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标志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30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细胞代谢相关蛋白质标志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转化生长因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标志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对高度近视进行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的标志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另外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筛选预防、延缓或治疗高度近视的候选化合物的标志物组合物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视作为一种全球高发性疾病近年来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预计到 2050年,近视将影响到全球近50%的人口,同时高度近视也将影响到全球近10%的人口。同时,近视也是目前影响我国青少年人群视觉健康的主要眼病,其中高度近视是引起我国眼病患者眼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0003]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当下的各种光学矫正手段如各种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如屈光手术和巩膜加固手术,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及延缓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以说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高度近视的治疗措施。此外,目前近视以及高度近视的诊断主要依靠屈光度的测量或者眼轴的生物学测量,学界尚未有可以辅助其诊断或能够预测其发生发展风险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报道。由此可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检测、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004]疾病的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疾病早期检测和风险预测的指标,或者作为疾病诊断后的疾病分级、严重程度、进展或疾病减轻的指标。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蛋白表达的差异,揭示参与病理过程的蛋白网络,发现网络中的关键因素,在研究疾病的病理机制、确定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0005]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细胞代谢及增殖密切相关,高度近视人眼组织与低度近视人眼组织相比有显著的代谢差异,这种代谢机制已被作为一种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新学说而被国际热议。目前对高度近视患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高度近视患者眼前房水、玻璃体和血液中蛋白质组改变的情况[XueM,et al.Proteomic analysis of aqueous humor in patientswith pathologic myopia.J Proteomics.2021 Mar 15;234:104088;邵瑭等,“病理性近视眼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分子标志物筛选”中华眼科杂志,2012, 48:246

252]。近几十年来,各种研究揭示多种眼组织均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发展。在近视人类和动物模型中,已经报道了近视与巩膜重塑和玻璃体腔伸长的关系,该模型显示巩膜变薄,巩膜胶原储存减少,巩膜细胞丢失,所涉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多为结构蛋白如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以及酶类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等[Gentle A,et al.Collagen gene expressionand the altered accumulation of scleral collagen during the developmentof high myopia.J Biol Chem.2003 May 9;278(19):16587

94]。在形觉剥夺小鸡构建的高度近视模型中,高度近视
眼与正常对照眼相比,全角膜蛋白质组呈现出差异性改变[Kang BS,et al.Corneal proteome and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corneal proteins in highly myopic chicks using a label

freeSWATH

MS quantification approach.Sci Rep.2021 Mar 9;11(1):5495],其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角膜检测在近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揭示不同近视人眼角膜细胞代谢及增殖相关的差异性表达蛋白。细胞代谢及增殖将引起何种角膜形态或超微结构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屈光度,最终导致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仍需要进一步讨论。
[0006]因此,探究不同近视程度人群细胞代谢及增殖相关差异的蛋白基础,并将其开发成对高度近视进行风险预测和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标志物,以及筛选预防、延缓或治疗高度近视的候选化合物的标志物,对于进一步阐明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在临床上延缓高度近视的进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采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考察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基质中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并首次发现了在不同程度的近视人群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定TGFBI蛋白和DAD1蛋白的蛋白质标志物组合物,为高度近视风险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诊断、风险预测手段,以及高度近视候选药物筛选方法,也为进一步阐明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0008]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专利技术:
[0009]在第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待检测对象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蛋白质标志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为TGFBI 蛋白和DAD1蛋白的组合,所述标志物用于通过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所述样品来自角膜组织,进一步地,所述样品来自泪液、房水、玻璃体、血液、血浆或血清。
[0010]在第二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待检测对象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组合物,以及说明书,所述说明书记载了高度近视患者、中度近视患者、低度近视患者和/或健康人群样品的上述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
[0011]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标志物组合物或上述试剂盒而言,所述待检测对象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提供来源于待测对象的样品,对样品中的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所述标志物为TGFBI蛋白和DAD1蛋白的组合;
[0013](2)将步骤(1)测得的标志物水平与高度近视患者、中度近视患者和/ 或低度近视患者的相应标志物的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进行比较,并将健康人群样品的相应标志物的水平作为阴性对照;以及
[0014](3)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高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范围内,且所述待测对象的屈光度≤

6.00D,或眼轴长度≥26.00mm,则将所述待测对象判定为患有高度近视;
[0015]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中度近视或轻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范围内,且所述待测对象的屈光度>

6.00D,且眼轴长度<
26.00mm,则将所述待测对象判定为未患有高度近视;和
[0016]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高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细胞代谢相关蛋白质标志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为TGFBI蛋白和DAD1蛋白的组合,所述标志物用于通过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所述样品来自角膜组织,进一步地,所述样品来自泪液、房水、玻璃体、血液、血浆或血清。2.一种用于待检测对象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辅助诊断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组合物,以及说明书,所述说明书记载了高度近视患者、中度近视患者、低度近视患者和/或健康人群样品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组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对象高度近视风险预测以及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来源于待测对象的样品,对样品中的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所述标志物为TGFBI蛋白和DAD1蛋白的组合;(2)将步骤(1)测得的标志物水平与高度近视患者、中度近视患者和/或低度近视患者的相应标志物的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进行比较,并将健康人群样品的相应标志物的水平作为阴性对照;以及(3)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高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范围内,且所述待测对象的屈光度≤

6.00D,或眼轴长度≥26.00mm,则将所述待测对象判定为患有高度近视;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中度近视或轻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范围内,且所述待测对象的屈光度>

6.00D,且眼轴长度<26.00mm,则将所述待测对象判定为未患有高度近视;和如果所述待测对象的样品中标志物的水平在高度近视患者样品的相应标志物水平参考数据集合范围内,且所述待测对象的屈光度>

6.00D,且眼轴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乙王雁吴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