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896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6
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本方法针对混腔室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以桑螟幼虫为寄主,确定适宜混腔室茧蜂寄生的桑螟幼虫龄期、寄生用母蜂的日龄、寄生时的桑螟幼虫密度、寄生时的母蜂密度、寄生时长、寄生后收茧时间及寄生蜂成虫饲喂蜂蜜水的浓度,以此获得稳定的混腔室茧蜂成虫。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繁育混腔室茧蜂,寄生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现了桑螟优势寄生蜂的室内人工繁育,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野外防治桑螟的寄生蜂产品,为开展基于寄生蜂的桑螟生物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
,涉及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螟Glyphodes pyloalis是桑树重大毁灭性害虫之一,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陕西、贵州、福建、台湾等蚕桑主产区省份及伊朗、印度等亚洲国家均有发生为害。由于桑螟生殖周期短、繁殖量大,在条件适宜的时期,短期便能暴发,形成世代重叠,造成严重危害。桑螟在不同地区因气候原因发生世代数不尽相同,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山东地区、黔贵地区每年3~4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每年发生4~5代,岭南地区每年发生10~11代,世代交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幼虫咀嚼式口器,咀食为害夏秋桑叶,以晚秋桑叶受害最为严重,发生严重时,因桑叶产量、质量下降,严重影响蚕业发展。其中3代区以3代为害严重,4代区以4代为害严重。在部分地区当刚发现桑螟,次年便可严重为害。因为其越冬能力较强,给大田桑螟滋生与成灾奠定了基础,也对蚕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0003]桑螟的防治措施主要为化学防治。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杀虫剂是目前常用的化学农药。由于缺乏有效替代药剂,上述化学农药一直被用于桑螟的防治,导致桑螟的抗药性逐年加重,部分地区面临“无药可用”的严峻局面。化学防治的弊端迫切要求生产上推出新型防治手段。以寄生蜂为代表的害虫天敌生物防治正愈发得到重视。桑螟野外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丰富,据调查,常见的桑螟寄生蜂多达20多种,为开发桑螟的寄生蜂生物防治产品提供了重要基础。成功开展寄生蜂生物防治,依赖于数量充沛的寄生蜂产品,因此,寄生蜂的规模化扩繁显得至关重要。
[0004]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He et van Achterberg)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营内寄生、两性生殖及孤雌生殖。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主要蚕桑产区,是桑螟的优势寄生蜂,野外寄生率可高达50%以上,是理想的桑螟寄生蜂开发产品。目前尚未发现混腔室茧蜂人工饲养方法的相关报道。因此,亟待研发混腔室茧蜂的室内规模化饲养方法,为利用其开展桑螟生物防治奠定重要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腔室茧蜂的人工饲养方法,有效提高混腔室茧蜂的寄生效率,实现规模化繁育。
[0006]技术方案: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羽化的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进行交配,以透明塑料盒为寄生场所,以桑螟幼虫为寄主;(2)将桑螟幼虫接入寄生盒中,随后,将母蜂接入寄生盒中进行寄生;(3)寄生完毕后,将母蜂取出,将桑螟幼虫取出,单头饲养于塑料小盒中;(4)待混腔室茧蜂幼虫从桑螟体内爬出并结茧后,将寄生蜂的茧从塑料小盒中取出,置于试管中;(5)待寄生蜂成虫从蜂茧
羽化后,使用蜂蜜水喂食混腔室茧蜂成虫。
[0007]优选的,步骤(1)中的透明塑料盒直径为10cm,高度为8cm,塑料盒盖子上开一小孔,并用尼龙网封住供通气用。
[0008]优选的,步骤(3)中的塑料小盒直径为4cm,高度为4cm,盒盖子开若干个小孔供通气用。
[0009]优选的,步骤(1)桑螟幼虫的龄期为1~5龄。
