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膜及具有其的车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354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一种加热膜及具有其的车窗玻璃。所述加热膜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的导电区;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电区的第一侧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将所述导电区划分为串联的若干子导电区的至少一个第一非导电区,与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相邻的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一端位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另一端向第二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非导电区,将所述导电区划分为从正电极向负电极连续延伸且串联的若干子导电区,使得整个加热膜的功率密度接近,加热均匀性好;并且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电区的第一侧,应用于车窗玻璃时,可以位于玻璃的下侧,避免遮挡视线,外观效果好。外观效果好。外观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膜及具有其的车窗玻璃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均匀性较好的加热膜及具有其的车窗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车窗玻璃多通过透明加热膜加热进行除霜、除雾,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常用透明加热膜包括:整张导电加热式和分区导电加热式两种。
[0003]其中,整张导电加热膜,加热均匀性较差,通电后热量容易集中在部分区域,导致车窗玻璃的除霜除雾效果不好。
[0004]而分区导电加热膜,平行设置有多个导电区,在多个导电区的两侧连接正负两个条状电极,加热均匀性得到了改善,但条状电极由银浆等为不透明的导电材料,其所对应的车窗玻璃部分遮挡视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车窗玻璃的可视范围,且不透明的电极降低了车窗玻璃的整体外观效果,降低了用户体验。
[0005]例如,第CN201420622334.8号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贴膜,即为在导电膜的两侧连接电极。第CN201922162996.7号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加热膜和具有其的汽车玻璃,所述加热膜包括多条电热丝,通过电热丝的布置来提升加热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区,所述导电区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与所述导电区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电区的第一侧;将所述导电区划分为串联的若干子导电区的至少一个第一非导电区,与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相邻的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一端位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另一端向第二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二侧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介于50
°
~90
°
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包括沿第一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2n+1个第一非导电区,n≥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非导电区中,一个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一端位于第一侧,另一端与第二侧间隔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一端位于第二侧,另一端与第一侧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区、将相邻两个所述导电区分隔开的第二非导电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区沿第一侧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非导电区的一端位于所述导电区的第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导电区的第二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电区外侧的至少一个外围导电区,将所述导电区与相邻的外围导电区、相邻的两个外围导电区分隔开的第三非导电区,所述导电区、所述外围导电区的正电极一体设置形成正极条,所述导电区、所述外围导电区的负电极一体设置形成负极条,所述正极条、所述负极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非导电区沿第一侧延伸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三非导电区的一端与正极条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条连接。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若干凹槽、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导电填料,且所述导电区内的若干所述凹槽相互连通呈网格状,所述加热膜还包括位于第一非导电区内以将所述凹槽打断的若干打断线,若干打断线沿所述第一非导电区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明朱记莲彭颖杰张火姜锴潘克菲徐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