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雪宁专利>正文

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3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粒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包括有填充组件和封口组件;填充组件与封口组件进行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培养皿竖直放置再填充液体恒温材料,大大减小空腔顶部的面积,避免了气泡被挤压在空腔顶部外沿的现象,同时自动将粘在空腔内壁的气泡去除,并避免了铁块卡住和划伤凹槽内壁的现象,同时具有补料功能,还实现了自动使用热熔胶进行封口操作,同时将硬化的热熔胶打磨平滑,避免使用时划伤手指,同时具有去除热熔胶上残留的功能。上残留的功能。上残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粒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000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关于线粒体相关的实验研究时,会使用到一种恒温培养皿,恒温培养皿壳体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纳米相变恒温胶囊材料;现有装置生产此类培养皿时,在培养皿顶面中部设置一个预留孔,然后将液体恒温材料注入至空腔中,再使用热熔胶将预留孔封闭;注入液体恒温材料时会产生气泡,液体恒温材料将气泡挤压在空腔顶部,而空腔顶面的面积较大,预留孔相对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泡残留在空腔顶部外沿,难以将气泡清除干净,进而导致培养皿空腔中的液体恒温材料含量不足,严重影响恒温效果,进而影响实验数据。
[0004]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装置将液体恒温材料注入至培养皿空腔中时会产生气泡,液体恒温材料将气泡挤压在空腔顶部,而空腔顶面的面积较大,预留孔相对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泡残留在空腔顶部外沿,难以将气泡清除干净,进而导致培养皿空腔中的液体恒温材料含量不足,严重影响恒温效果,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
[0006]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杆、固定组件、填充组件和封口组件;第一支撑架与第一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与固定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固接;第二连接块与填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与填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与封口组件进行转动连接;填充组件上安装有封口组件。
[0007]更为优选的是,固定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二驱动件、第一压块和第一限位块;第一支撑架与两组第一驱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一驱动件均与第一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与第二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与两组第二驱动件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与第一限位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二驱动件分别与两组第一压块进行固接。
[0008]更为优选的是,第一限位块内部上表面为圆环面。
[0009]更为优选的是,填充组件包括有第三连接块、第四连接块、第三驱动件、第一套杆、第一直齿轮、第一花键轴、第三联动块、第四驱动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一滑块、第一导轨块、第四联动块、第五联动块、第一联动杆、第一下料头、第二联动杆、第一磁铁、第一铁块、第五驱动件、第二限位块、第六驱动件、第三限位块、第二下料头、第一连接架、第一导轨环、第七驱动件、第六联动块、第一电控磁性件、第三联动杆和第一滚轮;第二连接块上部与第三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三连接块与第一导轨块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与第三驱动件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与第一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块与第四驱动件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与封口组件进行固接;第三驱动件输出端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花键轴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与封口组件相啮合;第一花键轴与第三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第四驱动件进行固接;第一导轨块与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导轨块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块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四联动块进行固接;第四联动块与第五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与四组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与两组第二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与第六驱动件进行固接;四组第一联动杆均与第一下料头进行固接;两组第二联动杆均与第一磁铁进行固接;第一磁铁与第一铁块相接触;第一铁块与两组第五驱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五驱动件分别与两组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第六驱动件与第三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三限位块与第二下料头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导轨环进行固接;第一导轨环与第七驱动件进行滑动连接;第七驱动件与两组第六联动块进行固接;两组第六联动块均与第一电控磁性件进行固接;第一电控磁性件与第三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三联动杆与两组第一滚轮进行转动连接。
[0010]更为优选的是,第一下料头设置呈现圆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喷头。
[0011]更为优选的是,第一铁块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磁铁。
[0012]更为优选的是,第三限位块向下运动可刚好贴合第一磁铁内壁。
