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72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其中,所述管式超滤膜还设置有冲洗口和浓缩液排出口,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洗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所述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原水罐相连接;所述原水罐还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原水罐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过滤液出口与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时间短、无需持续投加药剂、处理成本低,由于处理方式为纯物理过滤方式,无化学或生物反应,故耐负荷冲击能力强,设备操作、维护简单。护简单。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RO(反渗透)膜处理作为一种物化处理法被广泛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但由于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COD及固体悬浮物,如果事前不加以处理,直接通过RO(反渗透)膜对渗滤液原液进行过滤,极易发生RO(反渗透)膜堵塞的情况,无法保证膜设备的稳定运行。通常的做法是在膜设备前端增加预处理工艺,传统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池、沉淀池、粗滤、砂滤、芯滤等;主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厌氧池、兼氧池、膜池、浸没式MBR膜组件。然而,上述两种预处理工艺均存在缺点和不足,其中:
[0003]传统的预处理工艺的缺点包括:
[0004]1.池子较多,占地面积大,土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长,不适用于渗滤液的应急处理;
[0005]2.投加的药剂种类较多,投加量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0006]3.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增加后续污泥处理的费用;
[0007]4.产水水质受进水水质变化的影响较大,不便于控制。
[0008]主流的预处理工艺的缺点包括:
[0009]1.为增加生化效果,不得不增加污泥浓度,MBR膜及曝气管路容易堵塞;
[0010]2.产水水质受进水水质变化的影响较大,不便于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过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管路易堵塞且水质不便于控制的技术问题
[001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其中,
[0014]所述管式超滤膜还设置有冲洗口和浓缩液排出口,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洗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所述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原水罐相连接;
[0015]所述原水罐还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原水罐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过滤液出口与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清洗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清洗罐、清洗泵,所述清洗罐的入口与所述清水池相连接,所述清洗泵的出口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清洗罐内加入清洗药剂的加药装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为手动加药装置或全自动加药装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采用篮式过滤器或袋式过滤器,过滤精度为100~1000微米。
[0020]进一步地,所述管式超滤膜为外置式管式超滤膜。
[0021]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罐、清水池、原水罐采用PE罐、PP罐、玻璃钢罐或不锈钢罐。
[0022]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清洗罐、清洗泵、加药装置及其管道和阀门撬装组成一体化设备。
[0023]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外置式管式超滤膜组件及其管道和阀门撬装组成一体化设备。
[0024]进一步地,所述原水罐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固体悬浮物浓度的浓度检测装置。
[002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提供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其中,清水池中的清水可通过清洗装置对管式超滤膜进行冲洗,而冲洗后的浓缩液回流至原水罐,实现循环处理,而原水罐中的浓缩液经过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污泥脱水,同时,脱水后的过滤液将流入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实现循环处理。本技术的循环泵、管道、阀门以及外置式管式超滤膜组件等可制造成一体化设备,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时间短;设备运行时无需持续投加药剂,仅需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通过清水冲洗无法恢复膜通量时,才需要投加酸碱溶液对膜组件进行化学清洗;无需投加絮凝剂、助凝剂,故污泥产生量小,污泥处理成本低;处理方式为纯物理过滤方式,无化学或生物反应,故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清水冲洗和药剂化学清洗均可设置成自动化处理,设备操作、维护简单。
[002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参照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其中,
[0032]所述管式超滤膜还设置有冲洗口和浓缩液排出口,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洗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所述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原水罐相连接;
[0033]所述原水罐还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原水罐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过滤液出口与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相连接。
[0034]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为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所述清水池中的清水可通过清洗装置对管式超滤膜进行冲洗,而冲洗后的浓缩液回流至原水罐,实现循环处理,而原水罐中的浓缩液经过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污泥脱水,同时,脱水后的过滤液将流入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实现循环处理。本实施例的循环泵、管道、阀门以及外置式管式超滤膜组件等可制造成一体化设备,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时间短;本实施例的设备运行时无需持续投加药剂,仅需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通过清水冲洗无法恢复膜通量时,才需要投加酸碱溶液对膜组件进行化学清洗;本实施例无需投加絮凝剂、助凝剂,故污泥产生量小,污泥处理成本低;本实施例处理方式为纯物理过滤方式,无化学或生物反应,故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本实施例清水冲洗和药剂化学清洗均可设置成自动化处理,设备操作、维护简单。
[0035]具体地,所述清洗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清洗罐、清洗泵,所述清洗罐的入口与所述清水池相连接,所述清洗泵的出口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
[0036]本实施例中,清水池中过滤后的清水一部分被引流至清洗罐中,当管式超滤膜的膜通量低于设定值时,可以通过开启清洗装置的清洗泵从清洗罐中抽取清水对管式超滤膜进行清洗作业,从而使管式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至正常范围,由于所述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过滤器、原水罐、循环泵、管式超滤膜和清水池,其中,所述管式超滤膜还设置有冲洗口和浓缩液排出口,所述清水池通过清洗装置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所述管式超滤膜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原水罐相连接;所述原水罐还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原水罐的浓缩液排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浓缩液池和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过滤液出口与所述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清洗罐、清洗泵,所述清洗罐的入口与所述清水池相连接,所述清洗泵的出口与管式超滤膜的冲洗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清洗罐内加入清洗药剂的加药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渗滤液膜预处理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程张斌邓方平尹户生李耕宇陈龙戴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