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11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屏的每个映象单元中有四个平行的显示电极,其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两个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可降低控制电压并提高控制可靠性。其控制方法是,准备状态时全屏写脉冲加在相距最近的两个显示电极上,寻址状态时控制脉冲加在控制电极和离边缘显示电极最近的中间显示电极上,而在显示状态时放电维持脉冲加在边缘显示电极和距中的中间显示电极上。按照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建立准备状态、寻址状态和显示状态时按顺序地激励放电的最佳条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放电
,具体涉及交流气体放电(PDP)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含有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的显示系统中,其中包括彩色电视的视频模块中。2.一种已知表面放电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控制方法,显示屏的每一个映象单元包含控制电极和与之垂直的两根平行的显示电极,这种方法包括准备工作状态,寻址工作状态及显示工作状态 (欧洲 专利专利技术申请 N 0554172HOI J 17/49 1993)。该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在此方法中缺乏提高对比度的条件,因为在显示工作状态,放电只是在两个电极间隙内形成,其面积只占映象单元面积不大的部分。其结果是可能造成相邻的映象单元的背景发光。3.一种已知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每个映象单元内各有两根放置在一个玻璃平板上的平行电极,与其垂直的控制电极放置在另一平板上,控制电极由介质障壁所分隔,这时邻近的映象单元也被沿平行电极放置的介质障壁所隔开(美国专利 N 5701056 HOIJ 17/49 1997)。该气体放电显示屏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存在相互正交的介质障壁(模板),加强了单个映象单元相互之间的隔离,其结果是使控制电压增大,从而降低了控制的可靠性。4.一种已知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该显示屏的每个映象单元含有控制电极和两根显示电极,其控制方法包括显示工作状态和准备工作状态时同时控制几个映象单元以及在寻址工作状态时同时控制几个映象单元(欧洲专利专利技术申请 N 0356313 G09C 3/28 1989)。在该控制方法中缺乏提高控制可靠性的条件,因为在准备工作状态时必须形成提高了幅值的准备脉冲。5.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结构最为接近的一种结构包含第一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布有平行显示电极系统;第二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布有与显示电极正交的控制电极并与显示电极构成映象单元。其中每一个映象单元里各放置4个显示电极,且至少在一个介质基板上位于控制电极间有介质障壁(俄罗斯专利N 2094895 HOIJ 17/49 1997-原型)。该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缺点是由于控制电压高而导致控制可靠性低。6.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方法最为接近的一种交流PDP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准备工作状态时在映象单元中的两个显示电极上形成准备脉冲,在寻址状态时在映象单元的电极上形成控制脉冲以及在显示状态时在显示电极上形成有循环序列的放电维持脉冲以构成显示电极间的逆向移动放电(俄罗斯专利 N 2089966 HOIJ 17/49 1997-原型)。该控制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必须在准备工作状态下形成大幅值的控制脉冲,致使控制的可靠性降低。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项目,所提出的统一的技术结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在已知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中包含第一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置有平行显示电极系统;第二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置有与显示电极呈正交的控制电极,控制电极与显示电极构成映象单元,在每个映象单元中各放置4根显示电极;至少在一个介质基板上在控制电极间制作有介质障壁。其特点是,在映象单元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两个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包含4根显示电极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映象单元中,满足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边缘显示电极间的距离相等的条件可降低控制电压并提高控制的可靠性。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控制方法时,所提出的统一的技术结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即在已知的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的控制方法中,在准备工作状态时,在一个映象单元内的两个显示电极上形成准备脉冲,在寻址工作状态时在映象单元的电极上形成控制脉冲以及在显示工作状态时在显示电极上形成循环序列的放电维持脉冲以构成显示电极间的逆向移动放电。其特点是,在准备状态下,全屏写脉冲加在相互间距离最近的显示电极上。在寻址状态下,控制脉冲加在控制电极和距离边缘显示电极最近的中间显示电极上,而在显示状态时放电维持脉冲加在边缘显示电极和位于距边缘显示电极等距离的中间显示电极上。按照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被选择的PDP映象单元的电极上加准备脉冲、寻址脉冲和显示脉冲,可建立在准备状态、寻址状态和显示状态时按顺序地激励起放电的最佳条件。五、具体实施方案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说明图1~3,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显示屏的一种类型示意图,在其映象单元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和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两个中间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它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图2中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另一种类型的结构示意图,其映象单元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两个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而另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其邻近的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他显示电极间的距离。按图1和图2所示的气体放电显示屏(PDP),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其上带有显示电极2,其中2″和2表示中间显示电极,而2′和2″″则表示边缘显示电极,显示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3;第二介质基板4,其上带有控制电极5,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6及荧光粉涂层7,控制电极与显示电极构成映象单元8;介质障壁9。显示电极2″和2之间的距离(见图1)和显示电极2′和2″之间的距离(见图2)比其它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要小。显示屏(PDP)的控制方法如下在显示屏(PDP)的映象单元中,在准备工作状态时,在相距最近的显示电极间激发起放电。为此,将全屏写脉冲10,11和擦除脉冲17(参见图3)对于图1所示的结构方案加在电极2″和2上,或者对于图2所示的结构方案加在电极2′和2″上。在寻址状态时在所选定的映象单元中形成放电,这是由加在中间显示电极2上的按顺序形成的控制脉冲12和加在控制电极5上的脉冲13所致。在显示工作状态时,寻址状态时所选定的映象单元中,由在显示电极上的放电维持脉冲-14、15、16激励起循环的放电系列,这些脉冲加在边缘显示电极2′和2″″及与它们相互距离相等的中间电极2之间。上述所提出的在准备状态、寻址状态和显示状态时,脉冲形成的顺序使得能在映象单元中建立起最佳的放电打火条件,并可降低工作脉冲的幅度。满足中间显示电极和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条件,可保证在准备状态、寻址状态和显示状态时控制电压的低幅值,从而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降低控制芯片上所需求的功率,这是由于在寻址工作状态期间,在显示电极上加控制脉冲,不加显示状态时的放电维持电压脉冲,从而也可提高控制的可靠性。专利技术人给出了以下具体完成的实施例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由两块介质基板组成,在上介质基板上形成金的显示电极,其宽度为80μm,每个映象单元包含4根显示电极。两中间电极间的距离为80μm,居中的中间显示电极和边缘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28mm。显示电极上涂复有厚度为35μm的低熔点玻璃介质和氧化镁保护层。在下介质基板上放置金的控制电极,宽度为120μm,节距为0.35mm,覆盖有厚度为35μm的低熔点玻璃层。在控制电极间平行于控制电极的方向形成分隔障壁。在控制电极及障壁边壁上涂上三基色荧光粉。进行气密性封焊并充以成分为Ne+5%Xe,压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安放有覆盖介质的平行显示电极系统;第二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安放有与显示电极正交的控制电极,并与显示电极构成映象单元,在每个映象单元中各分布有四根显示电极;至少在一个介质基板上,位于控制电极间安排有介质障壁;其特征在于,在映象单元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两个边缘显示电极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安放有覆盖介质的平行显示电极系统;第二介质基板,在其内表面上安放有与显示电极正交的控制电极,并与显示电极构成映象单元,在每个映象单元中各分布有四根显示电极;至少在一个介质基板上,位于控制电极间安排有介质障壁;其特征在于,在映象单元中,一个中间显示电极与两个边缘显示电极间的距离是相等的。2.一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准备工作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彩林张军曹瑞林AN依弗留什金NN列维娜VG薩马洛托夫
申请(专利权)人: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