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019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涉及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储油室、从储油室引出的输送总管,所述输送总管上设有第一分油器和第二分油器,所述第一分油器上出口设有若干第一输送支管,所述第二分油器出口处设有若干第二输送支管;所述输送总管靠近储油室设有流量计,所述第一分油器的进油口前端设有吸油滤油器,所述吸油滤油器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输送支管出口端部设有第一润滑泵,所述第二输送支管出口端部设有第二润滑泵;所述齿轮箱壳体外表面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与吸油滤油器一侧。该种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能够实现对齿轮箱内齿轮间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内齿轮间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内齿轮间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齿轮箱
,具体涉及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齿轮箱是在机床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实现动力传送。现有的齿轮箱是通过齿轮箱齿轮副实现增速作用或减速作用。而在齿轮箱高速运转时,通常需要通过润滑来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0003]现有的齿轮箱仅能实现单部件给油,给油点单一;而对于大型的齿轮箱,在使用时需要对各轴承以及各配合齿轮间均需要给油实现润滑。现有的润滑系统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多管道不合理布局,仅能实现润滑,而无法实现对齿轮箱内部实现冷却,同样影响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能够实现对齿轮箱内齿轮间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的齿轮箱,包括储油室、从储油室引出的输送总管,所述输送总管上设有第一分油器和第二分油器,所述第一分油器上出口设有若干第一输送支管,所述第二分油器出口处设有若干第二输送支管;
[0006]所述储油室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部,所述输送总管沿着齿轮箱壳体内边沿设置,若干第一输送支管和第二输送支管依次与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连接;第一分油器、第二分油器引出的若干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依据齿轮箱壳体边沿距离依次顺序设置;
[0007]所述输送总管靠近储油室设有流量计,所述第一分油器的进油口前端设有吸油滤油器,所述吸油滤油器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输送支管出口端部设有第一润滑泵,所述第二输送支管出口端部设有第二润滑泵;
[0008]所述齿轮箱壳体外表面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与吸油滤油器一侧。
[0009]该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通过在齿轮箱壳体内部的输送总管和若干第一输送支管、若干第二输送支管将储油室的润滑油输送至各轴承以及齿轮轴之间,输送总管沿壳体边沿设置,若干输送支管设置在根据位置按顺序设置,管道布局条理;引入流量计和吸油滤油器,对泵入齿轮箱的润滑油质量和通量进行控制,避免了因润滑油中混入杂质引起润滑效果差或油脂过多的情况,控制精准;引入第一分油器和第二分油器,降低了对分油器尺寸的要求,降低齿轮箱壳体内输送支管的长度要求,布局条理,管道多而不乱,结构简单;引入散热机构对高速运转的齿轮副进行进行散热,提高齿轮副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支管与第一分油器连接处设有第一双锥卡套,所述第二
输油支管与第二分油器连接处设有第二双锥卡套。在分油器与输送支管之间设置相应的双锥卡套,可以避免输送支管分流时出现润滑油泄露的情况,密封效果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机架、风扇、驱动电机,所述风扇经驱动电机驱动后经齿轮箱壳体上设有气流通过的通孔向出轮箱壳体内部送风。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总管上设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第一分油器前端,所述输送总管上套设有保温层。引入制冷装置并通过设置在输送总管上的保温层对较冷的润滑油保温,在润滑的同时对齿轮副之间进行降温,结构简单,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总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引入温度传感器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监测,防止温度过高无法实现降温的效果,又避免温度过低引起齿轮间骤冷出现水滴凝聚情况,控制精准,齿轮箱内齿轮使用寿命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采用上述方案,该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通过在齿轮箱壳体内部的输送总管和若干第一输送支管、若干第二输送支管将储油室的润滑油输送至各轴承以及齿轮轴之间,输送总管沿壳体边沿设置,若干输送支管设置在根据位置按顺序设置,管道布局条理;引入流量计和吸油滤油器,对泵入齿轮箱的润滑油质量和通量进行控制,避免了因润滑油中混入杂质引起润滑效果差或油脂过多的情况,控制精准;引入第一分油器和第二分油器,降低了对分油器尺寸的要求,降低齿轮箱壳体内输送支管的长度要求,布局条理,管道多而不乱,结构简单;引入散热机构对高速运转的齿轮副进行进行散热,提高齿轮副的使用寿命。
[0016]2、在分油器与输送支管之间设置相应的双锥卡套,可以避免输送支管分流时出现润滑油泄露的情况,密封效果好;引入制冷装置并通过设置在输送总管上的保温层对较冷的润滑油保温,在润滑的同时对齿轮副之间进行降温,结构简单,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引入温度传感器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监测,防止温度过高无法实现降温的效果,又避免温度过低引起齿轮间骤冷出现水滴凝聚情况,控制精准,齿轮箱内齿轮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7]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为储油室,2为输送总管,3为流量计,4为吸油滤油器,5为第一分油器,6为第二分油器,7为第一输送支管,8为第二输送支管,9为散热机构,9

1为机架,9

2为风扇,9

3为驱动电机,10为第一双锥卡套,11为第二双锥卡套,12为制冷装置,13为保温层,14为温度传感器,15为出轮箱壳体,16为第一润滑泵,17为第二润滑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图2,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
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的齿轮箱,包括储油室1、从储油室1引出的输送总管2,所述输送总管2上设有第一分油器5和第二分油器6,所述第一分油器5上出口设有若干第一输送支管7,所述第二分油器6出口处设有若干第二输送支管8;所述第一输送支管7与第一分油器5连接处设有第一双锥卡套,所述第二输油支管与第二分油器6连接处设有第二双锥卡套11;
[0023]所述储油室1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部,所述输送总管2沿着齿轮箱壳体内边沿设置,若干第一输送支管7和第二输送支管8依次与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连接;第一分油器5、第二分油器6引出的若干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依据齿轮箱壳体边沿距离依次顺序设置;
[0024]所述输送总管2靠近储油室1设有流量计3,所述第一分油器5的进油口前端设有吸油滤油器4,所述吸油滤油器4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输送支管7出口端部设有第一润滑泵16,所述第二输送支管8出口端部设有第二润滑泵17;
[0025]所述齿轮箱壳体外表面还设有散热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箱内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室、从储油室引出的输送总管,所述输送总管上设有第一分油器和第二分油器,所述第一分油器上出口设有若干第一输送支管,所述第二分油器出口处设有若干第二输送支管;所述储油室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部,所述输送总管沿着齿轮箱壳体内边沿设置,若干第一输送支管和第二输送支管依次与若干轴前轴承、若干轴齿轴、若干轴齿轮以及若干后轴承连接;第一分油器、第二分油器引出的若干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依据齿轮箱壳体边沿距离依次顺序设置;所述输送总管靠近储油室设有流量计,所述第一分油器的进油口前端设有吸油滤油器,所述吸油滤油器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输送支管出口端部设有第一润滑泵,所述第二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曹泽睿孔亚庆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昌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