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及冷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8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及冷藏车,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其双管路供能结构包括燃料瓶总成、温控组件和驱动组件,燃料瓶总成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燃料瓶总成的燃料瓶连通,温控组件的制冷发动机适于通过第一管路从燃料瓶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驱动组件的驱动发动机适于通过第二管路从燃料瓶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燃料瓶与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底盘下部相对的两侧,驱动发动机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室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不需要铺设复杂的管路即可实现车辆驱动和制冷保温的功能,减少了冷藏车内的供能管路,简化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布局,减小车身重量,提高车身容积,可以增加货品运载量。可以增加货品运载量。可以增加货品运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及冷藏车


[0001]本技术涉及冷链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及冷藏车。

技术介绍

[0002]冷链物流是通过制冷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产品的冷藏、冷冻、储存和配送的运输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大众对于普通果蔬菜品的日常需求,以及对于特殊产品如药品、高档稀有食材等的即时超恒温转运需求,冷链物流运输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极大的待开发市场。
[0003]冷链物流的常用运输工具是冷藏车,普通冷藏车广泛采用柴油作为燃料为车辆提供驱动力以及制冷动力。部分冷藏车也会采用其他燃料,例如LNG(液化天然气),相关设计中使用LNG作为制冷、动力燃料的冷藏车大多是利用LNG气化复温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特性对冷藏车厢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冷藏车厢的制冷保温。为了实现更好的制冷保温效果,通常需要采用铺设复杂管线的方式实现不同梯级的制冷保温,这种制冷方式的局限性较大,较难实现对制冷温度的精准控制和灵敏调节,并且复杂的机械装置增加了车体重量,在车辆整体负载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少了货品运载量,同时,各类机械装置受空间限制布局不合理,对车身长度造成限制,使得车身容积降低,也减少了货品运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加冷藏车的货品运载量。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设置在冷藏车的车体上,包括:
[0006]燃料瓶总成,所述燃料瓶总成包括燃料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燃料瓶连通;
[0007]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制冷发动机,所述制冷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制冷发动机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从所述燃料瓶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
[0008]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发动机,所述驱动发动机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驱动发动机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从所述燃料瓶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
[0009]所述燃料瓶与所述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盘下部相对的两侧,所述驱动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驾驶室下部。
[0010]可选地,所述燃料瓶总成还包括总成支架,所述总成支架为框形结构,所述燃料瓶通过所述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下部。
[0011]可选地,所述燃料瓶总成还包括缓冲罐和第三管路,所述缓冲罐设置在所述框形结构内,所述缓冲罐与所述燃料瓶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上,并与所述缓冲罐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燃料瓶总成还包括气化器,所述气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并位
于所述框形结构内。
[0013]可选地,所述燃料瓶总成还包括阀组,所述阀组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并位于所述框形结构内。
[0014]可选地,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温控柜体,所述温控柜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下部与所述总成支架相对的一侧,所述制冷发动机设置在所述温控柜体内。
[0015]可选地,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压缩机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温控柜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制冷发动机与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制冷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驱动所述压缩机运转。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温控组件的制冷发动机通过第一管路与燃料瓶连通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驱动组件的驱动发动机通过第二管路与燃料瓶连通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这样,不需要铺设复杂的管路即可实现车辆驱动和制冷保温的功能,减少了冷藏车内的供能管路,可以简化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布局,减小车身重量,在车辆整体负载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货品运载量,同时,将燃料瓶与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底盘下部相对的两侧,驱动发动机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室下部,使得各部件的空间布局更合理,降低了对车身长度造成的限制,可以提高车身容积,增加货品运载量。
[00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车,以解决如何增加冷藏车的货品运载量。
[001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0]一种冷藏车,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双管路供能结构,所述双管路供能结构的燃料瓶与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盘下部相对的两侧,所述双管路供能结构的驱动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驾驶室下部。
[0021]可选地,该冷藏车还包括冷藏厢体和制冷组件,所述冷藏厢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上部,所述制冷组件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所述冷藏厢体上朝向所述驾驶室的一侧,所述制冷组件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双管路供能结构的压缩机连通形成制冷剂的循环回路。
[0022]可选地,该冷藏车还包括至少一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冷藏厢体内,并适于检测所述冷藏厢体内的温度以使所述双管路供能结构的制冷发动机启停。
[0023]所述冷藏车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双管路供能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管路供能结构及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藏车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藏车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藏车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燃料瓶总成、11

燃料瓶、12

第一管路、13

第二管路、14

总成支架、15

缓冲罐、16

第三管路、17

气化器、18

阀组、2

温控组件、21

制冷发动机、22

温控柜体、23

压缩机、24

第一传动装置、25

散热装置、3

驱动组件、31

驱动发动机、32

第二传动装置、33

轮胎、100

车体、101

底盘、102

驾驶室、200

冷藏厢体、300

制冷组件、301

冷凝器、302

蒸发器、303

导流风道、304

气流导轨、400

第四管路、500

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路供能结构,设置在冷藏车的车体(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瓶总成(1),所述燃料瓶总成(1)包括燃料瓶(11)、第一管路(12)和第二管路(13),所述第一管路(12)和所述第二管路(13)分别与所述燃料瓶(11)连通;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包括制冷发动机(21),所述制冷发动机(21)与所述第一管路(12)连通,所述制冷发动机(21)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管路(12)从所述燃料瓶(11)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发动机(31),所述驱动发动机(31)与所述第二管路(13)连通,所述驱动发动机(31)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管路(13)从所述燃料瓶(11)处获取燃料并提供动力;所述燃料瓶(11)与所述温控组件(2)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100)的底盘(101)下部相对的两侧,所述驱动发动机(31)设置在所述车体(100)的驾驶室(102)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路供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瓶总成(1)还包括总成支架(14),所述总成支架(14)为框形结构,所述燃料瓶(11)通过所述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底盘(101)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路供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瓶总成(1)还包括缓冲罐(15)和第三管路(16),所述缓冲罐(15)设置在所述框形结构内,所述缓冲罐(15)与所述燃料瓶(11)通过所述第三管路(1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2)和所述第二管路(13)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罐(15)上,并与所述缓冲罐(1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管路供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瓶总成(1)还包括气化器(17),所述气化器(17)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16)上,并位于所述框形结构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管路供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大勇李辉汤雨王乾耿进财庞建中李轶楠
申请(专利权)人:一重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