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13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磁加热头,包括壳体、顶盖以及电磁机构,所述壳体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磁机构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遮盖所述壳体的一个开口;所述电磁机构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所述顶盖由磁性和热传导能力强的黑晶或微晶面板制成,所述顶盖用于正对待加热的物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磁机构产生交变磁场,磁场线经顶盖在PCB的内层的固定加热位置处,使得加热位置不断切割磁感线而发热,达到了发热的效果。由于PCB板边用于内层定位的区域越来越小,此电磁加热头也必须做到越小越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是采用I型磁芯,可以有效减小局部产生交变磁场,并只与PCB的板边接触,减少对PCB里面的线路产生热量的影响,保证了PCB板边高效安全准确定位。保证了PCB板边高效安全准确定位。保证了PCB板边高效安全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加热头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加工
,尤其是指一种电磁加热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PCB线路板(下称PCB)为了降低成本,对板面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导致对PCB的板边(辅助定位及标示)要求越来越窄。现在PCB的内层与PP片压合前的熔点定位工艺所用的到的加热头基本都是采用一对U形磁芯配对来实现电磁感应加热的,这个种方式的缺点是:因U形磁芯在实际使用上只使用一个磁极来加热,但U 形磁性因为本身结构的原因而体积大,不能满足PCB边越来越窄的要求,且U型磁铁在加热时仅有一端与PCB接触,其另一端虽不接触但也会产生磁场,导致容易对PCB内部线路造成加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头,结构紧凑,使得对于PCB的定位更快,并避免对PCB内部线路造成加热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头,包括壳体、顶盖以及电磁机构,所述壳体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磁机构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遮盖所述壳体的一个开口;所述电磁机构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所述顶盖上方正对待加热的物品。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磁芯和线圈,所述磁芯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外,所述线圈的两端均用于外接交流电。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机构还包括防水固化胶,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均位于所述防水固化胶内,所述防水固化胶用于填充所述壳体。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测温机构,所述测温机构用于测量所述顶盖内部的温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机构包括感温探头和隔热片,所述隔热片设置于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感温探头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由黑晶或微晶面板制成,所述顶盖设置有凹槽,所述感温探头和所述隔热片均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0011]所述凹槽内还固定有导热用的铜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电磁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包括本体和加热部,所述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加热部用于遮盖所述通孔,所述本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脚,所述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定位脚用于装配至定位槽内,定位脚与定位槽通过螺丝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电磁机构产生交变磁场,磁场线经顶盖作用在PCB的板边加热位置处,使得加热位置不断切割磁感线而发热,达到了发热的效果,由于本技术电磁机构产生交变磁场通过PCB板边各内层铜箔定位区域,从而在PCB板边
各内层铜箔定位区域产生热量,并与内层板的上下两层PP片熔合固化,由此达到PCB各内层板定位要求,由于本技术是小局部产生交变磁场,只与PCB的板边接触,因此不会对PCB里面的线路产生热量,保证了PCB 板边安全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壳体,2—顶盖,3—电磁机构,4—测温机构,5—冷却机构,21—本体,22—加热部,23—通孔,24—定位脚,25—定位槽,31—磁芯,32—线圈,33—防水固化胶,41—感温探头,42—隔热片,43—感温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头,包括壳体1、顶盖2以及电磁机构3,所述壳体1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磁机构3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顶盖2安装于所述壳体1并用于遮盖所述壳体1的一个开口;所述电磁机构3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所述顶盖2用于正对待加热的物品。
[0020]使用时,需要两个本技术分别抵触待加热的物品(例如PCB 的铜板位置)的顶端和底端,然后本技术的电磁机构3进行工作,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磁场线经顶盖2后穿过铜板,由于磁感线是不断变化的,相当于铜板在不断进行切割磁感线的动作,使得铜板表面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该涡流是通篇表面的载流子(即电流载体) 高速无规则运动,让载流子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了加热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U型磁铁,本技术是I型结构,因此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对宽度小的PCB板边能够快速进行定位加热;且由于没有两个共面的磁极,因此不会对物品的其他位置进行加热,保护了其它区域的发热安全。
[0021]在实际使用时,通常会设置有铜箔(图中未视出)在顶盖2上,该顶盖为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即铜箔在交变磁场下发热而与外界接触,实现了加热的效果。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机构3包括磁芯31和线圈32,所述磁芯31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线圈32绕设于所述磁芯31外,所述线圈32的两端均用于外接交流电。即本技术在工作时,由线圈32通入电流而磁化磁铁,从而产生与贴心的轴向平行的磁感线,由于线圈32通入的电流时不断变化的,因此磁铁的磁场也会不断变化,从而达到了产生交变磁场的效果。
[0023]具体的,所述电磁机构3还包括防水固化胶33,所述磁芯31和所述线圈32均位于所述防水固化胶33内,所述防水固化胶33用于填充所述壳体1。防水固化胶33由点胶工艺制成,用于把电磁机构3 除了线圈32的接电端以外的部分均与外界进行隔绝,从而起到定位以及防水的效果,从而保证了电磁机构3的安全。
[0024]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测温机构4,所述测温机构4 用于测量所述顶盖
2的温度。具体的,由于PCB内层里面的定位区域也是铜箔,因此本技术采用测温机构4与顶盖2内的铜箔进行接触,从而模拟探知内部定位铜箔区域的温度,达到了间接测试物品温度的效果。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机构4包括感温探头41和隔热片42,所述隔热片42设置有所述电磁机构3与所述顶盖2之间,所述感温探头41位于所述顶盖2与所述隔热片42之间,具体该感温探头41 测试铜箔的温度,而隔热片42则是设在铜箔与电磁机构3的磁芯31 之间,减少铜箔与磁芯31之间的热传递,即保证磁芯31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了工作效率。感温探头41可为常规的测温件,而线圈32 产生的磁场作用在待加热物品上以使其发热时,隔热片42则把顶盖 2与磁芯31进行分隔,减少了磁芯31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提升了磁芯31的电磁转换效率。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 5用于对所述电磁机构3进行冷却。
[0027]受热量的传递影响,往往磁芯31发热会降低电磁转换效率,本技术技术采用内部气路设计,使用压缩空气吹气的方式冷却电磁机构3及发热的顶盖2;同时,考虑压缩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以及电磁机构,所述壳体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电磁机构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并用于遮盖所述壳体的一个开口;所述电磁机构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所述顶盖上方正对待加热的物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磁芯和线圈,所述磁芯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外,所述线圈的两端均用于外接交流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机构还包括防水固化胶,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均位于所述防水固化胶内,所述防水固化胶用于填充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机构,所述测温机构用于测量所述顶盖内部的温度。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蔡小根沈有金周涛黄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讯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