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730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竖流沉淀单元、生物滤池单元、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本系统由多个处理单元构成,处理流程长,水力停留时间长,对原水的水质、水量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缓冲和调节能力;污水经全流程处理不会短流,因此出水水质良好,尤其适合于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项目;全流程不需工业供电,基本无需设备维护,因此运行管理极为简单,定期清理格栅拦截的栅渣、对排污口进行排污即可,无需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处理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0002]
技术介绍

[0003]我国水资源较为紧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自然水体不断恶化,水资源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农村、高速服务区等分散点源污水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此类分散点源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运行,成为“晒太阳”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该类污水处理项目具有数量多,相对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波动大、运行管理水平低等特点,常用处理工艺有A/O及其改良工艺、MBR工艺、接触氧化工艺等,应用此类工艺项目建成后,往往存在原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管理水平低、运行不稳定、且对专业运行人员依赖性大、运维经费较高且经费不到位等原因,难以运行或运行不稳定、不达标,不但没有真正解决分散点源污水的污染问题,还造成了投资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竖流沉淀单元、生物滤池单元、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所述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级沉淀池、第二级沉淀池、第三级沉淀池,所述第一级沉淀池的污水进水处设置有导流装置一,所述第三级沉淀池出水处设置有拦截装置,所述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内设格栅、导流装置二,所述竖流沉淀单元进水处设有进水装置,所述竖流沉淀单元出水处设有集水堰,所述竖流沉淀单元底部设有排污口一,所述生物滤池单元包括第一生物滤池、第二生物滤池,所述第一生物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穿孔花管一、填料层一、穿孔花板一,所述第二生物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穿孔花管一、填料层一、穿孔花板一,所述第一生物滤池、所述第二生物滤池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二、排污口三,所述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水泵控制模块、水泵。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一的进水口位于液面下方,所述拦截装置的出水口位于液面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位于所述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进水口处,所述格栅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导流装置二上下交替的均匀分布于所述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内,所述导流装置二通过膨胀螺丝固定于墙体,且所述导流装置二与墙体之间涂刷有结构
胶,所述导流装置二的数量至少为5个。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装置包括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下端连接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下端设置有反射板,所述集水堰为单边三角堰。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滤池单元的进水依次流过所述穿孔花管一、所述填料层一、所述穿孔花板一,所述第一生物滤池的出水依次流过所述穿孔花板二、所述填料层二、所述穿孔花管二。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湿地净化单元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或上述复合流人工湿地。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系统由多个处理单元构成,处理流程长,水力停留时间长,对原水的水质、水量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缓冲和调节能力;污水经全流程处理不会短流,因此出水水质良好,尤其适合于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项目;全流程不需工业供电,基本无需设备维护,因此运行管理极为简单,定期清理格栅拦截的栅渣、对排污口进行排污即可,无需专业人员管理。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竖流沉淀单元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生物滤池单元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人工湿地净化单元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的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的一种布局图。
[0015]图中:1、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1

1、第一级沉淀池;1
‑1‑
1、导流装置一;1

2、第二级沉淀池;1

3、第三级沉淀池;1
‑3‑
1、拦截装置;2、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2

1、格栅;2

2、导流装置二;3、竖流沉淀单元;3

1、进水装置;3
‑1‑
1、中心筒;3
‑1‑
2、喇叭口;3
‑1‑
3、反射板;3

2、集水堰;3

3、排污口一;4、生物滤池单元;4

1、;第一生物滤池;4
‑1‑
1、穿孔花管一;4
‑1‑
2、填料层一;4
‑1‑
3、穿孔花板一;4
‑1‑
4、排污口二;4

2、第二生物滤池;4
‑2‑
1、穿孔花管二;4
‑2‑
2、填料层二;4
‑2‑
3、穿孔花板二;4
‑2‑
4、排污口三;5、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5

1、太阳能电池板;5

2、水泵控制模块;5

3水泵;6、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
范围。
[0017]如图1

8所示,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1、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2、竖流沉淀单元3、生物滤池单元4、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5、人工湿地净化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1包括第一级沉淀池1

1、第二级沉淀池1

2、第三级沉淀池1

3,所述第一级沉淀池1

1的污水进水处设置有导流装置一1
‑1‑
1,所述第三级沉淀池1

3出水处设置有拦截装置1
‑3‑
1,所述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2内设格栅2

1、导流装置二2

2,所述竖流沉淀单元3进水处设有进水装置3

1,所述竖流沉淀单元3出水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1)、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2)、竖流沉淀单元(3)、生物滤池单元(4)、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5)、人工湿地净化单元(6),所述三级预沉淀处理单元(1)包括第一级沉淀池(1

1)、第二级沉淀池(1

2)、第三级沉淀池(1

3),所述第一级沉淀池(1

1)的污水进水处设置有导流装置一(1
‑1‑
1),所述第三级沉淀池(1

3)出水处设置有拦截装置(1
‑3‑
1),所述多级厌氧折流反应单元(2)内设格栅(2

1)、导流装置二(2

2),所述竖流沉淀单元(3)进水处设有进水装置(3

1),所述竖流沉淀单元(3)出水处设有集水堰(3

2),所述竖流沉淀单元(3)底部设有排污口一(3

3),所述生物滤池单元(4)包括第一生物滤池(4

1)、第二生物滤池(4

2),所述第一生物滤池(4

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穿孔花管一(4
‑1‑
1)、填料层一(4
‑1‑
2)、穿孔花板一(4
‑1‑
3),所述第二生物滤池(4

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穿孔花管一(4
‑2‑
1)、填料层一(4
‑2‑
2)、穿孔花板一(4
‑2‑
3),所述第一生物滤池(4

1)、所述第二生物滤池(4

2)底部分别设有排污口二(4
‑1‑
4)、排污口三(4
‑2‑
4),所述光伏水泵提升出水单元(5)包括太阳能电池板(5

1)、水泵控制模块(5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王红梅李云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净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