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053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用于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坐在碰撞侧的相反侧的驾乘人员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已被广泛采用。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展开,以保护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朝着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
[0003]中间侧安全气囊呈袋状,具有配置在车辆用座椅的面向驾乘人员一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与该第一侧面部相反的第二侧面部。在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然而,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在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方面尚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
[0005]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该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优点在于,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朝着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的头部被接触面所承接而被定位在中间侧安全气囊上,因而,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0007]本技术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中,较佳为,在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系带,该系带被构成为,当所述中间侧安全气囊展开后所述接触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
[0008]本技术的上述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中,较佳为,所述系带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的第一侧端部、和与所述第二侧面部连接的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侧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宽度。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0010]图2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中间侧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0012]首先,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车辆座椅150的侧视图。
[0013]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50具备座垫151、座椅靠背152、和头枕153。座垫151供驾乘人员坐。与座垫151的后端部连接的座椅靠背152供坐着的驾乘人员靠背。在座椅靠背152的内部设置有作为座椅靠背152的骨架的侧框架152a。一对侧框架152a在车宽方向上左右相向而对。与座椅靠背152的上端部连接的头枕153是为了支撑坐着的驾乘人员的头部而设置的。
[0014]车辆用座椅150例如是右侧前座椅,设置有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图1中示出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后述的中间侧安全气囊2展开后的状态。另外,图1中示出作为模拟驾乘人员的假人200坐在车辆用座椅150上的状态。图1中,箭头X1的方向表示车辆前方,箭头X2的方向表示车辆后方,箭头Y1的方向表示车辆左方,箭头Y2的方向表示车辆右方,箭头Z的方向表示上下方向。
[0015]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被设置在座椅靠背152的车宽方向内侧(Y1方向)的侧框架152a上。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气体发生器1和中间侧安全气囊2。气体发生器1被构成为,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产生气体。中间侧安全气囊2被构成为,以折叠状态被收纳的袋体,通过气体发生器1产生的气体使其膨胀而展开。具体而言,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使得座椅靠背152的座椅表皮破裂,从而中间侧安全气囊2从座椅靠背15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朝着车辆前方侧(X1方向)和上侧展开。
[0016]即,正常状态下,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被收纳在座椅靠背152的内部,只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中间侧安全气囊2以与车前门(图示省略)相向的状态展开。因此,当车辆受到左侧碰撞时,能够使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向车宽方向内侧(Y1方向)移动的假人200受到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保护。
[0017]图2是用于说明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100的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间侧安全气囊2具有被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50上的面向假人200一侧(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侧面部21、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2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22。在第一侧面部21的上侧设置有与假人200的头部201相抵接的接触面21a。该接触面21a被配置在假人200的头部201的左侧、且高度与假人200的头部201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图2是包含有接触面21a的水平截面的俯视示意图。
[0018]并且,在中间侧安全气囊2的内部S,设置有系带23。该系带23是为了保持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的形状而设置的。例如,在内部S的与接触面21a相对应的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条系带23。通过这些系带23,接触面21a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即,接触面21a在车长方向的中间部位比两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更靠近车宽方向的内侧。具体而言,接触面21a在水平截面上的形状为弯曲的圆弧形。另外,系带23与第一侧面部21和第二侧面部22一样,均采用布质材料。
[0019]系带23被构成为,当中间侧安全气囊2膨胀后,系带23俯视呈扇形。系带23具有与第一侧面部21连接的第一侧端部23a和与第二侧面部22连接的第二侧端部23b。第一侧端部23a的宽度小于第二侧端部23b的宽度。即,第一侧面部21上的与第一侧端部23a缝合的缝合
处在车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侧面部22上的与第二侧端部23b缝合的缝合处在车长方向上的长度。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接触面21a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在车厢内因惯性力而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驾乘人员的头部(假人200的头部201)能够被接触面21a承接而被定位在中间侧安全气囊2上,从而能够提高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性能。
[0022]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侧端部23a的宽度小于第二侧端部23b的宽度,能够容易地使接触面21a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
[0023]<其它的实施方式>
[0024]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仅是对本技术的各方面的示例,不构成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因此,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不能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来解释,而需根据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界定。并且,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包括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等同的所有变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侧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膨胀而展开的中间侧安全气囊,该中间侧安全气囊具有配置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面向驾乘人员侧的第一侧面部、和位于该第一侧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部,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侧,设置有用于与坐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头部相抵接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被构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原孝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