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及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259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衬套及助力转向系统,该衬套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套设于内圈,外圈用于与外壳固接。内圈用于套设于传动杆外。内圈包括连接部和避让部,连接部与传动杆传动连接,避让部包括向内圈的径向外侧偏离的避让空间。传动杆受较大的轴向力时,传动杆会朝着避让部的避让空间方向弯曲变形,因此,设置避让空间可以避免传动杆与内圈之间发生刮擦或碰撞;传动杆在受较小的轴向力时,传动杆会产生微小的变形,由于连接部与传动杆传动连接,所以连接部与传动杆贴合,所以对传动杆起到支撑和约束变形,可避免传动杆产生松旷感。传动杆产生松旷感。传动杆产生松旷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及助力转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机
,尤其涉及一种衬套及助力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

EPS)是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未来线控技术以及智能驾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包括齿条、转向齿轮轴、驱动齿轮轴、齿条衬套、蜗轮蜗杆、预紧机构、拉杆总成、轴承、传感器、电机总成等,其中齿条衬套是转向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系统的功能以及改善系统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0004]转向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齿条会受到很大的轴向力,容易造成齿条的弯曲变形。齿条弯曲变形后会造成齿条与齿条衬套之间有一定的刮擦和干涉,产生机械传动噪音。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多采用齿条与齿条衬套间隙配合的设计方案,若衬套与齿条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则有利于解决齿条变形后与齿条衬套的刮擦和碰撞,但同时也会导致在齿条受较小的轴向力时,齿条与齿条衬套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松旷感,进而影响转向系统的手感。若衬套与齿条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在震动或者受外力作用时引起齿条变形,衬套和齿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碰撞,由此也使得齿条和衬套产生较大的磨损,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且会增大零部件之间的传动噪音。
[0005]因此,如何平衡可靠传动、紧凑传动与零部件使用寿命、运行噪音的影响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套及助力转向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动杆的外壁和传动杆衬套的内壁贴合容易产生刮擦和干涉,以及传动杆的外壁和传动杆衬套的内壁间隔设置容易产生松旷感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套,该衬套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设置于所述外圈内,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传动杆外,所述传动杆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0008]所述内圈包括连接部和避让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所述避让部包括向所述内圈的径向外侧偏离的避让空间。
[0009]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避让部的内径。
[0010]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圈为环形圈,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避让部围合形成所述环形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避让部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
[0011]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避让部沿周向间隔设置。
[0012]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有凸台,所述传动杆上设有连接槽,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槽滑动连接;
[0013]或者,
[0014]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有连接槽,所述传动杆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槽滑动连接。
[0015]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限位孔和滚动件,所述限位孔允许所述滚动件在所述限位孔内滚动。
[0016]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圈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圈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卡凸,所述定位卡凸与所述外壳上的定位卡槽卡接。
[0017]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卡凸为中空结构。
[0018]作为衬套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衬套还包括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设置于所述外圈和所述相邻部件之间。
[001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助力转向系统,包括:
[0020]转向操作机构;
[0021]转向机构,与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传动连接,包括外壳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于所述外壳内;
[0022]电动助力机构,包括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机构传动连接;
[0023]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所述的衬套,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且位于所述外壳内。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套,该衬套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用于套设于传动杆外。内圈包括连接部和避让部,连接部与传动杆传动连接,所以传动杆可以在连接部上滑动。避让部包括沿径向向内圈外侧壁偏离的避让空间,所以避让空间的内壁和与其对应的传动杆的外壁间隔设置。当传动杆受到较大的轴向力时,传动杆会朝着避让空间的方向弯曲变形,因此,避让空间可以避免传动杆在变形过程中与内圈之间发生刮擦或碰撞等情况;另外,传动杆在内圈内滑动的过程中,由于连接部的内壁与传动杆的外壁贴合,传动杆在受较小的轴向力时,传动杆会产生微小的变形,在此过程中,连接部对传动杆起到支撑和约束变形的作用,进而可避免传动杆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松旷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助力转向系统的剖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衬套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衬套和传动杆的剖视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杆及衬套的装配示意图一;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杆及衬套的装配示意图二;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杆及衬套的装配示意图三;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杆位于极限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6]图中:
[0037]100、传动杆;101、连接槽;102、相邻部件;200、外壳;
[0038]1、衬套;
[0039]11、内圈;111、连接部;1111、凸台;1112、限位孔;
[0040]112、避让部;1121、避让空间;
[0041]12、外圈;121、定位卡凸;
[0042]13、滚动件;14、缓冲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1),包括内圈(11)和外圈(12),所述内圈(11)设置于所述外圈(12)内,所述衬套套设于传动杆(100)外,所述传动杆(100)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包括连接部(111)和避让部(112),所述连接部(111)与所述传动杆(100)传动连接,所述避让部(112)包括向所述内圈的径向外侧偏离的避让空间(1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1)的内径小于所述避让部(112)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1)为环形圈,所述连接部(111)和所述避让部(112)围合形成所述环形圈;所述连接部(111)与所述避让部(112)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1)和所述避让部(112)沿周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1)的内壁设有凸台(1111),所述传动杆(100)上设有连接槽(101),所述凸台(1111)与所述连接槽(101)滑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111)的内壁设有连接槽(101),所述传动杆(100)上设有凸台(1111),所述凸台(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军周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