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925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铺展在基材上,烘烤去除水分,得到所述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所述胶水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其中,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为30%~70%,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5%;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范围为:400~1000:20~50:200~500: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由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生产工艺简单,能够实现双面导电,且避免了剥离时纳米银线残留的问题。时纳米银线残留的问题。时纳米银线残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胶
,尤其涉及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工业中,导电胶是一种固化或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胶黏剂,它通常以基体树脂和导电粒子作为主要组成成分,通过基体树脂的粘接作用把导电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导电通路,实现被粘材料的导电连接。由于导电胶的基体树脂是一种胶黏剂,可以选择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固化粘接,这就避免了加热固化可能导致的材料变形、电子器件的热损伤和内应力的形成。目前,常见的商用导电胶以银为导电载体,为了获得良好的导电性,银的添加量要超过75wt%,甚至要达到90wt%,但银属于贵金属,价格昂贵,导致导电胶材料成本较高。采用纳米银线作为导电粒子可以克服银粉用量大、价格昂贵的缺陷,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0003]目前,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可剥导电胶,其为多层结构,即先在基材(PET)上均匀旋涂一层纳米银线分散液,然后干燥处理。待完全干燥后,在银线表面滴涂一层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40℃下硬化24小时,最终得到的AgNws/CMC薄膜能够顺利从PET基材上剥离。但是这种可剥导电胶仍存在以下问题:(1)导电胶为双层结构,导致生产工艺复杂;(2)剥离过程中,一部分底层的银线会和基材结合,不能够完全从基材上剥离;(3)导电胶为单面导电,不具备双面导电功能,限制了导电胶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该导电胶可以在基材上均匀涂布,热固化干燥处理后能从基材上撕下,离型力小,使用四探针能够在导电膜正反两侧测出方阻。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将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铺展在基材上,烘烤去除水分,得到所述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所述胶水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0008]其中,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为30%~70%,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5%;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范围为:400~1000:20~50:200~500:1。
[0009]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聚醚类表面活性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
[0011]进一步地,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为50%。
[0012]进一步地,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
[0013]进一步地,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是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粉末溶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烘烤的温度为100℃~180℃,烘烤时间为10min~30min。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烘烤的温度为100℃,烘烤时间为10min。
[0016]进一步地,所述基材为离型膜。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该可剥导电胶能够实现双面导电。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为单层结构,将纳米银线按照一定比例与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后,直接涂布在基材上即可,生产工艺简单。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剥离后双面都能测出方阻,能够实现双面导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胶只能单面导电的问题。
[0021]3.本专利技术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剥离十分容易,且纳米银线不会与基材结合,避免了剥离时纳米银线残留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剥离后的表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背面(左)和正面(右)的方阻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出现了的基于纳米银线的可剥导电胶,其为多层结构,其在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导电胶为双层结构,导致生产工艺复杂;(2)剥离过程中,一部分底层的银线会和基材结合,不能够完全从基材上剥离;(3)导电胶为单面导电,不具备双面导电功能,限制了导电胶的应用范围。
[0027]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铺展在基材上,烘烤去除水分,得到所述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所述胶水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0028]其中,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为30%~70%,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5%;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例范围为:400~1000:20~50:200~
500:1。
[0029]本专利技术中,将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后,纳米银线于胶水中均匀分散,此时银线与银线之间是有间隙的;当将混合液旋涂到基材上,在加热固化过程中,溶剂会挥发,导致胶水会收缩坍塌,从而挤压银线,使得银线与银线之间间隙变小,紧紧挨在一起实现搭接,从而使得胶膜产生导电性。
[0030]本专利技术中,选择的胶水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这种胶水与纳米银线之间不发生反应,且纳米银线于该胶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次,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还具有良好的铺展性能,涂到基材上能够均匀地铺展到基材表面;另外,这种胶水固化后与基材之间的离型力小,便于剥离,还可增加导电胶膜的机械强度。
[003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优选为50%。
[0032]本专利技术中,在混合液中还加入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含有丰富的羟基,能够与纳米银线之间会产生强烈的化学键合和/或物理吸附作用,从而避免在胶膜剥离过程中,纳米银线残留在基材的表面。
[003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是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粉末溶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铺展在基材上,烘烤去除水分,得到所述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所述胶水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其中,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所述胶水的质量浓度为30%~70%,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5%;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胶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范围为:400~1000:20~50:200~5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聚醚类表面活性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纳米银线可剥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飞卞永俊高峰高凤伟高绪彬潘克菲姜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