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92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空气烹饪器具,包括有置于机体内的烹饪腔,该烹饪腔内置有通风载体、烹饪腔下方设有发热组件和风机组件,通风载体设于发热组件上方,在靠近通风载体底部位置的左右外侧分别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风机组件设置在发热组件的右侧,形成气流从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横向流经发热组件加热后,从气流入口向上进入所述烹饪腔,热作用于通风载体内的食材后,经气流出口向下回流至风机组件内的热循环风道结构;且发热组件底部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设置,形成从所述出风口至所述气流入口部分的加热风道逐渐变窄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风循环风道畅通无阻、气流被充分加热、增大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显著提高热循环效率,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的烹饪效果。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烹饪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烹饪器具,如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的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风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厨房电器,其原理是利用热空气替代热油,让食物受热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既能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又不增加不健康的过量油脂。
[0003]现有技术的底部加热的空气烹饪器具,基本采用垂直结构,风机组件与发热组件上下设置,如专利ZL201820533588.0所公开的一种“空气炸锅”,风机位于发热管上方,风机将热风向四侧吹出,热风沿四周侧壁进入炸篮后,从炸篮底部的风孔流回风机处形成热循环。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
[0005]当炸篮内的食物堆积过多时,炸篮底部的风孔容易被堵死,热风无法回流至炸篮底部下方的风机进风口导致热风循环受阻,影响食物的加热效果,还有把食物产生的油脂吸入风机的风险;
[0006]气流受热时间短,且由于风机将热风向四侧吹出,风压偏低导致热风风速较小,食物加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烹饪器具,以使热循环风道不易堵塞、通畅无阻,且气流被充分加热,并增大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显著提高热循环效率,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空气烹饪器具,包括有置于机体内的烹饪腔,该烹饪腔内置有通风载体、烹饪腔下方设有发热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通风载体设于所述发热组件上方,在靠近所述通风载体底部位置的左右外侧分别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右侧,形成气流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横向流经发热组件加热后,从所述气流入口向上进入所述烹饪腔,热作用于所述通风载体内的食材后,经所述气流出口向下回流至所述风机组件内的热循环风道;
[0010]且所述发热组件底部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设置,形成从所述出风口至所述气流入口部分的加热风道逐渐变窄的结构。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0012]中层组件,具有从左至右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底面、右侧面与所述风机组件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所述出风口;
[0013]第一发热管,设于所述倾斜底面上方;
[0014]发热盘,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发热管上方、所述通风载体下方。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盘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发热管;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被设置为容置所述通风载体底部的容置盘,该容置盘的顶周向外延伸出外上缘,而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上缘的左侧和右侧。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均为若干排列的通风孔结构,每个通风孔被设置为跨设于所述容置盘的侧壁和外上缘的条状结构。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入口的通风孔数量大于所述气流出口的通风孔数量。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发热管的下方与所述中层组件之间还设置有通风间隙。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发热管和中层组件之间还设有具有倾斜底面的发热管盖,所述第一发热管通过发热管支架安装于所述发热管盖的倾斜底面上,形成所述通风间隙。
[00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上缘的右侧还向下方或斜下方延伸出风机挡板,和/或者,所述发热盘还具有竖直设置的下侧缘。
[00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置于所述发热组件下方,并穿过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通风载体轴向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
[00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载体包括有转笼和置于该转笼下方的接油盘;和/或者,所述通风载体被设置为煎烤盘。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风机组件设置于发热组件的右侧、烹饪腔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均设置于通风载体外侧并将风道底部设置为倾斜结构,避免了气流出口被食材滴下的油堵塞而影响通风;气流从风机出风口横向经过发热组件,增大了加热面积;且由于风道底部逐渐变窄,增大了气流入口的风压。从而实现了热循环风道畅通无阻、气流被充分加热、大幅增加了风速、显著提高了热循环效率,达到了更好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气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气烹饪器具的部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气烹饪器具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气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热管盖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热管盖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风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木中层、第一发热管和风机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机体:11

玻璃罩盖、12

主机外腔、13

密封固定圈、14

主机底座;140

安装座;
[0036]2‑
通风载体:21

转笼、22

接油盘、211

第一风孔、212

第二风孔、210

连接轴;
[0037]3‑
发热组件:30

出风口、31

中层组件、32

第一发热管、33

发热盘、34

发热管盖、35

发热管支架、36

支撑架;311

电木中层、312

隔热中层;331

第二发热管、332

容置腔、333

外上缘、334

侧下缘、330

风机挡板;
[0038]4‑
风机组件;
[0039]5‑
气流入口;
[0040]6‑
气流出口;
[0041]7‑
旋转驱动组件:71

电机、72

转轴、73

含油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烹饪器具,包括有置于机体内的烹饪腔,该烹饪腔内置有通风载体、烹饪腔下方设有发热组件和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载体设于所述发热组件上方,在靠近所述通风载体底部位置的左右外侧分别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右侧,形成气流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横向流经发热组件加热后,从所述气流入口向上进入所述烹饪腔,热作用于所述通风载体内的食材后,经所述气流出口向下回流至所述风机组件内的热循环风道结构;且所述发热组件底部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设置,形成从所述出风口至所述气流入口部分的加热风道逐渐变窄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中层组件,具有从左至右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底面、右侧面与所述风机组件相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所述出风口;第一发热管,设于所述倾斜底面上方;发热盘,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发热管上方、所述通风载体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发热管;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被设置为容置所述通风载体底部的容置盘,该容置盘的顶周向外延伸出外上缘,而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上缘的左侧和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张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小熊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