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70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其包括处理池以及空气压缩设备,处理池侧壁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标高低于处理池的液面标高,处理池内安装有集水矩管,集水矩管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集水矩管顶部管壁开设有多个通水孔,集水矩管上安装有与通水孔连接的陶瓷过滤管,陶瓷过滤管顶端封堵、底端通过设置扣接件与集水矩管固定,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三通阀,三通阀将出水管与空气压缩设备输出端的排气管连接,处理池池底连接有排泥管。本申请能够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堵塞情况,具有更高的净水效率。具有更高的净水效率。具有更高的净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了可我国持续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水污染治理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人工湿地、絮凝沉降、过滤去除、电化学降解等。
[0003]目前,水处理方式多为几种治理方式叠加进行,特别是在过滤去除前,若污水中的污泥含量较多,需要先进行絮凝沉降处理,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减少过滤处理时发生堵塞的情况,污水中的污泥杂质在沉淀池中沉降去除后,沉淀池的上清液溢流至过滤池中,再通过过滤池的过滤介质过滤净化排出。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净水效率低、管理维护成本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以及空气压缩设备,所述处理池侧壁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标高低于所述处理池的液面标高,所述处理池内安装有集水矩管,所述集水矩管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集水矩管顶部管壁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集水矩管上安装有与通水孔连接的陶瓷过滤管,所述陶瓷过滤管顶端封堵、底端通过设置扣接件与所述集水矩管固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将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空气压缩设备输出端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处理池池底连接有排泥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处理池中能够同时进行沉淀过滤以及微孔吸附过滤,具有沉淀、微滤一体化处理以减少占地面积的优点,自重较大的污泥杂质不易堵塞陶瓷过滤管,减少了陶瓷过滤管的过滤负荷,空气压缩设备将高压气流注入陶瓷过滤管中对堵塞物进行反冲洗清堵,污泥杂质以及堵塞物均能够收集于排泥斗中由排泥管排走。
[0008]优选的,所述扣接件包括扣接座以及扣接套,所述扣接座固定于所述通水孔处,所述扣接座的外侧固定有插销,所述扣接套固定在所述陶瓷过滤管的底端,所述扣接套远离所述陶瓷过滤管的边缘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竖直槽以及与竖直槽连接的横向槽,所述插销从竖直槽处插入后经旋转扣接在所述横向槽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陶瓷过滤管以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矩管上,提高了陶瓷过滤管的安装便捷性,方便对陶瓷过滤管进行更换。
[0010]优选的,所述扣接座与所述扣接套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陶瓷过滤管与集水矩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并且在卡接安装的过程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使陶瓷过滤管不易在安装时碎裂。
[0012]优选的,所述处理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泥斗,所述排泥管与排泥斗底部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污泥杂质沉降至排泥斗中而不易收到进水流动影响,有利于污泥更好地压缩沉降。
[0014]优选的,所述处理池内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进水管连通至进水槽中,所述进水槽靠近所述排泥斗上方的侧壁开设有孔洞。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原水从孔洞进入处理池中,有利于污泥沉降收集与排泥斗中。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槽的槽底自上而下朝向所述排泥斗倾斜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污泥杂质在冲向进水槽槽底时,倾斜的槽底对污泥有导向的作用,从而使污泥能够自动流向排泥斗中。
[0018]优选的,所述孔洞处安装有均流配水孔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的流动更加均匀,减少了水的集中冲刷造成污泥扬起的情况,提高污泥沉降的效果。
[0020]优选的,所述处理池池壁贯穿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处安装有检修阀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处理池发生堵塞等情况时,工人能够打开检修阀门进入处理池内进行检修。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在处理池中安装陶瓷过滤管、集水矩管、出水管等,使原水通过水压差的作用自行从陶瓷过滤管的管外渗入管内,原水中的小颗粒物杂质被吸附过滤在陶瓷过滤管关外,而污泥等大颗粒物杂质则通过自重沉降而不易被陶瓷过滤管所吸附,使处理池能够一体化进行沉淀与微孔过滤处理,具有减少占地、净水高效性和低耗能的优点;
[0024]2.吸附在陶瓷过滤管的堵塞物能够被空气压缩设备的高压气流反冲洗去除,堵塞物在陶瓷过滤管中自内向外喷出,使堵塞物能够与污泥杂质一并沉降至排泥斗中,由排泥管去除,反冲洗过程无耗水,堵塞物清理简易,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陶瓷过滤管与集水矩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处理池;11、检修阀门;12、进水槽;121、均流配水孔板;13、排泥斗;2、进水管;21、微涡混合器;3、集水矩管;4、陶瓷过滤管;5、扣接件;51、扣接座;511、插销;512、密封橡胶圈;52、扣接套;521、卡槽;6、出水管;61、清水渠;62、排水总管;7、空气压缩设备;71、排气管;72、三通阀;8、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0031]参照图1,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处理池1的一侧池壁贯穿开设有人孔,人孔处安装有检修阀门11,处理池1内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槽12,位于进水槽12一侧的处理池1池壁处连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连通有微涡混合器21,原水在微涡混合器21中与絮凝药剂混合接触,与絮凝药剂混合后的原水经由进水管2流向进水槽12内。
[0032]参照图1、图2,进水槽12一侧的处理池1池底处设置有多个排泥斗13,排泥斗13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8,进水槽12槽底为45
°
朝向处理池1池内倾斜设置,进水槽12靠近槽底一侧的槽壁处贯穿开设有孔洞,孔洞连通至处理池1池内,使原水从进水管2进入进水槽12后,经由进水槽12底部的孔洞流向处理池1中。为使原水流动均匀,在孔洞处安装有均流配水孔板121。原水中夹带的絮凝胶团等沉降的污泥杂质流动至进水槽12槽底后,在进水槽12倾斜槽底的导向下能够更好地汇集流向排泥斗13中,有利于污泥杂质的收集,排泥斗13的污泥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可由排泥管8泵取排清。
[0033]参照图1、图2,处理池1内壁水平预埋有多根间隔分布的型钢檩条,在型钢檩条上水平固定有多根等距分布的集水矩管3,集水矩管3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有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以及空气压缩设备(7),所述处理池(1)侧壁连接有进水管(2)以及出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的出水端标高低于所述处理池(1)的液面标高,所述处理池(1)内安装有集水矩管(3),所述集水矩管(3)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6)连接,所述集水矩管(3)顶部管壁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集水矩管(3)上安装有与通水孔连接的陶瓷过滤管(4),所述陶瓷过滤管(4)顶端封堵、底端通过设置扣接件(5)与所述集水矩管(3)固定,所述出水管(6)的出水端安装有三通阀(72),所述三通阀(72)将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空气压缩设备(7)输出端的排气管(71)连接,所述处理池(1)池底连接有排泥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5)包括扣接座(51)以及扣接套(52),所述扣接座(51)固定于所述通水孔处,所述扣接座(51)的外侧固定有插销(511),所述扣接套(52)固定在所述陶瓷过滤管(4)的底端,所述扣接套(52)远离所述陶瓷过滤管(4)的边缘处开设有卡槽(521),所述卡槽(521)包括竖直槽以及与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立文李林冲陈艳萍许建鹏丁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振达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