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169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桥梁下移动平台搭建困难成本高,及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包括支撑座和与其外形相似的移动座,移动座上端和支撑座上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卡接有与其底部接触的气刹车装置,安装槽内拆卸连接有线轮机构,移动座和支撑座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位于气刹车装置和线轮机构之间的穿线孔,移动座和支撑座的外侧设有裙边,支撑座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管道接口,每个支撑座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不连通,支撑座上位于管道接口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两个气路通道、第一气刹通道,以及第一避让孔,移动座中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方孔,方孔内安装有辊轮机构。有辊轮机构。有辊轮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移动检测平台
,特别是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桥梁服役时间的增加,由于环境载荷作用、疲劳效应、腐蚀效应和材料老化等不利因素对设施的长期影响,桥梁结构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然老化、损伤积累等各种各样的疲劳和损伤,这些损伤都将导致混凝土的分层与破裂,引发坍塌等恶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定期对桥梁主体进行检测;但由于大多数桥梁的结构裂缝主要产生在桥梁底部,检测起来很困难,设备不便移动于桥梁之下,常用的方法是在桥梁下面搭建脚手架、简易吊篮或者采用桥梁检测车,该方式搭建平台麻烦,成本较高,且当水位较高时检测操作更加困难;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款能够携带设备沿桥底移动的装置,使其能够方便快捷高效地对桥梁底部,以及水下桥墩结构物进行检测,并且能保证检测工作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桥梁下移动平台搭建困难成本高,及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圆饼状的支撑座和与其外形相似的移动座,移动座上端和支撑座上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卡接有与其底部接触的气刹车装置,安装槽内拆卸连接有位于气刹车装置上方的线轮机构,移动座和支撑座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位于气刹车装置和线轮机构之间的穿线孔,移动座和支撑座的外侧设有裙边;
[0006]支撑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同轴的管道接口,每个支撑座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不连通,支撑座上位于管道接口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两个气路通道、一个第一气刹通道,以及一个第一避让孔,两个气路通道各自的支路分别与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连通,第一气刹通道的支路贯穿安装槽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
[0007]移动座中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方孔,方孔内安装有辊轮机构,移动座上位于方孔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设有前后贯通的三个第二避让孔和一个第二气刹通道,第二气刹通道的支路贯穿安装槽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
[000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09]1、该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无任何电气元件,可涉水工作,适用范围广泛,只需要搭建一根缆绳即可,成本低廉,便于安装和维护;支撑座和移动座交替移动,避免该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与缆绳产生相对滑动,保证稳定地将用于检测桥体的设备运送到指定位置处。
[0010]2、该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可将多个支撑座和多个移动座组装在一起,且组装方式简单方便,必要时可以增加该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的荷载量,满足携带更多设备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座的拆解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座的拆解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座的前视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座的A

A剖视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座的侧视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座的B

B剖视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中C的放大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组合A、组合B和组合C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专利技术组合A、组合B和组合C组装后放置在缆绳上的示意图。
[0020]图10是本专利技术组合A、组合B和组合C组装后再剖开的左右侧剖面示意图。
[0021]图11是本专利技术多个支撑座和移动座组合后的示意图。
[002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3]1、支撑座;2、移动座;3、安装槽;4、方孔;5、穿线孔;6、裙边;7、管道接口;8、气路通道;9、第一气刹通道;10、第一避让孔;11、第二避让孔;12、第二气刹通道;13、气囊;14、刹车垫;15、尖状凸起;16、弹力拉带;17、气嘴;18、避让槽;19、螺纹连接套;20、轴承座;21、压线轮;22、限位槽;23、长螺栓;24、支架;25、滚轮;26、补气管;27、第一气刹管;28、软管;29、第二气刹管;30、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由图1至图11给出,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圆饼状的支撑座1和与其外形相似的移动座2,移动座2上端和支撑座1上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3,安装槽3内卡接有与其底部接触的气刹车装置,安装槽3内拆卸连接有位于气刹车装置上方的线轮机构,移动座2和支撑座1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位于气刹车装置和线轮机构之间的穿线孔5,移动座2和支撑座1的外侧设有裙边6;
[0026]支撑座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同轴的管道接口7,每个支撑座1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7不连通,支撑座1上位于管道接口7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两个气路通道8、一个第一气刹通道9,以及一个第一避让孔10,两个气路通道8各自的支路分别与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7连通,第一气刹通道9的支路贯穿安装槽3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
[0027]移动座2中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方孔4,方孔4内安装有辊轮机构,移动座2上位于方孔4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设有前后贯通的三个第二避让孔11和一个第二气刹通道12,第二气刹通道12的支路贯穿安装槽3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
[0028]进一步地,所述气刹车装置包括一个可与安装槽3底部紧密贴合的气囊13,气囊13的上端设有弧形的刹车垫14,刹车垫14上端设有多个尖状凸起15,刹车垫14下端左右两侧
分别设有与气囊13底部固接的弹力拉带16,气囊13一侧设有气嘴17,气嘴17可插入到第一气刹通道9或第二气刹通道12的支路内;安装槽3侧壁防止气囊13向四周扩散,同时防止刹车垫14发生偏移,刹车垫14上的尖状凸起15可增加刹车垫14与缆绳3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
[002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1和移动座2上分别设有位于其安装槽3左右两侧的避让槽18,避让槽18底部设有螺纹连接套19。
[0030]进一步地,所述线轮机构包括两个轴承座20,两个轴承座20之间转动连接有压线轮21,所述安装槽3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限位槽22,轴承座20通过长螺栓23与螺纹连接套19固接。
[003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气路通道8的前后两端可分别安装补气管26,第一气刹通道9前后两端可分别安装第一气刹管27,管道接口7处可安装软管28。
[0032]进一步地,所述辊轮机构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在方孔4内的支架24,两个支架24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25,两个滚轮25紧密挤压在所述软管28的外侧,两个滚轮25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移动座2横截面平行。
[003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刹通道12前后两端可分别安装第二气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圆饼状的支撑座和与其外形相似的移动座,移动座上端和支撑座上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卡接有与其底部接触的气刹车装置,安装槽内拆卸连接有位于气刹车装置上方的线轮机构,移动座和支撑座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位于气刹车装置和线轮机构之间的穿线孔,移动座和支撑座的外侧设有裙边;支撑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同轴的管道接口,每个支撑座前后两端的管道接口不连通,支撑座上位于管道接口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两个气路通道、一个第一气刹通道,以及一个第一避让孔,位于左侧的气路通道其支路与支撑座前端的管道接口连通,位于右侧的气路通道其支路与支撑座后端的管道接口连通,第一气刹通道的支路贯穿安装槽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移动座中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方孔,方孔内安装有辊轮机构,移动座上位于方孔外侧的四个方向上分别设有前后贯通的三个第二避让孔和一个第二气刹通道,第二气刹通道的支路贯穿安装槽侧壁并与气刹车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刹车装置包括一个可与安装槽底部紧密贴合的气囊,气囊的上端设有弧形的刹车垫,刹车垫上端设有多个尖状凸起,刹车垫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气囊底部固接的弹力拉带,气囊一侧设有气嘴,气嘴可插入到第一气刹通道或第二气刹通道的支路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和移动座上分别设有位于其安装槽左右两侧的避让槽,避让槽底部设有螺纹连接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轮机构包括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压线轮,所述安装槽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限位槽,轴承座通过长螺栓与螺纹连接套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线交替移动式气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路通道的前后两端可分别安装补气管,第一气刹通道前后两端可分别安装第一气刹管,管道接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扬彭涛钟宋义杨毅邵文韫彭艳王日英徐子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