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孔膜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53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孔膜口罩,包括面体,所述面体相向一侧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紧带,且面体相向一侧底部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紧带,所述面体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拉紧带、第二拉紧带、壳体、矩形槽、限位柱、贯穿沉槽、转盘和支撑柱,便于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矩形槽和限位柱实现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放入壳体内,并将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与相邻的支撑柱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旋转转盘实现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的收卷和缠绕,进而实现拉紧带的长度调节,以便适应不同脸型的人员佩戴。以便适应不同脸型的人员佩戴。以便适应不同脸型的人员佩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孔膜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孔膜口罩。

技术介绍

[0002]核孔膜是指用高能射线,如4~5MeV的α粒子,照射聚碳酸酯的均质膜,使聚合物中的化学键断裂,而后进行腐蚀,就可得到圆柱形孔,孔径可控制在0.1一1 um范围的膜。即毛细孔膜,同样的人们通过在口罩上设置核孔膜可以保证口罩透气性的同时可以保证防护性。
[0003]但是由于现有的口罩的耳带的长度是固定的,当脸型较大的人员佩戴时虽然耳带有一定的弹性,但是依然可能会由于耳带的长度较短导致耳带无法顺利套在人员耳朵上,影响人员的佩戴,进而造成防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核孔膜口罩。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孔膜口罩,包括面体,所述面体相向一侧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紧带,且面体相向一侧底部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紧带,所述面体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装置;
[0006]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顶部呈开口设置,且开口内铰链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内中部位置靠近铰链一侧开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靠近铰链位置一侧与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矩形块顶部远离铰链位置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内螺纹孔,所述壳体内侧壁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矩形槽,且壳体内底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盘顶部靠近两个矩形槽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转杆顶部端面贯穿矩形块向外延伸固定连接有圆形设置的调节块。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若干所述内螺纹孔呈环绕设置。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壳体内底部靠近两个矩形槽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顶部均开有贯穿沉槽。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转杆轴面靠近顶部位置贯穿设置有矩形板,且矩形板底部远离转杆一侧与相邻的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调节块圆心与呈环绕设置的若干内螺纹孔环绕点同轴线,且调节块顶部靠近铰链位置一侧贯穿设置有旋转轴。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旋转轴轴面底部与若干内螺纹孔内侧壁螺纹连接。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拉紧带、第二拉紧带、壳体、矩形槽、限位柱、贯穿沉槽、转盘和支撑柱,便于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矩形槽和限位柱实现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放入壳体内,并将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与相邻的支撑柱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旋转转盘实现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的收卷和缠绕,进而实现拉紧带的长度调节,以便适应不同脸型的人员佩戴。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块、旋转轴和内螺纹孔,便于人员通过推动旋转轴旋转,进而实现转盘旋转,进而实现转杆带动转盘旋转,实现第一拉紧带和第二拉紧带的长度调节,同时通过旋转轴和不同位置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进而实现调节块的位置固定,防止转盘自转,影响佩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核孔膜口罩的俯视图;
[0021]图2为图1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正剖视图。
[0023]图例说明:1、第一拉紧带;2、面体;3、壳体;4、第二拉紧带;5、矩形槽;6、限位柱;7、支撑柱;8、转盘;9、转杆;10、旋转轴;11、内螺纹孔;12、盖板;13、矩形板;14、矩形块;15、调节块;16、矩形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核孔膜口罩,包括面体2,面体2相向一侧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紧带1,且面体2相向一侧底部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紧带4,便于通过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实现面体2牢牢覆盖住人员口鼻,面体2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装置,便于调节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的长度;
[0027]调节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3内顶部呈开口设置,且开口内铰链连接有盖板12,便于通过盖板12帮助人员安装固定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盖板12内中部位置靠近铰链一侧开有矩形通槽16,且矩形通槽16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块14,矩形块14靠近铰链位置一侧与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矩形块14顶部远离铰链位置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内螺纹孔11,壳体3内侧壁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矩形槽5,如图3所示,两个矩形槽5便于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伸入壳体3内,且壳体3内底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盘8,转盘8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9,且转盘8顶部靠近两个矩形槽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如图3所示,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与相邻的支撑柱7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旋转转盘8实现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的收卷缠绕,转杆9顶部端面贯穿矩形块14向外延伸固定连接有圆形设置的调节块15,便于通过旋转调节块15实现转杆9旋转,进而实现转盘8旋转。
[0028]若干内螺纹孔11呈环绕设置;
[0029]壳体3内底部靠近两个矩形槽5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且限位柱6顶部均开有贯穿沉槽,如图3所示,两个限位柱6和贯穿沉槽便于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的限位;
[0030]转杆9轴面靠近顶部位置贯穿设置有矩形板13,且矩形板13底部远离转杆9一侧与相邻的支撑柱7顶部固定连接,矩形板13便于防止缠绕的第一拉紧带1和第二拉紧带4脱离支撑柱7;
[0031]调节块15圆心与呈环绕设置的若干内螺纹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孔膜口罩,包括面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体(2)相向一侧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紧带(1),且面体(2)相向一侧底部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紧带(4),所述面体(2)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内顶部呈开口设置,且开口内铰链连接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内中部位置靠近铰链一侧开有矩形通槽(16),且矩形通槽(16)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块(14),所述矩形块(14)靠近铰链位置一侧与壳体(3)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矩形块(14)顶部远离铰链位置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内螺纹孔(11),所述壳体(3)内侧壁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矩形槽(5),且壳体(3)内底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盘(8),所述转盘(8)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9),且转盘(8)顶部靠近两个矩形槽(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所述转杆(9)顶部端面贯穿矩形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良学董春玲董梅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库仑核孔膜科技枣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