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58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属于食品生产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箱体、进料斗以及灌肠管,进料斗与灌肠管均设置在箱体上,进料斗呈倒置的漏斗状,进料斗包括直管部与喇叭部,直管部远离箱体的一端为进料口,喇叭部穿入箱体内并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直管部的顶部内壁固定有若干固定杆,箱体的上端面位于进料斗周侧设置有支架,支架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进料斗表面不易附着油脂以及各种调味料,且可单独拆卸,方便后期清洗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机是加工肠类制品的必备设备,能灌装大、中、小各种规格的肠制品,灌肠机外形美观、操作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910610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及一种灌肠机,其包括机体,机体设有进料斗和肠衣固定器,肠衣固定器两侧对称设有自动穿肠装置;自动穿肠装置包括支架、滑轨、滑板、滑框、齿轮、转轴;滑框上设有连杆,连杆与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延伸出滑板,滑板上设有与连杆相匹配的通孔;连杆远离滑框的一端指向肠衣固定器,且其上设有穿肠夹套;穿肠夹套为与穿肠固定器相匹配的弧形。
[0004]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灌肠机,其存在以下缺陷:在灌肠机使用之后,进料斗内表面容易残留灌肠材料的油脂以及各种调味料,这对于灌肠结束后的清洁工作负担大;且清洁不够到位的话,残留的油脂以及各种调料与空气接触,容易引起霉变,在后一批产品进行灌装时会受到污染,存在食品安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其具有进料斗表面不易附着油脂以及各种调味料,且可单独拆卸,方便后期清洗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包括箱体、进料斗以及灌肠管,所述进料斗与灌肠管均设置在箱体上,所述进料斗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进料斗包括直管部与喇叭部,所述直管部远离箱体的一端为进料口,所述喇叭部穿入箱体内并与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直管部的顶部内壁固定有若干固定杆,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位于进料斗周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待灌装材料通过进料口放入进料斗内,再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进料斗同轴旋转,进料斗内的材料在旋转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材料本身的油脂以及添置材料时附着在进料斗内壁的油脂或各种调味料会随着进料斗的内壁向远离固定杆的方向甩出,最终与材料一并进行灌装,达到进料斗内壁不易附着油脂与及各种调味料的作用,同时进料斗与箱体可拆卸连接,可以对进料斗单独拆卸,方便后期清洗。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呈透明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状的进料斗具有透视性,方便工作人员观察进料斗内材料的加工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进料斗内壁的附着情况判断清洗进料斗的时机。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管部的顶部设置有收缩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缩部能够防止进料斗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进料斗内的材料甩出。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的内壁涂覆有抗油涂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油涂层具有抗油性,减低材料油脂对进料斗内壁的附着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法兰,所述法兰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与固定杆的接触面积大于电机输出轴与固定杆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机带动进料斗旋转的稳定性更高。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中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的开口方向朝向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若干与环形滑轨配合的滑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斗转动时,滑轮始终绕着环形滑轨转动,同时对称设置的滑轮抵接在环形滑轨的侧壁,环形滑轨给到滑轮的作用力均向进料斗的轴线方向且作用力的大小相同,作用力相互抵消,进而维持进料斗的轴线始终不变,避免进料斗在转动时发生晃动。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轮的周侧壁套设有橡胶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具有耐磨性,降低滑轮与环形滑轨的磨损,同时橡胶圈具有弹性,具有可逆形变的功能,方便更换。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的喇叭部周侧外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与箱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轮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使穿入箱体的喇叭部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隙,在进料斗转动的时候不会与箱体接触,避免进料斗底沿与箱体出现磨损的情况。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导轮配合环形导轨。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导轮始终沿着导轨运动。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1、通过设置进料斗、固定杆、支架、电机,实现电机带动进料斗旋转,达到进料斗内壁不易附着油脂及各种调味料,且能够单独,方便后期清洗的效果;
[0027]2、通过设置收缩部,能够防止进料斗内的材料在转动时被甩出;设置法兰,提高电机输出轴与固定杆之间的稳定性;
[0028]3、通过设置环形滑轨、滑轮,防止进料斗在旋转时的晃动;设置支撑板、导轮、环形导轨,能够撑起进料斗,使得进料斗与箱体之间具有间隙,避免进料斗底部在箱体内摩擦损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30]图2为除去箱体后的剖视立体图;
[003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箱体;2、进料斗;201、直管部;202、喇叭部;3、灌肠管;4、固定杆;5、进料口;6、支架;601、环形条;602、支撑杆;603、支撑座;7、电机;8、收缩部;9、法兰;10、环形滑轨;11、滑轮;12、支撑板;13、导轮;14、环形导轨;15、连接杆;16、橡胶圈;17、固定架;18、安装板;19、固定辊;20、安装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进料斗2以及灌肠管3,进料斗2设置于箱体1的上端面,灌肠管3设置在箱体1一侧面,箱体1内开设有进料斗2与灌肠管3连通的通道(图中未示出)。
[0036]箱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6,支架6呈圆柱状,支架6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条601,支架6顶部设置有电机7,电机7的周侧壁焊接有若干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支架6的顶部环形条601的侧壁焊接。
[0037]电机7输出轴的端部焊接有法兰9,法兰9的周侧壁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与进料斗一体成型,固定杆4嵌入法兰9的周侧壁,实现与法兰9的固定,电机7输出轴的轴线穿过法兰9的圆心与进料斗2同轴。
[0038]支架6的底部焊接有环形的支撑座603,支撑座603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与箱体1固定。
[0039]如图2与图3所述,支架6焊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包括箱体(1)、进料斗(2)以及灌肠管(3),所述进料斗(2)与灌肠管(3)均设置在箱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2)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进料斗(2)包括直管部(201)与喇叭部(202),所述直管部(201)远离箱体(1)的一端为进料口(5),所述喇叭部(202)穿入箱体(1)内并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直管部(201)的顶部内壁固定有若干固定杆(4),所述箱体(1)的上端面位于进料斗周侧设置有支架(6),所述支架(6)顶部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固定杆(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2)呈透明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部(201)的顶部设置有收缩部(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类食品用灌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2)的内壁涂覆有抗油涂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坚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鑫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