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蓄热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21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循环蓄热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包括左提升管、左分离器、左热载体斗、左螺旋输送机、左三通阀、静态回转热解炉、右提升管、右分离器、右热载体斗、右螺旋输送机、右三通阀、换向阀和鼓风机;其中,静态回转热解炉内设有加热管和链板,加热管双向设置烧嘴和排烟口。装置通过一侧的高温固体热载体为助燃空气供热,固体热载体降温,空气升温,加热管同一侧的烧嘴燃烧燃气和高温空气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为热解炉供热并加热另一侧的低温固体热载体进行蓄热,固体热载体升温,烟气降温排出,蓄热完毕,切换换向阀和烧嘴,两侧的固体热载体换热过程反向进行,如此操作反复进行,从而实现降低排烟温度,达到最佳节能效果。达到最佳节能效果。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蓄热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蓄热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泥、污泥等泥类有机固废是一种泥状有机废弃物,组分复杂,含油率和含水率均较高且包含大量有害成分,需要专门的处置方法。泥类有机固废中的非可燃的固体杂质含量高,热值较低且年产量大,传统的焚烧法和卫生填埋法处理此类固废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热解法通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将泥类有机固废进行受热,使其有机组分发生热分解,然后冷凝热解挥发分,最终获得可冷凝的油水混合物、不可冷凝气和固体残渣,因其具有资源回收率大,处理简单、高效、彻底,二次污染少等诸多优点,逐步成为当今主流的泥类有机固废处理技术。
[0003]目前国内外主流采用链板式热解装置进行泥类有机固废热解,其典型特点是泥类物料相对静止的布置在链板上,链板带动油泥回转移动,移动过程中油泥被不断加热从而发生热分解。对于大规模的静态回转(链板式)热解装置,一般采用高温烟气对整个炉体的外热式加热,具有装置体积较大且烟气流动区域较大,控温不均匀,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蓄热式静态回转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提升管(1)、左分离器(2)、左固体热载体斗(3)、左螺旋输送机(4)、左三通阀(5)、右提升管(6)、右分离器(7)、右固体热载体斗(8)、右螺旋输送机(9)、静态回转热解炉(10)、右三通阀(11)、换向阀(12)和鼓风机(13),其中:所述静态回转热解炉(10)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01)和链板(102),所述加热管(101)布置于所述链板(102)上方,所述加热管(101)包括两端对称布置的排烟口(1011)、空气入口(1012)、燃料入口(1013)以及贯穿所述静态回转热解炉(10)内部的风道(1014);所述左提升管(1)底部进风口与所述换向阀(12)以及所述加热管(101)左端的所述排烟口(1011)相连,所述左提升管(1)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左分离器(2)入口相连,所述左分离器(2)底部的固体物料出口连通所述左固体热载体斗(3)上方入口,所述左分离器(2)顶部的气体物料出口与所述左三通阀(5)相连,所述左三通阀(5)其余两路出口分别连接烟气出口和所述加热管(101)左端的所述空气入口(1012),所述左固体热载体斗(3)下方出口与所述左螺旋输送机(4)进料口相连,所述左螺旋输送机(4)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左提升管(1)的底部侧面;所述右提升管(6)底部进风口与所述换向阀(12)以及所述加热管右端的排烟口相连,所述右提升管(6)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右分离器(7)入口相连,所述右分离器(7)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强马善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