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48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操纵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处的通轴,该通轴上至少套设有一个筒体,该筒体与通轴可转动配合,且筒体上设有副板架;所述转向轴上靠近通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筒体配合、且用于驱动筒体沿通轴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轴为一体结构的轴,自身刚性好,如果通过轴座将通轴固定于车体上,则能显著增强车体在通轴长度方向上的强度,提高抗压性,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转向轴和驱动部驱动筒体发生相应偏转,简化了信号传递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降低成产成本。成产成本。成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尤其是一种新型带操控杆的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0003]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包括脚踏座、操控杆和霍尔组件,操控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一般是左右摆动),转向轴与脚踏座可转动连接,而当平衡车需要转向时,站在脚踏座上的使用者调节操控杆向对应的方向摆动,操控杆带动转向轴发生转动,而转动轴发生转动的信号被霍尔组件获取,并反馈到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再发出信号给平衡车的轮毂作出相应转向动作,受制于霍尔组件的使用,严重制约了有操控杆平衡车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专利申请号202010825418.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带操控杆的平衡车,通过机械的信号传递方式以摆脱霍尔组件的掣肘,其操控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还包括传动件和用于控制主板安装的主板盒,传动件与转向轴连接以能随之转动,所述主板盒铰接设置在脚踏座的腔体内,并位于传动件的转动干涉范围内,当传动件发生转动时,主板盒受其干涉而发生转动或摆动,但是该信号传递方式复杂且灵敏度低。例如,专利申请号201810179506.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当使用者通过脚部施力驱动第一支撑盖和第二支撑盖产生相对扭转,传感器发出感测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驱动车轮运转进而实现电动平衡车转弯,但是信号传递方式灵敏度低。期望提供一种新型带操控杆的平衡车,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现有的平衡车和扭扭车,车轮的驱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2154001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扭扭车双驱动电路,通过独立的主副驱动电路来驱动主副电机转动,可以减少中间元器件间的磨损,减少故障率。此外,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甚多车轮控制系统的公开文献,在此不做赘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其通过转向轴与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的机械配合来实现传递转向信号,结构简单,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信号传递的灵敏度。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操纵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处的通轴,该通轴上至少套设有一个筒体,该筒体与通轴可转动配合,且筒体上固定有副板架;
[0006]所述转向轴上靠近通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筒体配合、且用于驱动筒体沿通轴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平衡车车体内通轴为一体结构的轴,自身刚性好,如果通过轴座将通轴固定于车体上,则能显著增强车体在通轴长度方向上的强度,提高抗压性,延长使用寿命。筒体套设于通轴上,转向轴通过驱动部来实现对于筒体的转动控制,从而使得控制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实现左右车轮的转动控制,进而达到转向的目的。筒体通过驱动结构与转向轴连接,当转向轴转动时,驱动结构拨动筒体发生偏转,该转向轴与筒体的机械配合来将外部转向信号传递到平衡车。例如,使用时,当操控杆向左摆动时,操控杆带动转向轴向左转动,同时通过驱动部带动筒体向前转动,平衡车内的传感器单元直接或间接感测到筒体的相对转动,传感器发出感测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驱动车轮运转进而实现电动平衡车转弯。与现有技术的脚部施力控制相比,通过操控杆手动操作转向更加灵敏且便于控制。而且,该平衡车通过转向轴和驱动部驱动筒体发生相应偏转,简化了信号传递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降低成产成本。
[000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一驱动卡片,所述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上、且供连接柱插设用的缺口。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部设置为驱动卡片,筒体上的连接柱插入其上的缺口,缺口与连接柱之间留有空隙,从而通过驱动卡片与连接柱的配合形成可驱动筒体发生相对偏转的驱动结构。驱动卡片是一种薄的连接片,以便于连接柱在驱动卡片转动时各自发生偏转并被拨动。
[00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橡胶套,所述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且供连接柱插设用的插槽。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部设置为橡胶套,筒体上的连接柱插入其上的插槽,由于橡胶套的弹性,插槽形成可驱动连接柱摆动的驱动结构,在橡胶套转动时连接柱发生偏转并被拨动。橡胶套还可以提高驱动部与连接柱之间的密封,提高信号传递的灵敏度。
[0012]进一步设置为:筒体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轮齿部,轮齿部为斜齿;所述驱动部为斜齿轮,所述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上、且与轮齿部啮合配合的斜齿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设置为斜齿轮,筒体上的轮齿部与斜齿轮相啮合,在斜齿轮随转向轴转动时,筒体分别被朝向相应方向发生偏转。优选地,斜齿轮的齿数越密,越有利于筒体在轴偏转角度上的控制。
[00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轮齿部,轮齿部为直齿;所述驱动部为直齿轮,所述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上、且与轮齿部啮合配合的直齿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设置为直齿轮,筒体上的轮齿部与直齿轮相啮合,在直齿轮随转向轴转动时,筒体分别被朝向不同方向拨动。优选地,直齿轮的齿数越密,越有利于筒体在轴拨动角度上的控制。
[0016]进一步设置为:车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间设有供转向轴和通轴安放的安装腔,所述通轴固定于下盖上,筒体表面凸设有筒体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筒体限位槽,该筒体限位槽用于限制筒体沿通轴周向转动、且轴向相对静止;和/或,下盖处设有供转向轴安放的轴座,该转向轴上凸设有转向轴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转向轴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转向轴限位槽,该转向轴限位槽用于限制转向轴沿自身周向转动、且轴向相对静止。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筒体限位块和筒体限位槽的配合,从而实现筒体在车体
内部的位置限定,使得筒体只能沿自身周向转动,且沿自身轴向保持相对静止,进而限定了筒体及副板架的工作状态,保证筒体转动平稳。另外,通过转向轴限位块和转向轴限位槽的配合,从而实现转向轴在车体内部的位置限定,使得转向轴只能沿自身周向转动,且沿自身轴向保持相对静止,进而限定了转向轴的工作状态,保证转向轴转动平稳。
[0018]进一步设置为:筒体和副板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筒体、副板架、驱动部一体为成型结构。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结构可以保证筒体和副板架整体,或者筒体、副板架和驱动部整体刚性更强,挺高支撑轴抗冲击和扭力,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0020]进一步设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操控杆、车轮、及用于驱动车轮的电机,操纵杆的下部设有能随之摆动而转动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处的通轴,该通轴上至少套设有一个筒体,该筒体与通轴可转动配合,且筒体上设有副板架;所述转向轴上靠近通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上设有与筒体配合、且用于驱动筒体沿通轴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一驱动卡片,所述驱动结构为开设于驱动卡片上、且供连接柱插设用的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凸设有朝向转向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驱动部为橡胶套,所述驱动结构为开设于橡胶套、且供连接柱插设用的插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轮齿部,轮齿部为斜齿;所述驱动部为斜齿轮,所述驱动结构为位于斜齿轮上、且与轮齿部啮合配合的斜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转向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轮齿部,轮齿部为直齿;所述驱动部为直齿轮,所述驱动结构为位于直齿轮上、且与轮齿部啮合配合的直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间设有供转向轴和通轴安放的安装腔,所述通轴固定于下盖上,筒体表面凸设有筒体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筒体限位槽,该筒体限位槽用于限制筒体沿通轴周向转动、且轴向相对静止;和/或,所述下盖处设有供转向轴安放的轴座,该转向轴上凸设有转向轴限位块,下盖和/或上盖处开设有与转向轴限位块形状相匹配的转向轴限位槽,该转向轴限位槽用于限制转向轴沿自身周向转动、且轴向相对静止。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架沿垂直于通轴的方向、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忠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亦特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