物、不可冷凝气和固体残渣,因其具有资源回收率大,处理简单、高效、彻底,二次污染少等诸多优点,逐步成为当今主流的泥类有机固废处理技术。
[0003]在泥类有机固废热解技术开发过程中,其关键是开发稳定高效的热解装置。常规的旋转式或流化床热解装置通常只适合处理块状、颗粒状或者粉末状原料,很难实现泥类有机固废等泥状物料的高效热解。近年来开发的链板式热解装置可使物料静止平铺在装置链板上,通过链板回转带动物料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其发生热分解,因而在泥类有机固废热解方面表现出极佳的效果。然而,大规模的链板式(静态回转)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一般体积较大,如何缩减装置体积,同时又可对热解装置进行高效加热,维持热解所需的热解温度,是目前该装置设计的难点。
[0004]因此,亟需解决大规模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中的加热问题,开发一种控温稳定高效的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以保证泥类有机固废的热解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大规模链板式泥类有机固废热解装置体积较大、加热不便、控温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紧凑简洁、操作方便、加热高效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保证泥类有机固废的高效热解。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包括进料口、炉体、加热管、热烟炉、链板、热解气出口和排焦口,其中:
[0007]所述炉体设置有隔热保温层,所述炉体顶部左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炉体顶部右侧设置有热解气出口,所述炉体底部右侧设置有排焦口,所述炉体内部包括加热管和链板;
[0008]多组所述加热管上下分层、水平平行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同一竖直面上下相对的所述加热管相互串联,最下层的所述加热管的左端穿出所述炉体设置烟气入口,最上层的所述加热管的右端穿出所述炉体设置烟气排出口;
[0009]多个所述热烟炉设置于所述炉体左侧外部,包括点火器、燃料进口、空气进口、气体均布管和烟气出口,所述热烟炉的炉膛为圆柱形结构,炉膛尾部设置所述气体均布管,所
述气体均布管后设置多个所述烟气出口,所述热烟炉的烟气出口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所述烟气入口相连;
[0010]若干所述链板分别对应设置于各层所述加热管下方,最上层所述链板的左端对准所述进料口,最下层的所述链板的右端对准所述排焦口,所述链板的长度大于左右两端的所述加热管的间距。
[0011]上文所述“多组”、“多个”和“若干”,是指数量大于等于2,即数量至少为2。
[0012]优选的,所述上下分层、水平平行均匀排列是指所述加热管从下至上布置奇数层且至少为3层,每层的所述加热管水平布置、相互平行且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热管的间距相等。
[0013]优选的,所述同一竖直面上下相对的所述加热管相互串联是指最下层的所述加热管与其上一层的所述加热管于右端串联在一起,上一层的所述加热管与更上一层的所述加热管于左端串联在一起,直至同一竖直面上所有的所述加热管串联为一个整体。
[0014]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内部通入600

1000℃的高温烟气,所述烟气经所述加热管后,温度下降至400

800℃,将所述热解装置加热至300

700℃。
[0015]优选的,所述热烟炉的燃料可以为天然气、煤气、页岩气或泥类有机固废热解气中的任意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气体均布管包括风帽底板和若干风帽管,所述风帽底板开有圆周分布的多组风帽孔,所述风帽管与所述风帽孔相连,所述风帽管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风眼。
[0017]优选的,所述热烟炉的数量由单个热烟炉包含的所述烟气出口数量以及总的所述加热管数量确定,单个热烟炉的所述烟气出口为3

4个。
[0018]优选的,所述链板的数量为奇数且至少为3,所述链板结构相同,链板之间交替错开一定距离以使得上层链板的泥类有机固废准确落入下层链板,最上层链板带动泥类有机固废从左至右移动。
[0019]优选的,所述排焦口紧贴所述炉体(2)右侧壁面设置,其一侧壁面直接取为所述炉体右下外壁,与该壁面相对的另一侧壁面采用倾斜设计,倾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
45
°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对泥类有机固废进行热解处理,泥类有机固废从进料口落入最上层链板左侧,链板带动泥类有机固废从左至右移动,然后从右端落入下层链板,链板带动泥类有机固废从右至左移动,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泥类有机固废落入最下层链板,并由该层链板输送至热解装置底部右侧的排焦口排出,运动过程中泥类有机固废不断被链板上方的加热管加热,从而使得泥类有机固废中的有机组分发生分解,热解产生的挥发分从热解装置顶部右侧的热解气出口排出,其有益效果如下:
[0021]1.采用多级链板的形式,有效减小了单级链板的长度,缩减了热解装置占地面积和体积,避免了链板过长容易发生变形而导致装置运行不稳定的缺陷,扩大了链板的载荷和泥类有机固废处理规模;此外,多级链板延长了泥类有机固废在热解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热解更充分;
[0022]2.加热管采用多组上下串联的形式,一是减少了需要对应布置的热烟炉数量,二是延长了高温烟气在加热管的通行时间,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三是实现了热解炉内温度的分区控制;
[0023]3.热烟炉设置气体均布管可使得出口烟气温度更均匀,保证加热管均匀稳定对热解装置进行加热,单个热烟炉设置多个烟气出口为多个加热管提供高温烟气,使得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减小了热解装置体积,装置具有操作方便、运行稳定、泥类有机固废处理量大,可有效保证泥类有机固废的高效热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的右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图2所示的热烟炉的气体均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9]1‑
进料口;2

炉体;
[0030]3‑
加热管,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群分布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1)、炉体(2)、加热管(3)、热烟炉(4)、链板(5)、热解气出口(6)和排焦口(7),其中:所述炉体(2)顶部左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1),所述炉体(2)顶部右侧设置有热解气出口(6),所述炉体(2)底部右侧设置有排焦口(7),所述炉体(2)内部包括加热管(3)和链板(5);多组所述加热管(3)上下分层、水平平行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炉体(2)内部,同一竖直面上下相对的所述加热管(3)相互串联,最下层的所述加热管(3)的左端穿出所述炉体(2)设置烟气入口(31),最上层的所述加热管(3)的右端穿出所述炉体(2)设置烟气排出口(32);多个所述热烟炉(4)设置于所述炉体(2)左侧外部,包括点火器(41)、燃料进口(42)、空气进口(43)、气体均布管(44)和烟气出口(45),所述热烟炉(4)的炉膛为圆柱形结构,炉膛尾部设置所述气体均布管(44),所述气体均布管(44)后设置多个所述烟气出口(45),所述热烟炉(4)的烟气出口(45)分别与所述加热管(3)的所述烟气入口(31)相连;若干所述链板(5)分别对应设置于各层所述加热管(3)下方,最上层所述链板(5)的左端对准所述进料口(1),最下层的所述链板(5)的右端对准所述排焦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分层、水平平行均匀排列是指所述加热管(3)从下至上布置奇数层且至少为3层,每层的所述加热管(3)水平布置、相互平行且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加热管(3)的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竖直面上下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强马善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