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98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包括车灯总成(11),在车灯总成(11)内包括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能使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01)点亮且稳定工作的镇流模块、启动模块、与灯泡(101)连接以及与车内电源插座的连接线及接插端子,通过连接件与车灯总成(1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电源利用率,采用内置式结构,提高了点灯的可靠性,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了方便。专业易插的接插件,满足了安全防水等技术要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远、近光前大灯,尤其涉及一种远、近高强光度气体放电灯(HID)。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远、近光前大灯,一般均为普通的车用卤素灯,具有耗电量大,效率低,寿命短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科技人员研发了一种发光效率、使用寿命比卤素灯高五倍以上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目前,与之相配套的镇流器一般都采用外置式、分离式;这样存在如下问题安装时,需要额外开孔固定,电线排放等,给装配带来麻烦;安装在车灯总成外的镇流器和启动器由于需避开高温等恶劣部位,在位置选定和防水防蚀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若在车灯壳体上开孔,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是外置式的,灯与镇流器以及其它的线路模块是分离的,灯的启动和稳定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气体放电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车灯总成,在车灯总成内包括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线路板组件;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包括能使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点亮且稳定工作的镇流模块、启动模块、与灯泡连接以及与车内电源插座的连接线及接插端子,通过连接件与车灯总成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电源利用率,采用内置式结构,提高了点灯的可靠性,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了方便。专业易插的接插件,满足了安全防水等技术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一个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二个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三个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四个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五个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六个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内置式第七个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一个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二个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三个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四个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五个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组件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第六个示意图;图14是图1中车灯总成后壳体L-L向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A-A向的剖视图;图16是图14中B-B向局部剖视图;其中灯泡101,灯玻璃102,灯反射器103,第三线路板组件221,第四线路板组件222;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14、图15、图16可见本技术包括车灯总成11,在车灯总成11内包括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能使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01点亮且稳定工作的镇流模块、启动模块、与灯泡101连接以及与车内电源插座的连接线及接插端子,通过连接件与车灯总成11固定连接;所述的车灯总成11包括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和车灯总成前壳体11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可以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或者车灯总成前壳体112或者将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和第二线路板组件25分别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和车灯总成前壳体112;所述的密封条托架10通过第一自攻螺钉1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线路板组件22,第二线路板组件25;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分别与近光灯电源正极线和负极线相连的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分别与近光灯HID灯泡高压线和低压线相连的第三连接线12和第四连接线15;在所述第一连接线2、第二连接线3、第三连接线12、第四连接线15的前端分别有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5、第三接线端子13、第四接线端子14;第二线路板组件25包括分别与远光灯电源正极线和负极线相连的第五连接线6和第六连接线9,分别与远光灯HID灯泡高压线和低压线相连的第七连接线18和第八连接线19;在所述第五连接线6、第六连接线9、第七连接线18、第八连接线19的前端分别有第五接线端子7、第六接线端子8、第七接线端子20、第八接线端子21;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和第二线路板组件25分别通过第二自攻螺钉23、第三自攻螺钉24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固定; 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和第二线路板组件25还包括分别与其焊接的第一散热板16和第二散热板17;下面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气体放电灯、镇流器和启动器的工作原理一体化结构分为三部分一、前级电路输入低压直流电流经高频振荡、变压器升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一完好高压直流电;二、后级电路从前级电路输出的直流电经后级振荡再滤波后即得到一方波交流电;三、经多倍压整流后,通过放电管与高压变压器初级作用,经变压器耦合升压后点亮气体放电灯工作的启动器部分。前级部分是一DC/DC变换过程,包括依次以电路相连接的电源滤波电路,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脉宽控制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频整流滤波电路,还有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其输入端与高频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其输出端与脉宽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接。电源滤波电路作用是对来自12V直流电源或尖峰干扰脉冲进行平滑滤波,供应质量较好的直流电。其一防止输入电路窜入噪声,其二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噪声反馈到输入端。脉宽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以电路相连的一可输出高频脉冲控制信号的前级控制模块、一场效应管Q,一变压器初级线圈。所述前级控制模块包括脉冲控制单元和功率积分单元。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包括一取样电阻,由于开关管中,栅级驱动电流与漏级输出存在一定关系,漏级电流的变化也反应了栅级输入电流的变化,通过取样电阻就得到一个可以比较的电压信号。将前级场管漏级输出电流信号取样后送入功率积分单元,同时前级输出电压取样信号也进入功率积分单元。通过对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积分处理,可得到反映输出功率的信息。该信息送到脉冲控制单元,脉冲控制单元根据输出功率的信息调节脉冲信号,再通过控制模块的驱动脚输出,从而控制前级场效应管的通断,起到功率控制之目的。MOSFET功率场效应管Q是单结型器件,靠多数载流子导电的,没有载流子蓄积而产生的延迟时间,开关速度快,开关时间短,其源极与漏极的导通与截止受栅极信号的控制。通过前级控制模块中振荡器外接的电阻、电容值控制前级场管Q的工作频率,也就使得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中得到高频脉冲电流,通过次级线圈的耦合将电能传输到后级电路。前级控制模块也对主电路中的电流做限制根据电流取样信息,如果电流取样值大于所设定的域,则过流比较器输出一高电平信号,迫使脉宽关断,从而逆变过程终止,实现过流保护功能。后级电路包括依次以电路连接的后级控制模块,全桥变换电路。后级控制模块给出4路驱动信号,控制后级场效应管M1、M2、M3、M4通断,从而使电流实现从直流到交流方波的变化。其中M1与M3同时导通与截止,M2和M4同时导通与截止,两对管交替导通与截止,于是直流电就变成了方波交流电。经滤波电容滤波后得到可供气体放电灯灯泡点亮使用的完好交流电。通过多倍压整流后,再通过高压变压器初级线圈以及与初级线圈相连的放电管的作用,从高压变压器次级耦合一个高的电压使气体放电灯发生辉光放电,这就是气体放电灯点亮的过程。但电弧击穿后,由于灯泡电压特性的改变,要求加在灯泡上的电压必须立刻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灯总成(11),在车灯总成(11)内包括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能使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01)点亮且稳定工作的镇流模块、启动模块、与灯泡(101)连接以及与车内电源插座的连接线及接插端子,通过连接件与车灯总成(1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灯总成(11),在车灯总成(11)内包括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能使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01)点亮且稳定工作的镇流模块、启动模块、与灯泡(101)连接以及与车内电源插座的连接线及接插端子,通过连接件与车灯总成(1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灯总成(11)包括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和车灯总成前壳体(112);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可以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或者车灯总成前壳体(112)或者将一个以上的第一线路板组件(22)和第二线路板组件(25)分别内置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和车灯总成前壳体(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条托架(10)通过第一自攻螺钉(1)与车灯总成后壳体(111)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线路板组件(22),第二线路板组件(25);第一线路板组件(22)包括分别与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伟弼
申请(专利权)人:纽福克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