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80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属于智能配电网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能够将多个边缘采集的数据传送至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跨专业、跨系统的边端融合;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配电房内设有多个配变台区,每个配变台区内布置有一台I型集中器和多台II型集中器,每个配变台区对应设置一台配变TTU,配变TTU通过公网4G接入物联管理平台,I型集中器分别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每个配变台区均设置有智能电表并接入该配变台区的I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分别与该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配电房内还设有动环主机且动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配变TTU通信。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配变TTU通信。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配变TTU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属于智能配电网的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物联网以“统一物联”为手段,来夯实基础筑造应用生态,通过采用数字技术,为传统电网赋能,提升电网的感知能力和互动能力,以及电网运行质效和社会综合能效,支撑“三型两网”建设需要。
[0003]配电物联网技术架构体系实际分为“云、管、边、端”四个层面。所谓的“云”是指物联网平台云,“管”则是指有线/无线通讯方式,“边”是指边缘计算,“端”则涵盖了智能传感、智能终端和智能设备。通过这四个层面建设,可让电力行业的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产生共享数据,从而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
[0004]为提升配电网络的运行水平,需从配电网台区入手,持续加强台区配电网基础、平台建设。但由于数据从源头产生到跨专业应用往往需要数小时或超过一天的延迟,现有的配电网络无法满足如故障实时研判、区域能源自治等对业务即时性要求较高的需求。且外,由于对配电网和客户状态的智能感知和预判能力感知深度不足,端侧和边侧未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样板,无法完全满足电网汇聚各类数据参与系统调节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能够将多个边缘采集的数据传送至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跨专业、跨系统的边端融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配电房内设有多个配变台区,每个配变台区内布置有一台I型集中器和多台II型集中器:根据“一个配电房一个边”的原则,每个配变台区对应设置一台配变TTU,配变TTU通过公网4G接入物联管理平台;I型集中器通过RJ45接口采用DL/T698分别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每个配变台区均设置有智能电表并通过RS485接口采用DL645协议接入该配变台区的I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通过HPLC采用QGDW1376.1协议分别与该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配电房内还设有动环主机且动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配变TTU通信。
[0007]所述配变台区内均有配电变压器,且配电变压器通过交流采样系统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
[0008]所述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经过公网4G上传至用采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按照“一个配电房多个边”的原则,在边侧,在配电房台区部署配变TTU作为边缘物联代理,以配变TTU为边缘形成多个边,通过安
装TTU、分路监测单元、末端感知元件,保证了各台区的独立性,将多个边缘采集的数据传送至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跨专业、跨系统的边端融合,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配电房内设有多个配变台区,每个配变台区内布置有一台I型集中器和多台II型集中器:根据“一个配电房一个边”的原则,每个配变台区对应设置一台配变TTU,配变TTU通过公网4G接入物联管理平台;I型集中器通过RJ45接口采用DL/T698分别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每个配变台区均设置有智能电表并通过RS485接口采用DL645协议接入该配变台区的I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通过HPLC采用QGDW1376.1协议分别与该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配电房内还设有动环主机且动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配变TTU通信。
[0013]所述配变台区内均有配电变压器,且配电变压器通过交流采样系统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
[0014]所述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经过公网4G上传至用采系统。
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配电房内共有4个配变台区,相应设有共4台I型集中器和26台II型集中器,I型集中器和II型集中器均为常用的集中器,用于监测用电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每个配变台区内的所有智能电表通过RS485接口,采用DL645协议接入配变台区内的II型集中器;26台II型集中器(已接入4个配变台区对应所有智能电表)通过HPLC,采用QGDW1376.1协议分别与各配变TTU通信,同时II型集中器还经过公网4G上传至用采系统;4个配变台区的4台I型集中器通过RJ45接口,采用DL/T698分别与其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同时经过公网4G上传至用采系统;4台配变经交流采样系统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4个配变台区内均有配电变压器,且配电变压器通过交流采样系统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配电房内还设有动环主机且动环主机通过RJ45接口,经交换机与4#配变TTU通信;
4台配变TTU可用作关口表,通过公网4G接入物联管理平台。
[0016]本实施例中用采系统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动环主机用于基站、配电房内的动力、环境、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两者均为现有技术,可参考相关文献,不再赘述。
[00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配电房终端的边端融合型部署方法,配电房内设有多个配变台区,每个配变台区内布置有一台I型集中器和多台II型集中器,其特征在于:根据“一个配电房一个边”的原则,每个配变台区对应设置一台配变TTU,配变TTU通过公网4G接入物联管理平台;I型集中器通过RJ45接口采用DL/T698分别与所在配变台区对应的配变TTU通信;每个配变台区均设置有智能电表并通过RS485接口采用DL645协议接入该配变台区的I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通过HPLC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赋杨光兵杨志文李施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