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896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步骤二、装卸设备;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采用本方法避免了超大型设备的分段运输,提高了卸船效率。提高了卸船效率。提高了卸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码头的建筑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内河斜坡式码头改造为临时滚装码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位于长江下游的大件码头,属内河斜坡式码头,无法利用潮汐进行滚装卸船,且卸船作业时间较为集中。此类型码头卸船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拖绞的方式进行卸船,该方法无法满足设备数量偏多,单件设备重量较大,超大型设备整体卸船的要求,大型设备只能分段运输、卸船。
[0003]申请号为20161035953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构件装配式滚装码头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支撑桩、横梁、钢筋笼、预制板、钢筋混凝土接头、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中所述支撑桩打设在海床上,所述横梁固设在所述支撑桩的上部,所述钢筋笼固设在所述支撑桩顶部,所述预制板搭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接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接支撑桩与横梁、预制板固设,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于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横梁上部,并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接头固定在一起,整体形成斜坡道滚装码头结构。该结构为沿海斜坡道滚装码头结构不适用于在原内河斜坡式码头上方改造成临时滚装码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大型设备满足整体滚装卸船的将内河斜坡式码头改造为临时滚装码头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
[0007]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根据作业时间段水位高度和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计算,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等于全年江面最低水位高度与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之和减去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高度与第一钢板的厚度之和;
[0008]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
[0009]步骤二、装卸设备,具体过程为:
[0010]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一钢板之间搭设跳板,在水位与全年极限低水位差不大于300mm时,通过调节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第一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载有设备的运输车辆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如水位偏差超过+300mm时,则执行步骤三;
[0011]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第一步,在初始钢桁架顶面加装多个新的钢桁架,新的钢桁架与初始钢桁架之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钢桁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新的钢桁架安装在初始钢桁架后使得水平段的高度+初始钢桁架的高度+新的钢桁架的高度=运输船舶载货干弦高度+当期江面的水位高度

待安装在新的钢桁架顶面上的第二钢板的高度;
[0013]第二步,在新的钢桁架后面原有的砂石结构顶面上铺设新的砂石结构直至新的砂石结构顶面与新的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4]第三步,在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
[0015]第四步,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二钢板之间搭设跳板;
[0016]第五步,载有设备的运输设备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
[0017]第六步,在第二钢板的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差为
±
300mm以内时,通过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新的第二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
[0018]第七步,当第二钢板的顶面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相差超过
±
300mm时,重复步骤三的第一步调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的高度,保证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后,第二钢板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载货后甲板面标高保持一致;然后再执行步骤三的第二步

第七步。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如下:
[0020]1.采用本方法避免了超大型设备的分段运输,提高了卸船效率。
[0021]2.本方法钢结构工装投入较少,水位变化时仅需增减码头前沿钢结构,增减砂石高度即可。
[0022]3.结构简单,无繁琐的人工拖绞卸船工机具和准备工作,仅需增减码头前沿钢结构,增减砂石高度即可,作业十分方便。
[0023]4.钢桁架受力面积大,稳定性高,沙石结构更加稳定。
[0024]5.直接滚装卸船即可,可用于更多斜坡式码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在全年极限低水位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修建的码头的主视图;
[0026]图2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钢桁架的主视图;
[0027]图3是图8所示的码头中的钢桁架的主视图;
[0028]图4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主视图;
[0029]图5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侧视图;
[0030]图6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俯视图;
[0031]图7是原有斜坡式码头的断面图;
[0032]图8是在全年极限高水位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滚装码头装卸设备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4]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斜坡式码头1基础上的改进,现有的斜坡式码头1通常包括依次相连的多段结构,其中第一段结构1

1为水平段,在所述的第一段结构1

1的尾端顺次相连有多个倾斜段,如图7所示,倾斜段可以包括两段,第一倾斜段1

2、第二倾斜段1

3,第一倾斜段1

2和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α可以为0<α≤6
°
、第二倾斜段和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β与第一斜段1

2与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α基本保持一致。
[0035]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
[0037]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1的首端水平段1

1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2并且将初始钢桁架2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1

1通过螺栓10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2后方的首端水平段1

1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1

2、1

3上填垫砂石结构3直至砂石结构3顶面与初始钢桁架2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2顶面以及砂石结构3顶面铺设第一钢板6

1;初始钢桁架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根据作业时间段水位高度和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计算,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等于全年江面最低水位高度与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之和减去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高度与第一钢板的厚度之和;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步骤二、装卸设备,具体过程为: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一钢板之间搭设跳板,在水位与全年极限低水位差不大于300mm时,通过调节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第一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载有设备的运输车辆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如水位偏差超过+300mm时,则执行步骤三;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初始钢桁架顶面加装多个新的钢桁架,新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华宋恩磊罗忠华富利波汪大龙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