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08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装配在该绝缘壳体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屏蔽片和注塑镶件,其中所述端子包括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信号触头头部两侧具有对称的凸起,通过该凸起实现对信号触头在绝缘壳体内偏摆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结构的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通过信号触头头部两侧向外凸起,从而减小触头的偏摆量,避免触头分支的触点未实现与插针正面接触的现象发生。插针正面接触的现象发生。插针正面接触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使用该弹片结构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高速连接器由于其特性,端子信号触头对之间很容易出现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而且端子信号触头在绝缘壳体内的偏摆又往往会造成公端信号针插入时出现pin(即弹片分支的触点未实现与插针正面接触)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端子触头结构,使其信号触头头部两侧向外凸起,从而减小信号触头的偏摆量,避免触头分支的触点未实现与插针正面接触的现象发生,同时还提供一种使用该触头结构的连接器,使其通过绝缘壳体内与信号触头对适配的信号孔对的设置实现信号触头对之间以及相邻信号触头对之间的防串扰目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包括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所述信号触头头部两侧具有对称的凸起,通过该位于触点前的凸起实现对信号触头在绝缘壳体内偏摆量的限制。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6]前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其中所述的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前端均形成两个通过缝隙分隔的触头分支,且这两个触头分支之间在头部区域的缝隙宽度小于在根部区域的缝隙宽度,使得两个触头分支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够避免因头部区域缝隙宽度过大而无法同时插合接触。
[0007]前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对于一对相邻的触头,定义其根部区域之间的间距为L1,头部区域之间的间距为,则L1<L2以降低触头根部区域的阻抗并加强信号对之间的耦合。
[0008]前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其中所述的信号触头的根部位于注塑镶件内,且在信号触头对根部、与端子信号走线交接的位置,对称设有,用于增加该处阻抗的阻抗豁口。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装配在该绝缘壳体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屏蔽片和注塑镶件,其中所述端子具有上述的端子触头结构。
[0010]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1]前述的连接器,所述的绝缘壳体包括与端子信号触头对适配的信号孔对,所述信号孔对包括信号间隔断,所述信号间隔断用于对相邻信号触头对进行分隔;所述信号孔对还包括孔间隔断,所述孔间隔断用于对同一信号触头对中的两信号触头进行分隔。
[0012]前述的连接器,所述的信号间隔断和孔间隔断的高度均至少高于对应端子信号触头的触点位置的高度,从而实现各个触点的相互独立。
[0013]前述的连接器,所述的信号间隔断低于孔间隔断,且孔间隔断至少高于信号触头头部区域与根部区域之间的弯曲过渡阶段,以降低信号触头对间的串扰。
[0014]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绝缘壳体还具有用于实现相邻端子模块之间间隔的端子间格挡。
[0015]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孔间隔断和信号间隔断与端子间格挡连接的部分均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的高度小于端子间格挡的高度。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技术信号触头头部外侧对称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与绝缘壳体信号孔对配合以限制信号端子在绝缘壳体内的偏摆量,防止公针插入时出现掉pin(即触头分支的触点未实现与插针正面接触)。
[0018]此外本技术绝缘壳体的信号孔对还设有孔间隔断,且该孔间隔断的高度至少处于信号触头的弯曲过渡阶段以上,以优化信号触头对之间的串扰。即本技术连接器具有信号稳定且无串扰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的插合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模块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模块分解图;
[0024]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模块插合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连接器A端子模块的端子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的侧视图;
[0027]图9为图7的部分放大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连接器B端子模块的端子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连接器绝缘壳体示意图;
[0030]图12为图11的部分放大图;
[0031]图13为本技术连接器剖视图。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1:A端子模块
[0034]2:B端子模块
[0035]3:绝缘壳体
[0036]31:凸沿
[0037]4:扣板
[0038]41:扣板凸台
[0039]5:固定片
[0040]6:端子
[0041]61:信号触头
[0042]62:接地触头
[0043]63:少地信号触头
[0044]64:走线部分
[0045]65:鱼眼
[0046]66:阻抗豁口
[0047]7:屏蔽片
[0048]71:折弯
[0049]72:撕裂处
[0050]73:接触槽
[0051]74:屏蔽弹片
[0052]75:屏蔽凸包
[0053]76:屏蔽抽壳
[0054]77:凸沿
[0055]8:注塑镶件
[0056]81:注塑凹槽
[0057]9:母端连接器
[0058]10:公端连接器
[0059]11:头部区域
[0060]12:根部区域
[0061]13:触点
[0062]14:缝隙
[0063]15:触头分支
[0064]16:端子间格挡
[0065]17:少地信号孔对
[0066]18:信号孔对
[0067]19:加强筋
[0068]20:信号间隔断
[0069]21:孔间隔断
[0070]22:凸起
[0071]23:公端信号针
[0072]24:公端地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7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74]请参阅图1

13,其为本技术连接器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3、装配在该绝缘壳体内的端子模块,以及用于对上述端子模块进行固定的扣板4和固
定片5。该连接器在组装时,首先将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包括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触头头部两侧具有对称的凸起,通过该凸起实现对信号触头在绝缘壳体内偏摆量的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前端均形成两个通过缝隙分隔的触头分支,且这两个触头分支之间在头部区域的缝隙宽度小于在根部区域的缝隙宽度,使得两个触头分支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够避免因头部区域缝隙宽度过大而无法同时插合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一对相邻的触头,定义其根部区域之间的间距为L1,头部区域之间的间距为L2,则L1<L2以降低触头根部区域的阻抗并加强信号对之间的耦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信号触头的根部位于注塑镶件内,且在信号触头对根部、与端子信号走线交接的位置,对称设有,用于增加该处阻抗的阻抗豁口。5.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3和装配在该绝缘壳体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屏蔽片和注塑镶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中杰程喜乐许海轲孙庆果鲁中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