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884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包括码头上部结构和码头下部结构,所述码头上部结构由钢材复合板、卡接板、基座组成,所述钢材复合板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下方对称设有位于钢材复合板底端的基座,所述码头下部结构由支撑墩柱、筒形基础、预应力钢筋、钢筋插桩、高压气管、出气管口组成,所述支撑墩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基座,且所述支撑墩柱的底端固定连接筒形基础,所述筒形基础的底面为开口设置,且所述筒形基础的底端间隔设有预应力钢筋,在筒形基础下沉的同时,空腔内进入水流和气流形成阻力,通过高压气管可输送水流和气流经出气管口排出,使筒形基础的空腔得以流通,加快下沉速度,提高了筒形基础的下沉效率。提高了筒形基础的下沉效率。提高了筒形基础的下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码头建造
,具体为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码头结构主要包括桩基础、支架式基础、重力式基础和筒型基础,混凝土筒型基础由于其施工简单、基础上面适于设置压载等优势逐渐被工程界认可和广泛应用。
[0003]由于混凝土筒型基础的筒壁一般比较厚,下沉过程中土体阻力较大,从而不能完全实现侧壁摩阻力的设计值,因此容易产生下沉不到位的问题,且码头的支撑墩柱结构较为单一,易降低支撑墩柱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土体阻力较大,从而不能完全实现侧壁摩阻力的设计值,因此容易产生下沉不到位的问题,且码头的支撑墩柱结构较为单一,易降低支撑墩柱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包括码头上部结构和码头下部结构,所述码头上部结构由钢材复合板、卡接板、基座组成,所述钢材复合板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下方对称设有位于钢材复合板底端的基座,所述码头下部结构由支撑墩柱、筒形基础、预应力钢筋、钢筋插桩、高压气管、出气管口组成,所述支撑墩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基座,且所述支撑墩柱的底端固定连接筒形基础,所述筒形基础的底面为开口设置,且所述筒形基础的底端间隔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远离筒形基础的底端固定连接钢筋插桩,所述筒形基础的内腔固定连通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的一端贯穿至筒形基础的顶端固定连接出气管口。
[0006]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筋与筒形基础为插入连接,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环绕于筒形基础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筒形基础为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空心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筒形基础的筒壁高度为l0m,厚度为10cm。
[0007]优选的,所述卡接板为两个直径相同,且带有防水层的复合板,且所述卡接板的一侧对称设于钢材复合板的连接处,所述卡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卡接空腔一和卡接空腔二。
[0008]优选的,所述卡接空腔一和卡接空腔二对应卡接板的一侧分别设有加强筋板一和加强筋板二,所述加强筋板一和加强筋板二与卡接空腔一和卡接空腔二为相适配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墩柱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固定连接于基座底端的顶板,且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固定连接于筒形基础顶端的底板。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连接处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壁固定连接贴合立柱外壁的阻尼体,所述阻尼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抗压板,所述抗压板为多块,且间隔嵌入设于阻尼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给筒形基础设置预应力钢筋,经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插桩的配合,在筒形基础下沉时,经钢筋插桩的尖角会先接触水底穿刺,使预应力钢筋插入土体内达到扩松土体的效果,从而使筒形基础易下沉固定于土体的指定位置,解决了筒形基础下沉水底安装时,因土体的阻力较大,不能完全实现侧壁摩阻力的设计值,容易产生下沉不到位的问题。
[0013]2、且通过给筒形基础设置高压气管,在筒形基础下沉的同时,空腔内进入水流和气流形成阻力,通过高压气管可输送水流和气流经出气管口排出,使筒形基础的空腔得以流通,加快下沉速度,提高了筒形基础的下沉效率。
