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电梯控制方法以及电梯技术

技术编号:315900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6
公开了一种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电梯控制方法以及电梯。所述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轿厢负载比率与乘客数量的线性模型;在所述轿厢运行一段时间内记录轿厢运行次数以及相应的轿厢负载比率,并绘制所述轿厢运行次数与轿厢负载比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一峰确定轿厢的空载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二峰确定轿厢的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根据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状态。负载状态。负载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电梯控制方法以及电梯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一种电梯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电梯都不提供关于轿厢内乘客数量或轿厢填充水平的信息,即轿厢的负载状态。这会导致电梯的无效运行,影响电梯的运行效率。例如,当电梯轿厢已满载或几乎满载时,电梯轿厢仍可能在乘客呼叫时停留在乘客所在楼层并开门,此时乘客不会进入轿厢,因此造成电梯的无效运行。
[0003]如果乘客能够知道他们正在等待的电梯的各个轿厢的当前负载状态,那么乘客可选择是否呼叫该电梯或选择空间充足的轿厢,这将有助于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0004]在已知的一些方案中,在电梯轿厢处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将它们设置在轿厢底部,尤其是轿厢靠近电梯门的底部区域,从而可以测量电梯承载的乘客数量。在已知的另外一些方案中,在电梯轿厢内设置红外传感器,通过所获得的不同红外图像来分析电梯轿厢的空间承载率。然而,上述方案均需要设置额外的硬件设备。另外,针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负载容量的电梯而言,已知的方案均需要对它们进行分别设计。进一步,对于具有内部装饰的电梯轿厢或者安装后自身重量被调节的电梯轿厢而言,已知的方案没有考虑轿厢的实际重量或者难以获得轿厢的实际重量,因此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果。此外,由于不同乘客的重量相差较大,精确获知轿厢内的填充程度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公开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电梯控制方法以及电梯。本公开的方法和电梯可以在不设置额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仅根据获得的轿厢负载信息来确定轿厢的负载状态,包括确定轿厢内的乘客数量以及确定轿厢的负载级别,并且可以根据乘客对舒适度的不同要求对负载级别进行划分。此外,本公开的方法和电梯可以获得轿厢的精确重量,进而可以以高精度来确定轿厢的负载状态。进一步,本公开的方法和电梯可以针对不同的轿厢确定负载状态,并且可以进行更新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轿厢。因此,本公开的方法和电梯灵活性高且成本低廉,并且可以提供高运行效率。
[0006]本公开涉及一种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轿厢负载比率与乘客数量的线性模型;在所述轿厢运行一段时间内记录轿厢运行次数以及相应的轿厢负载比率,并绘制所述轿厢运行次数与轿厢负载比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一峰确定轿厢的空载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二峰确定轿厢的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根据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状态。
[0007]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一谷来确定第一峰和第二峰的位置。
[0008]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以及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
[0009]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包括: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所述线性模型以及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来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
[001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最小运行次数确定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以及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所述最大实际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的阈值范围。
[00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最小运行次数确定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区间;以及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所述最大实际负载比率区间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的阈值范围。
[0012]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包括:根据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的阈值范围以及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来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
[00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包括空载级别、仅一个乘客级别、半满级别以及全满级别。
[001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还包括几乎全满级别,当所述轿厢处于所述几乎全满级别时,乘客不愿进入所述轿厢。
[00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满级别的阈值范围的上限极值被设置为所述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
[001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几乎全满级别的阈值范围的上限极值被设置为所述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的80%。
[001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更新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所述最大实际负载比率。
[0018]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电梯的不同轿厢执行根据上文所述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以确定不同轿厢的负载状态;以及根据不同轿厢的负载状态来确定响应于乘客呼叫的轿厢。
[0019]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配置为执行根据上文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
[002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包括用户交互界面,所述用户交互界面配置为显示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
附图说明
[0021]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0022]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建立的轿厢负载比率与乘客数量的线性模型的示意图;
[0023]图2a、2b和2c为根据本公开的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绘制的轿厢运行次数与相应的轿厢负载比率的关系曲线,所述关系曲线针对不同的轿厢绘制;
[0024]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0025]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术语“左”、“右”仅仅是为了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第一”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写为“第二部件”等。
[0027]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公开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0028]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9]在图1中,横轴为乘客数量,纵轴为电梯轿厢的负载比率,即电梯轿厢的负载与轿厢理论上的最大负载之间的比率。上述负载比率例如通过测量电梯的力矩然后计算来获得,或者通过压力传感称重装置测量重量然后计算来获得。通过多次实验,建立如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负载比率与乘客数量的线性模型。如图1所示,轿厢负载与乘客数量大致成线性关系,并且不同重量的乘客会影响线性曲线的斜率,但总体上线性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电梯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轿厢负载比率与乘客数量的线性模型;在所述轿厢运行一段时间内记录轿厢运行次数以及相应的轿厢负载比率,并绘制所述轿厢运行次数与轿厢负载比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一峰确定轿厢的空载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二峰确定轿厢的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根据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第一谷来确定所述第一峰和第二峰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以及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包括: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所述线性模型以及实时获得的轿厢负载比率来确定所述轿厢内的乘客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最小运行次数确定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以及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所述最大实际负载比率确定所述轿厢的负载级别的阈值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关系曲线中的最小运行次数确定轿厢的最大实际负载比率区间;以及根据所述空载负载比率、所述仅一个乘客的负载比率以及所述最大实际负载比率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雷李娇沈千棋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