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28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包括下模块梁、下模块柱、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下模块梁和下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上,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上,上固定座的上基板位于下固定座的下基板正上方且相互平行设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垫设有垫板,在上基板上分布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贯穿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后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定位销穿设在上基板和垫板上并与两者滑动配合;在垫板上至少连接有一组上下对应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大,组合形式多样,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体系,特别是满足结构荷载抗震要求的模块建筑节点形式,并实现可靠快捷的现场安装。实现可靠快捷的现场安装。实现可靠快捷的现场安装。

A series of beam column connection joints of clust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冷弯型钢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集束智能装配体系是新型的冷弯型钢建筑结构体系。集束模块结构产品是集束智能装配体系的一个产品系列。目前,常用的模块建筑一般由集装箱结构体系改进而成,其宽度较小,且集装箱纵向需要压型钢板作为重要的竖向承重构件,限制建筑尺寸与平面布局;此外集装箱房的设计满足临时建筑的需求,但往往不能满足永久建筑的需求,因此以集装箱房为基础的模块建筑不能在在一般住宅、公建类型建筑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基于集装箱的结构连接节点结构薄弱,特别对抗震设防烈度高于7度的地区,节点特别容易破坏,形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突破常用的集装箱式模块建筑的局限,研发一种新型的、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体系,提出高效可靠的模块建筑节点构造,将使模块建筑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
[0004]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包括下模块梁、下模块柱、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所述下模块梁和下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上,所述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上,所述上固定座的上基板位于所述下固定座的下基板正上方且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垫设有垫板,在所述上基板上分布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后将三者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上基板和垫板上并与两者滑动配合;在所述垫板上至少连接有一组上下对应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0005]进一步为: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上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所述纵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和纵板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上;
[0006]所述下模块柱和上模块柱均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且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与其对应所述纵板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纵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接触并固定连接;
[0007]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均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0008]进一为: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L型结构,所述垫板的两端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0009]进一步为: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T型结构,所述垫板的两端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组上下对应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0010]进一步为: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十字型结构,所述上基板、下基板和垫板的大小规格相同。
[0011]进一步为:在所述垫板上位于所述横梁和纵梁之间的位置均分布有所述第一螺栓。
[0012]进一步为:在所述定位销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吊环,上模块结构和下模块结构装配完成后,需将上模块结构放置在下模块结构上,此时,所述吊环用于吊装上模块结构,吊装完成后拆除吊环。
[0013]进一步为:所述横梁和纵梁均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栓容置槽,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容置槽内。
[0014]进一步为:所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横梁和纵梁均为G型钢,所述G型钢开口的均朝向所述上固定座或下固定座的外侧。
[0015]进一步为: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背板均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一个侧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背板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背板与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和纵梁的一侧侧板均与所述上基板或者下基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优化结构:在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增加垫板设计,从而解决冷弯薄壁型钢容易产生的节点连接处局部屈曲、孔壁挤压破坏的通病;将节点设计成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并结合垫板的设计,提高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关键节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7]2、方便安装:采用螺栓节点的做法,在工厂装配时,采用螺栓紧固;既可以实现建筑功能的重新布置、功能扩展,也可以与结构外骨架组合,实现整箱的搬迁。
[0018]3.通用性:横梁和纵梁不同形状结构形式配合不同的垫板及附件组成系列主次檩连接节点,满足所有山墙架与上下梯架连接关系;其次,其强度适用于设计最大3x7.2模块的山墙架与上下梯架连接强度。
[0019]4.标准化:横梁和纵梁不同形状结构形式配合不同的垫板及附件组成系列主次檩连接节点,由标准零件板组合而成,各部件之间的焊接方式、焊缝位置、电阻焊点位置标准化设计,零件、组焊件均可以由自动化机器人制作。
[0020]5.本技术的结构强度大,组合形式多样,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体系,特别是满足结构荷载抗震要求的模块建筑节点形式,并实现可靠快捷的现场安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下模块梁、下模块柱和下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上模块梁、上模块柱和上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上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垫板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垫板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垫板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垫板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下模块梁、下模块柱和下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上模块梁、上模块柱和上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中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上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技术中吊环和下基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上模块柱;11、第一柱体;12、第二柱体;2、上固定座;21、上基板;22、横板;23、纵板;24、第一定位孔;3、上模块梁;31、横梁;32、纵梁;4、下固定座;41、下基板;44、定位销;45、吊环;5、垫板;51、第二定位孔;52、第二螺栓容置槽;6、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块梁、下模块柱、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所述下模块梁和下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上,所述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上,所述上固定座的上基板位于所述下固定座的下基板正上方且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垫设有垫板,在所述上基板上分布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后将三者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上基板和垫板上并与两者滑动配合;在所述垫板上至少连接有一组上下对应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上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所述纵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和纵板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上;所述下模块柱和上模块柱均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且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与其对应所述纵板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纵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均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梁和上模块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L型结构,所述垫板的两端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禄郑天心邓环汪洋毛晓雯田磊程蓝天刘淑华刘桂林线辉
申请(专利权)人:集束智能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