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198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4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结构型微针包括:微针基底和若干个复合微针;复合微针由促生长针体和止痛针尖组成;促生长针体连接在微针基底上;促生长针体包括:光固化水凝胶、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止痛针尖包括:光固化水凝胶和止痛药;微针基底,包括:水凝胶。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与一体式的微针结构相比,在实现相同功效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微针数量,增加微针间距,从而减小微针插入皮肤的阻力,进而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进而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进而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烧伤初期,皮肤会流出大量的组织液,释放大量的生物酶,易导致药物的流失和失活,降低药物的利用率。此外,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创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会阻碍药物在伤口处的传输,难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微针是尺寸在微米量级的针状结构,具有无痛、微创、不出血等优点,可将药物输送至伤口处可控释放,避免药物失活、流失等问题。此外,微针还可刺穿伤口处的结痂,将药物高效、无痛地输送至体内,促进伤口愈合。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693855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3D打印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利用双喷头熔融沉积成型FDM 3D打印机,一个喷头用于打印微针贴片的基底,另一个喷头用于打印微针贴片的柱状阵列,柱状阵列中包含了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药物。得到基底和柱状阵列后,通过载玻片接触柱状阵列的顶端,并拉伸到预定距离产生微针针尖,形成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且含有响应性药物的微针阵列贴片。
[0004]上述方案制备得到的微针贴片具有以下缺陷:其微针贴片上的微针的成分组成相同,仅能够起到调节血糖作用,而无法实现额外的功效,若需要增加止痛的功效,则相应地需要增加微针数量,则会导致微针密度增大,微针插入皮肤时,阻力增大,导致使用者的痛感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实现相同效用的前提下,减少微针的数量,从而减小微针插入皮肤的阻力,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包括:
[0007]微针基底10和若干个复合微针20;所述复合微针20由促生长针体21和止痛针尖22组成;所述促生长针体21连接在所述微针基底10上;
[0008]所述促生长针体包括:光固化水凝胶、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
[0009]所述止痛针尖包括:所述光固化水凝胶和止痛药;
[0010]所述微针基底,包括:水凝胶。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促血管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促毛囊生长因子,包括:硝酸锌或硅酸锌。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止痛药,包括:盐酸利多卡因或芬太尼。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针基底,还包括:抗菌剂;
[0015]所述抗菌剂,包括:抗菌肽或硝酸锌。
[001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7]配置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水凝胶溶液;
[0018]利用所述水凝胶溶液制备微针基底;
[0019]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在所述微针基底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促生长针体;
[0020]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止痛药,在所述促生长针体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止痛针尖,得到复合结构型微针。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水凝胶溶液,包括:
[0022]将光固化水凝胶和光引发剂溶于水,得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所述光固化水凝胶,包括: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甲基丙烯酰化硫酸软骨素或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
[0023]将水凝胶溶于水,得到水凝胶溶液;所述水凝胶,包括:玻尿酸、聚乳酸或聚乙烯醇。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水凝胶溶液制备微针基底,包括:
[0025]将抗菌剂加入所述水凝胶溶液,得到抗菌水凝胶溶液;
[0026]将所述抗菌水凝胶溶液浇铸在基底模具内进行凝固,得到所述微针基底。
[00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在所述微针基底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促生长针体,包括:
[0028]将所述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所述促毛囊生长因子溶于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中,得到促生长水凝胶溶液;
[0029]利用3D打印技术将所述促生长水凝胶溶液打印在所述微针基底上,得到促生长胶体;
[0030]利用可见光照射所述促生长胶体使其固化,得到所述促生长针体。
[00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止痛药,在所述促生长针体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止痛针尖,得到复合结构型微针,包括:
[0032]将所述止痛药溶于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中,得到止痛水凝胶溶液;
[0033]利用3D打印技术将所述止痛水凝胶溶液打印在所述促生长针体上,得到止痛胶体;
[0034]利用可见光照射所述止痛胶体使其固化形成所述止痛针尖,得到所述复合结构型微针。
[003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申请示出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由微针基底和若干个复合微针组成,复合微针包括促生长针体和止痛针尖两个部分,该复合结构型微针插入患者皮肤后,促生长针体中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进入伤口部位并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止痛针尖中的止痛药释放,产生药效,减缓烧伤所带来的疼痛感;由于本申请中促生长针体和止痛针尖是复合形成一个微针结构的,与一体式的微针结构相比,在实现相同功效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微针的数量,例如,传统的单功能微针若要实现促进伤口修复以及止痛两项功能,需要制备至少两个微针,而本方案仅需一个微针即可实现,因此,可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微针数量,增加微针间距,从而减小微针插入皮肤的阻力,进而减轻使用者的不适感。
[003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制备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3]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针基底(10)和若干个复合微针(20);所述复合微针(20)由促生长针体(21)和止痛针尖(22)组成;所述促生长针体(21)连接在所述微针基底(10)上;所述促生长针体包括:光固化水凝胶、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所述止痛针尖包括:所述光固化水凝胶和止痛药;所述微针基底,包括:水凝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血管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毛囊生长因子,包括:硝酸锌或硅酸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痛药,包括:盐酸利多卡因或芬太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基底,还包括: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包括:抗菌肽或硝酸锌。6.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水凝胶溶液;利用所述水凝胶溶液制备微针基底;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毛囊生长因子,在所述微针基底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促生长针体;利用所述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止痛药,在所述促生长针体上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止痛针尖,得到复合结构型微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合结构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光固化水凝胶溶液和水凝胶溶液,包括:将光固化水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山黄家豪王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