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93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底柱的外侧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旋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铰接有液压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带动压合板对PCB板进行双面压合,能够大大提高装置的加工效率,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且便于对物料进行收纳。且便于对物料进行收纳。且便于对物料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PCB板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PCB板大多是由多层厚铜板压合生产而成,在PCB板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PCB板进行压合,使PCB板的密度达到指定要求,随着现代机械加工业地发展,对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具有高智能化的自动压合功能的要求也在提升,PCB板自动压合模具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要求。
[0003]现有的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大多是将PCB板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再对PCB板的表面进行压合,然后再将PCB板翻面,对另一面进行压合,不便于进行双面同时压合,工作效率低下。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通过启动液压缸,推动两个旋转杆同时转动,进而带动压合板对PCB板进行双面压合,能够大大提高装置的加工效率,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进行双面同时压合,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底柱的外侧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旋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铰接有液压缸,所述底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旋转杆的端部铰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在滑槽内滑动。
[0007]优选的,所述滑套与底柱滑动连接,所述滑套与第一固定块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和升降杆均与转动杆铰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杆、旋转杆和主动杆一体化设置,所述旋转杆与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与壳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动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动杆对称设置在底柱的两侧,两个所述主动杆分别与液压缸的底部或顶部铰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旋转杆均与推动杆铰接,所述压合板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相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和壳体的顶部表面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操作台,所述进料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挡板,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所述壳体的顶部靠近集料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挡板。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通过将PCB板放置在进料挡板中间,然后推动PCB板进入到两个压合板中间,再启动液压缸,液压缸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推动压合板在滑动板上滑动,能够大大提高装置的自动化设置,压合板在滑槽的作用下,能够进行直线运动,能够对PCB板进行准确压合,其中压合板设置有两个,能够对PCB板进行双面压合,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加工效率,其中,升降杆与旋转杆一体化设置,能够带动转动杆向下拉动第一固定块,使滑套在底柱外侧向下滑动,能够大大增强装置的稳固性,两个升降杆分别与滑套两侧的第一固定块铰接,能够带动两个旋转杆同步转动,避免两个旋转杆转动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便于装置进行精准压合;
[0015]2、其中壳体和滑动板的顶部表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对PCB板进行进料出料设置,集料槽便于对产品进行收纳,进料挡板和出料挡板有利于对PCB板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底柱与压合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滑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旋转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滑动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压合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壳体;2、空腔;3、固定板;4、底柱;5、滑套;6、第一固定块;7、转动杆;8、升降杆;9、旋转杆;10、固定轴;11、主动杆;12、转轴;13、液压缸;14、滑动板;15、滑槽;16、推动杆;17、第二固定块;18、压合板;19、滑块;20、进料操作台;21、进料挡板;22、出料挡板;23、集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8所示的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柱4,所述底柱4的外侧套接有滑套5,所述滑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7,每个所述转动杆7的远离第一固定块6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远离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所述旋转杆9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0,所述旋转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杆11,所述主动杆1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
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端部铰接有液压缸13,所述底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4,所述滑动板14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旋转杆9的端部铰接有推动杆16,所述推动杆16的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块17,所述第二固定块17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压合板18,所述压合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在滑槽15内滑动。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套5与底柱4滑动连接,所述滑套5与第一固定块6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升降杆8均与转动杆7铰接,可以推动滑套5在底柱4上滑动,能够大大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杆8、旋转杆9和主动杆11一体化设置,所述旋转杆9与固定轴1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10与壳体1固定连接,便于装置传动设置,便于带动旋转杆9转动。
[0030]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主动杆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动杆11对称设置在底柱4的两侧,两个所述主动杆11分别与液压缸13的底部或顶部铰接,能够对PCB板进行双面压合,大大增加了装置的加工效率,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块17和旋转杆9均与推动杆16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柱(4),所述底柱(4)的外侧套接有滑套(5),所述滑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的远离第一固定块(6)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远离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所述旋转杆(9)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0),所述旋转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杆(11),所述主动杆(1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端部铰接有液压缸(13),所述底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4),所述滑动板(14)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旋转杆(9)的端部铰接有推动杆(16),所述推动杆(16)的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块(17),所述第二固定块(17)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压合板(18),所述压合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在滑槽(15)内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自动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5)与底柱(4)滑动连接,所述滑套(5)与第一固定块(6)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永李业征李仁准耿亮光严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世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