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噻烯-四甲酰亚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47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二噻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制备抑菌剂中的应用。
(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其中,现代化农林生态的发展是我国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农林生态发展中,其受到的很大一部分威胁是来源于植物的病虫害,在生物源农药尚未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化学农药的防治依旧是针对植物病虫害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办法。但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已经衍生出了许多问题,例如: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土地中农药的残留,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成本增加等。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开发、合成与筛选出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是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0003]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含有顺丁烯二酰亚胺结构的天然产物已被发现和证实拥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并且该类化合物在新型抗菌剂、酶抑制剂和除草剂的开发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aqabamycin(A

G)和showdomycin。但天然产物因为其提取分离复杂,药效不稳定,工业化生产困难等原因,导致单单使用天然产物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控并不实际。因此,以天然顺丁烯二酰亚胺的结构为基础进行化学修饰,得到高效、低毒、易于生产的化合物是进行新型农药创制的一个方向。通过对顺丁烯二酰亚胺的修饰,研究人员得到了N

甲基,N
r/>乙基,N

苯基等一系列酰亚胺基取代的顺丁烯二酰亚胺化合物,并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于不同致病真菌的抑制活性。由实验结果可知,有部分合成的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有着很好的杀真菌活性,如N

(3,5

二氯苯基)

3,4

二氯马来酰亚胺(EC
50
=1.11μg/mL)和N

辛基
‑3‑
甲基马来酰亚胺(EC
50
=1.01μg/mL)对于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好于商品化农药氯硝胺(EC
50
=1.72μg/mL),N

丁基马来酰亚胺对十种真菌都表现出了低于5μg/mL的MIC值。
[0004]为了得到更多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新型的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本申请人采用化学方法,使用硫醚键连接两个顺丁烯二酰亚胺环,并在其N原子上进行了不同基团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虽然很早就被发现并合成,其已知的应用是可用作电子照相感光器中的颜料或用作涂料和聚合物中的染料,还可用作抗动物体内寄生虫(特别是线虫)的驱虫剂,并且具有杀昆虫活性。但关于该类化合物作为植物治病真菌抑制剂的报道还非常少,更没有关于用作离体S.sclerotiorum、B.cinerea和R.solani抑菌剂的相关研究。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优良抑菌活性的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抑菌剂中的应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所述的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XIII、XVII或XVIII所示:
[0010][0011][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可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制备。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i)以丁二酸酐与有机胺为底物,反应得到琥珀一酰胺;所述有机胺为3

甲氧基丙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或甘氨酸乙酯盐酸盐;
[0015](ii)取步骤(i)合成的琥珀一酰胺加入到含有二氧六环的反应容器中并在10

20℃下缓慢滴加亚硫酰氯,随后将混合物加热至70

8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h,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混合物,得到浓稠的棕色油;
[0016](iii)将所得的棕色油状产物溶解于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并在60℃加热搅拌4h,此时有墨绿色颗粒析出,将溶液抽滤后,收集滤渣并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次,从而得到目标产物;
[0017]反应式如下:
[0018][0019]其中R=

C3H6OCH3、

CH2COOCH3或

CH2COOC2H5。
[0020]上述步骤(i)可参照文献报道的操作步骤进行。
[0021]具体而言,当有机胺为3

甲氧基丙胺时,所述步骤(i)可通过如下实施:称取丁二酸酐加入到含有丙酮的三口烧瓶中,再加入3

甲氧基丙胺溶解在丙酮中,将所得溶液缓慢滴加入三口烧瓶中,40℃搅拌反应1h,冷却析出对应的琥珀一酰胺,将所得的琥珀一酰胺在丙酮中重结晶后,干燥所得产物,准备进行下一步反应;其中丁二酸酐与有机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0.8

1.3,优选1:1。
[0022]当有机胺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或甘氨酸乙酯盐酸盐时,所述步骤(i)可通过如下实施:称取丁二酸酐加入到含有二氯甲烷的三口烧瓶中,再称取甘氨酸甲酯盐酸盐或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三乙胺,60℃搅拌反应1h,旋蒸浓缩,再加入二氯甲烷萃取,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蒸有机相,得到琥珀一酰胺,干燥后准备进行下一步反应;其中丁二酸酐与有机胺、三乙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0.8

1.3:2

3。
[0023]作为优选,步骤(ii)中,琥珀一酰胺与亚硫酰氯的摩尔比为1:3

5,更优选1:4

5。
[0024]作为优选,步骤(ii)中,在15℃下缓慢滴加亚硫酰氯,随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h。
[002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抑菌剂中的应用。
[0026]作为优选,所述抑菌剂为S.sclerotiorum、B.cinerea或R.solani抑菌剂。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噻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所述的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XIII、XVII或XVIII所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噻烯

四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以丁二酸酐与有机胺为底物,反应得到琥珀一酰胺;所述有机胺为3

甲氧基丙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或甘氨酸乙酯盐酸盐;(ii)取步骤(i)合成的琥珀一酰胺加入到含有二氧六环的反应容器中并在10

20℃下缓慢滴加亚硫酰氯,随后将混合物加热至70

8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1h,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混合物,得到浓稠的棕色油;(iii)将所得的棕色油状产物溶解于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并在60℃加热搅拌4h,此时有墨绿色颗粒析出,将溶液抽滤后,收集滤渣并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次,从而得到目标产物;反应式如下:其中R=

C3H6OCH3、

CH2COOCH3或

CH2COOC2H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琥珀一酰胺与亚硫酰氯的摩尔比为1:3

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琥珀一酰胺与亚硫酰氯的摩尔比为1:4

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跃乐陈翰驰陈小龙邱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