[0010]优选的,步骤(1)繁育用母蜂的日龄为3~7日龄。
[0011]优选的,步骤(2)桑螟接入寄生盒的数量为10~30头。
[0012]优选的,步骤(2)母蜂接入寄生盒的数量为1~4头。
[0013]优选的,步骤(3)混腔室茧蜂寄生桑螟幼虫的时间为2~24h。
[0014]优选的,步骤(4)寄生蜂结茧后,经过1~5d后,取出蜂茧。
[0015]优选的,步骤(5)中饲喂混腔室茧蜂成虫的蜂蜜水的质量浓度10%~30%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混腔室茧蜂寄生生物学特性,确定混腔室茧蜂偏好的寄主桑螟的龄期、寄生密度、寄生时长等影响因素,寄生率高,寄主蜂存活率高,本专利技术所用昆虫饲养及寄生容器制作简易并可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以桑螟为寄主的混腔室茧蜂室内规模化饲养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批量获得混腔室茧蜂产品,用于桑螟的田间生物防治,为桑螟的绿色治理提供了充分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实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介绍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8]实施例1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
[0019]室内以桑螟为寄主,人工繁育混腔室茧蜂。所用桑螟的龄期为1龄,2龄和3龄,寄生用母蜂为交配的3日龄、4日龄、5日龄、6日龄和7日龄混腔室茧蜂雌蜂。使用圆形透明塑料盒为寄生盒,寄生盒的侧边有1个直径为1.5cm的小孔,方便导入寄生蜂,寄生蜂导入完毕后,用棉塞塞入此孔。寄生开始前,接入20头桑螟幼虫至寄生盒中,半小时后,接入寄生蜂母蜂。24h后结束寄生。分别回收桑螟幼虫和母蜂。桑螟幼虫分别单独饲养于小塑料盒中,每日饲喂新鲜桑叶。待寄生蜂的蜂茧形成后,取出蜂茧置于试管内,统计寄生蜂的出茧数。各处理重复20次。各处理桑螟幼虫繁育出的寄生蜂茧数如表1所示,6日龄混腔室茧蜂寄生3龄桑螟幼虫后的出茧数最高,达到19.7
±
2.4个。
[0020]表1不同日龄的混腔室茧蜂寄生桑螟后的出茧数
[0021][0022]实施例2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
[0023]室内以桑螟为寄主,人工繁育混腔室茧蜂。所用的桑螟的龄期为1龄、2龄和3龄,寄生用母蜂为交配的6日龄,寄生场所所用的圆形透明塑料盒同实施例1。设置寄生时每个寄生盒中桑螟幼虫的密度为10头、15头、20头、25头和30头。寄生开始前,分别按照不同密度接入3龄桑螟幼虫至寄生盒中,半小时后,接入单头寄生蜂母蜂。24h后结束寄生。分别回收桑螟幼虫和母蜂。桑螟幼虫分别单独饲养于小塑料盒中,每日饲喂新鲜桑叶。待寄生蜂的蜂茧形成后,取出蜂茧置于试管内,统计寄生蜂的出茧数。各处理重复20次。混腔室茧蜂雌蜂寄生不同密度的桑螟幼虫后,出茧数如表2所示,寄主桑螟的密度为20头/盒时,混腔室茧蜂雌蜂寄生桑螟幼虫后的出茧率最高,达到90.0%
±
11.3%。
[0024]表2混腔室茧蜂雌蜂寄生不同密度桑螟后的出茧率(%)
[0025][0026]实施例3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
[0027]室内以桑螟为寄主,人工繁育混腔室茧蜂。所用的桑螟的龄期为1龄、2龄和3龄,寄主密度为20头/盒,寄生用母蜂为交配的6日龄,寄生场所所用的圆形透明塑料盒同实施例1。设置寄生时每个寄生盒中放入寄生蜂的数量分别为1头、2头、3头和4头。寄生开始前,先将桑螟幼虫接至寄生盒中,半小时后,接入寄生蜂母蜂。24h后结束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螟优势寄生蜂混腔室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羽化的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进行交配,以透明塑料盒为寄生场所,以桑螟幼虫为寄主;(2)将桑螟幼虫接入寄生盒中,随后,将母蜂接入寄生盒中进行寄生;(3)寄生完毕后,将母蜂取出,将桑螟幼虫取出,单头饲养于塑料小盒中;(4)待混腔室茧蜂幼虫从桑螟体内爬出并结茧后,将寄生蜂的茧从塑料小盒中取出,置于试管中;(5)待寄生蜂成虫从蜂茧羽化后,使用蜂蜜水喂食混腔室茧蜂成虫。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透明塑料盒直径为10cm,高度为8cm,塑料盒盖子上开一小孔,并用尼龙网封住供通气用。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塑料小盒直径为4cm,高度为4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晟梁鑫浩严孟文丁键浩庞慧琳李易江成高小文吴福安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