[0014]3、通过给强钢材复合板设置卡接板,加强筋有抗阻力和防撞的特性,经加强筋板一和加强筋板二,分别卡接入卡接空腔一和卡接空腔二内固定,使卡接板形成一个重叠区域,且重叠区域位于钢材复合板的中部,从而加强钢材复合板的强度,进而提高了钢材复合板的使用寿命。
[0015]4、通过设置支撑墩柱,钢材复合板受到压力,经顶板和立柱,传至阻尼体和抗压板来消耗压力,从而疏散支撑墩柱的压力,当码头流量大时,阻尼体的竖向承载能力,在钢材复合板承受荷重震动时,而支撑墩柱不产生变形,不易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支撑墩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卡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支撑墩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码头上部结构;101、钢材复合板;102、卡接板;1021、卡接空腔一;1022、卡接空腔二;1023、加强筋板一;1024、加强筋板二;103、基座、2、码头下部结构;201、支撑墩柱;2011、立柱;2012、顶板;2013、底板;2014、防护层;2015、阻尼体;2016、抗压板;202、筒形基础;203、预应力钢筋;204、钢筋插桩;205、高压气管;206、出气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包括码头上部结构1和码头下部结构2,码头上部结构1由钢材复合板101、卡接板102、基座103组成,钢材复合板101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卡接板102,卡接板102的下方对称设有位于钢材复合板101底端的基座103,码头下部结构2由支撑墩柱201、筒形基础202、预应力钢筋203、钢筋插桩204、高压气管205、出气管口206组成,支撑墩柱201的顶端固定连接基座103,且支撑墩柱201的底端固定连接筒形基础202,筒形基础202的底面为开口设置,且筒形基础202的底端间隔设有预应力钢筋203,预应力钢筋203远离筒形基础202的底端固定连接钢筋插桩204,筒形基础202的内腔固定连通高压气管205、高压气管205的一端贯穿至筒形基础202的顶端
固定连接出气管口206,作用于通过筒形基础202下沉水底固定,经支撑墩柱201和基座103的配合,支撑钢材复合板101浮于水面上方形成码头。
[0022]请参阅图1,预应力钢筋203与筒形基础202为插入连接,且预应力钢筋203环绕于筒形基础202的底面间隔设置,筒形基础202为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空心圆柱形结构,且筒形基础202的筒壁高度为10m,厚度为10cm,作用于筒形基础202下沉水底安装时,通过预应力钢筋203和钢筋插桩204的配合,经钢筋插桩204的尖角会先接触水底穿刺,使预应力钢筋203插入土体内达到扩松土体的效果,从而使筒形基础202易下沉固定于土体的指定位置,解决了筒形基础下沉水底因土体的阻力较大,不能完全实现侧壁摩阻力的设计值,容易产生下沉不到位的问题,且在筒形基础202下沉的同时,空腔内进入水流和气流形成阻力,通过高压气管205可输送水流和气流经出气管口206排出,使筒形基础202的空腔得以流通,加快下沉速度,提高了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包括码头上部结构(1)和码头下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上部结构(1)由钢材复合板(101)、卡接板(102)、基座(103)组成,所述钢材复合板(101)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卡接板(102),所述卡接板(102)的下方对称设有位于钢材复合板(101)底端的基座(103),所述码头下部结构(2)由支撑墩柱(201)、筒形基础(202)、预应力钢筋(203)、钢筋插桩(204)、高压气管(205)、出气管口(206)组成,所述支撑墩柱(201)的顶端固定连接基座(103),且所述支撑墩柱(201)的底端固定连接筒形基础(202),所述筒形基础(202)的底面为开口设置,且所述筒形基础(202)的底端间隔设有预应力钢筋(203),所述预应力钢筋(203)远离筒形基础(202)的底端固定连接钢筋插桩(204),所述筒形基础(202)的内腔固定连通高压气管(205)、所述高压气管(205)的一端贯穿至筒形基础(202)的顶端固定连接出气管口(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空式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203)与筒形基础(202)为插入连接,且所述预应力钢筋(203)环绕于筒形基础(202)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筒形基础(202)为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空心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筒形基础(202)的筒壁高度为10m,厚度为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双王刚陈丁孙一艳刘年飞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