[0013]更为优选的是,封口组件包括有第五连接块、第二套杆、第二花键轴、第七联动块、第八驱动件、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八联动块、第九联动块、第九驱动件、第一热熔胶棒、第四限位块、第一加热块、第十联动块、第一电动转轴、第十一联动块、第二加热块、第十二联动块、第一制冷器、第十三联动块和第一打磨块;第四连接块与第五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第五连接块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五连接块与第八驱动件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内部与第二花键轴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花键轴与第七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七联动块与第八驱动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与第四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直齿轮与第八联动块进行固接;第八联动块与第九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九联动块与第九驱动件进行固接;第九联动块与第四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九联动块与第一加热块进行固接;第九联动块与第十二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九联动块与第十三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九驱动件与第一热熔胶棒进行固接;第一热熔胶棒与第四限位块相接触;第一加热块与第十联动块进行固接;第十联动块与第一电动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转轴与第十一联动块进行固接;第十一联动块与第二加热块进行固接;第十二联动块与第一制冷器进行固接;第十三联动块与第一打磨块进行固接。
[0014]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打磨块下表面为粗糙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为解决现有装置将液体恒温材料注入至培养皿空腔中时会产生气泡,液体恒温材料将气泡挤压在空腔顶部,而空腔顶面的面积较大,预留孔相对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泡残留在空腔顶部外沿,难以将气泡清除干净,进而导致培养皿空腔中的液体恒温材料含量不足,严重影响恒温效果,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问题;二、设计了固定组件,填充组件和封口组件;准备工作时,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工作台上,使装置保持稳定,接通电源,将待处理培养皿竖直放入至固定组件中,并使培养皿凹槽朝向第一连接块,培养皿预留孔位于正中上部,然后操作控制器控制装置开始运作,固定组件对培养皿限位并固定,然后固定组件将培养皿运输至第二连接块上的填充组件下方,然后填充组件将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连接块(2)、第二连接块(3)和第一连接杆(4);第一支撑架(1)与第一连接块(2)进行固接;第一连接块(2)与第二连接块(3)进行固接;第二连接块(3)与第一连接杆(4)进行固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填充组件和封口组件;第一支撑架(1)与固定组件进行固接;第二连接块(3)与填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4)与填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4)与封口组件进行转动连接;填充组件上安装有封口组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201)、第一联动块(202)、第二联动块(203)、第二驱动件(204)、第一压块(205)和第一限位块(206);第一支撑架(1)与两组第一驱动件(201)进行固接;两组第一驱动件(201)均与第一联动块(202)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202)与第二联动块(203)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203)与两组第二驱动件(204)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203)与第一限位块(206)进行固接;两组第二驱动件(204)分别与两组第一压块(205)进行固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块(206)内部上表面为圆环面。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除气泡功能的线粒体培养用培养皿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填充组件包括有第三连接块(301)、第四连接块(302)、第三驱动件(303)、第一套杆(304)、第一直齿轮(305)、第一花键轴(306)、第三联动块(307)、第四驱动件(308)、第一锥齿轮(309)、第二锥齿轮(3010)、第一丝杆(3011)、第一滑块(3012)、第一导轨块(3013)、第四联动块(3014)、第五联动块(3015)、第一联动杆(3016)、第一下料头(3017)、第二联动杆(3018)、第一磁铁(3019)、第一铁块(3020)、第五驱动件(3021)、第二限位块(3022)、第六驱动件(3023)、第三限位块(3024)、第二下料头(3025)、第一连接架(3026)、第一导轨环(3027)、第七驱动件(3028)、第六联动块(3029)、第一电控磁性件(3030)、第三联动杆(3031)和第一滚轮(3032);第二连接块(3)上部与第三连接块(301)进行固接;第三连接块(301)与第四连接块(302)进行固接;第三连接块(301)与第一导轨块(3013)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302)与第三驱动件(303)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302)与第一套杆(3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块(302)与第四驱动件(308)进行固接;第四连接块(302)与封口组件进行固接;第三驱动件(303)输出端与第一套杆(304)进行固接;第一套杆(304)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一套杆(304)内部与第一花键轴(3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305)与封口组件相啮合;第一花键轴(306)与第三联动块(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306)与第一锥齿轮(309)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307)与第四驱动件(308)进行固接;第一导轨块(3013)与第一滑块(3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导轨块(3013)与第一丝杆(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11)与第一滑块(3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3011)与第二锥齿轮(3010)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12)与第四联动块(3014)进行固接;第四联动块(3014)与第五联动块(3015)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3015)与四组第一联动杆(3016)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3015)与两组第二联动杆(3018)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3015)与第六驱动件(3023)进行固接;四组第一联动杆(3016)均与第一下料头(3017)进行固接;两组第二联动杆(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宁
申请(专利权)人:王雪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