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动车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69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隔板和隔热介质,隔板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用于容纳电芯包,所述第二室用于容纳电路组件,所述隔热介质连接至所述隔板。当环境温度从低温向高温转变时,电芯包因热容量较大,将较长时间保持低温,本申请中连接至隔板上的隔热介质将阻挡电芯包将自身的低温传递/辐射给电路组件,这样电路组件的表面温度将高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避免了电路组件产生凝露现象,降低电路组件的失效率,提高电池的可靠性。提高电池的可靠性。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动车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动车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电池通常包括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电压检测、温度检测、短路/断路保护电路等。在电池市场使用过程中,发现高湿区域(沿海地区)使用时,电池内部易发生凝露,内部电子部件(BMS、电压检测、温度检测、短路/断路保护电路)凝露后会出现各类故障,最终导致电池失效。
[0003]具体凝露现象产生的原理如下:空气温度快速上升时,电芯因为其热量大导致温度缓慢上升,在此动态过程中,电芯温度长时间低于空气温度;同时,电芯会将此低温传递/辐射给电子部件,使电子部件的温度也低于空气温度。自然界中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就会形成凝露现象。
[0004]在高湿区域凝露现象会更频繁、更严重,电子部件凝露后极易失效,最终导致整个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能够避免电芯包将低温传递至电路组件,对电路组件进行防护,防止电路组件产生凝露现象,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隔板和隔热介质,隔板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用于容纳电芯包,所述第二室用于容纳电路组件,所述隔热介质连接至所述隔板。
[0007]本申请通过隔板和隔热介质将对凝露敏感的电路组件和对凝露不敏感的电芯包阻隔在不同的空间内,对电路组件进行防护,具体而言,空气温度快速上升时,电芯包的热量大导致电芯包的温度上升缓慢,电芯包的温度长时间低于空气温度,且电芯包会将自身的低温传递/辐射给电路组件,使电路组件的温度也低于空气温度,电路组件就会形成凝露现象,本申请中连接至隔板上的隔热介质将阻挡电芯包将自身的低温传递/辐射给电路组件,这样电路组件的表面温度将高于空气露点温度,有效避免了电路组件产生凝露现象,降低电路组件的失效率,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000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介质位于所述隔板的外表面。具体而言,隔热介质可以位于隔板朝向电芯包的外表面,或隔板朝向电路组件的外表面,或同时位于隔板朝向电芯包的表面和朝向电路组件的外表面,用于阻挡电芯包将自身的低温传递/辐射给电路组件。
[0009]隔热介质连接至隔板的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具体而言,隔热介质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至隔板的外表面。隔热介质也可以通过滑动连接或卡扣连接的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至隔板,例如,隔热介质的边缘设置硬质的滑块,隔
板上设置有滑槽,隔热介质的滑块与隔板的滑槽对应配合以固定隔热介质,当隔热介质失效或者其他问题需要维护和更换时,可以将滑块移出滑槽,实现隔热介质与隔板的可拆卸功能,以实现电池结构的灵活配置。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隔热介质上设置固定块,在隔板上设置固定孔,安装时可以将隔热介质上的固定块紧配固定至隔板上的固定孔,当隔热介质失效或者其他问题需要维护和更换时,可以利于固定块和固定孔自身的形变将固定块拔出固定孔,以实现隔热介质在隔板上的可拆卸固定。
[00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隔热介质和所述隔板的厚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隔热介质的厚度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隔热介质的厚度大于隔板的厚度可以增大电芯包和电路组件的距离,电芯包和电路组件的之间距离较大时,延长了传递的路径,增加了电芯包将自身的低温传递/辐射给电路组件的时间,削弱了电芯包自身的低温对电路组件的影响。隔热介质为具有弹性压缩及缓冲性能的材质,例如泡棉,隔热介质的厚度较大还可以填充电路组件和隔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电芯包与隔板之间的间隙,隔热介质的厚度较大时,隔板两侧的隔热介质可以分别接触电路组件和电芯包,这样在运输或者电动车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在遇到撞击等较大的冲击力时,隔热介质可以对电芯包和电路组件起到缓冲作用,以释放电芯包和电路组件受到的冲击力,保护电池结构。
[00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介质内嵌在所述隔板的内部。隔板可以为中空的结构,隔热介质位于隔板内部中空的内腔中。隔热介质内嵌于隔板内部时,隔板的两个板体将隔热介质夹持在二者之间,隔板和隔热介质之间通过相互的接触摩擦力实现了隔热介质和隔板的固定,避免了采用滑块和滑槽、固定块和固定孔,或者卡扣等连接结构固定连接隔板和隔热介质的操作,隔热介质只需要填充进隔板的内腔,简化了安装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隔热介质不限于固态材质,也可以为液态或半固态材质,只需要将隔板的内部的中空的空腔设计为密封的腔体架构,可以将液态或半固态的隔热介质填充在其中。
[001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隔热介质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抵接固定至外壳上,与外壳共同形成中空的内腔,隔热介质层叠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内腔中。换言之,隔板与外壳为一体式结构,隔热介质填充进隔板与外壳共同形成中空的内腔中。
[00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板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至少一个间隔板形成至少两个用于容纳隔热介质的空间。
[001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嵌有隔热介质的隔板与外壳为分体式结构,内嵌有隔热介质的隔板安装于外壳内。换言之,隔板将隔热介质包围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包围有隔热介质的隔板安装至外壳的内部。
[00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板可以为柔性材料,如柔性的高分子膜材料等,隔热介质可以位于柔性的隔板的外表面,即柔性的隔热介质贴合固定至柔性的隔板的表面,或者隔热介质内嵌于柔性的隔板,换言之,在柔性隔热介质相对的两个表面贴合两个柔性膜材料,两个柔性膜材料即形成柔性的隔板,对隔热介质起到固定作用,相比于只在柔性的隔热介质的一侧贴合柔性膜材料,两侧均贴合膜材料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使得隔
热介质不易损坏。隔板为刚性材料时,隔板的尺寸需要与外壳的尺寸匹配,刚性的隔板的尺寸过长,隔板将突出外壳的腔体,外壳将不能形成封闭的结构,刚性的隔板的尺寸过短,隔板的一端将不能抵接在外壳上,因此,刚性的隔板对尺寸要求严格,且安装时需要具有较高的安装精度,隔板为柔性材料时,柔性的隔板和隔热介质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外壳,具体而言,隔板的尺寸可以稍微较大,这样在与外壳固定连接时,隔板可以进行一定的弯曲,这种情况对安装精度的要求较低,提高了安装效率。
[001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介质的导热系数低于空气的导热系数。隔热介质可以为保温棉、隔热板、隔热胶、隔热涂层等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导热系数低的材料温度的传递效率低,能有效防止将电芯包的低温传导至电路组件,提升电路组件与电芯包的温差,降低电路组件与空气的温差,当电路组件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则电路组件的表面不会发生凝露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隔板和隔热介质,隔板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用于容纳电芯包,所述第二室用于容纳电路组件,所述隔热介质连接至所述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介质位于所述隔板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隔热介质和所述隔板的厚度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隔热介质的厚度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介质内嵌在所述隔板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隔热介质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介质的导热系数低于空气的导热系数。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华伍元中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