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047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包括冷链运输车本体和温控车厢,所述温控车厢固定安装设置在运输车本体上,所述温控车厢的右端面设置有对开的双开厢门,所述温控车厢的内壁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温控车厢中设置有储物箱制冷系统和厢内空气制冷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系统通过储物箱制冷系统和厢内空气制冷系统两套制冷系统分别对温控车厢和储物箱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控、并进行降温控制,其对整个水产产品的冷链运输效果优异,而且能够进行长途长时间运输。长时间运输。长时间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产品运输
,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渔业正处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调整的重点不是水产品数量的简单增减,而是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解决优质水产品相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因此对水产品运输和保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目前我国水产产品的运输为了达到保鲜,往往对水产品进行冷链降温运行。而现有冷链运输车在对水产品进行保鲜运输时均是通过将冰块放在车厢中,从而达到降温效果,然后水产品的冷链运输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其冷冻的肉质影响口感,而且现有通过冰块实现冷链运输的方式无法适用于长途运输。
[0004]申请号为201210457243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产运输装置,包括箱体、控制器、制氧器、制冷装置、传感器、输氧管、保温层和防震层,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设置有防震层,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管和温控元件,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制冷管和传感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输氧管,箱体外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制氧器相连接,制冷管和传感器连接于温控元件一端,温控元件另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接;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虽然能够达到降低温度对水产产品保鲜的作用,但是该运输装置警示通过制冷管对箱体内部进行保温,但是其智能化程度不高,而且对水产产品进行冷链运输时只能对箱体内部进行制冷冰冻,而完全冰冻的冷链运输其并不能提高水产产品的保鲜度,因此使用该类水产运输装置在对水产产品进行冷链运输时其保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现有水产运输装置的上述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现有水产运输装置的上述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方法及温控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系统,包括冷链运输车本体和温控车厢,所述温控车厢固定安装设置在运输车本体上,所述温控车厢的右端面设置有对开的双开厢门,所述温控车厢的内壁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温控车厢中设置有储物箱制冷系统和厢内空气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厢内空气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温控车厢内部上端的一排横梁和固定设置在横梁上的空气热交换箱,所述空气热交换箱的内部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空气热交换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入空气热交换箱内部与相变蓄热材料相接触的第一温度探头,所
述空气热交换箱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伸入空气热交换箱内部与相变蓄热材料相接触,所述空气热交换箱的内部设置有迂回设置的蛇形热交换管,所述蛇形热交换管的进风端连接有循环风机,在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有三通接管,所述三通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三通接管的另一端伸出温控车厢外部设置,所述温控车厢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空气过滤器,伸出所述温控车厢的三通接管端部与空气过滤器相连接,且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三通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蛇形热交换管的出风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风竖管,两个所述导风竖管的下端连接有与温控车厢底壁相平行的出风横管,两个所述出风横管的相对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储物箱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温控车厢下端左右侧壁上的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设置有升降托板,所述出风横管设置在升降托板和温控车厢底壁之间,所述升降托板上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多个储物箱放置槽,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的底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条形口,且在所述升降托板上还开设有大量的通孔,位于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正下方的温控车厢底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半导体制冷器,每个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上的两个制冷棒与对应储物箱放置槽上的两个条形口相对应,所述升降托板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与导轨相匹配的连接块,位于每个所述连接块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与连接块相连接;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中设置有水产品储存箱,所述水产品储存箱包括保温箱体和保温箱盖,所述保温箱盖通过铰链与保温箱体上端开口转动连接,所述保温箱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与两个制冷棒相匹配的嵌入槽,且所述嵌入槽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保温箱体的外侧面开设有温度探头插口,所述温控车厢上通过导线连接有能够插入对应温度探头插口中的第二温度探头,所述温控车厢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温控车厢和双开厢门均由内外两侧金属层和中间的泡沫隔温层复合组成。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为工字钢条,且一排工字钢条为4~8个,所述工字钢条的前后两端与温控车厢的内壁焊接组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空气热交换箱的箱壁也由内外两侧金属层和中间的泡沫隔温层复合组成。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为均电磁阀,且与中央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外壳体,所述过滤器外壳体从外往内依次设置有过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和酒精杀菌海绵层。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装置为直流电动推杆或液压油缸其中的一种。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温控车厢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和蓄电池。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温控车厢上表面四个拐角处的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光伏板载板,所述光伏板载板上安装有多个光伏发电板,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光伏板载板正下方的温控车厢上表面。
[0014]一种使用上述温控系统进行的温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先设定第一探头、第二探头、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2)将水产产品放入水产品储存箱,然后再将水产品储存箱摆放在升降托板上的每个储物箱放置槽中,并将第二温度探头从温度探头插口插入水产品储存箱中,然后关闭厢门;3)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控车厢内部温度和水产品储存箱内部温度是否高于临界值,当达到温度传感器的临界值时自动控制循环风机对温控车厢内部空气进行降温;当达到第二温度探头的临界值时自动控制第二半导体冷器进行制冷,同时升降装置缩短将整个升降托板向下拉动,使得第二半导体制冷器上的两个制冷棒均嵌入对应的嵌入槽中对水产品储存箱进行制冷;4)当循环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第一温度探头检测空气热交换箱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温度是否高于临界值,当高于临界值时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对相变蓄热材料进行制冷;5)同时当循环风机每运行20min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5min后再打开第一阀门和关闭第二阀门进行换气去味即可。
[0015]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系统通过储物箱制冷系统和厢内空气制冷系统两套制冷系统分别对温控车厢和储物箱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控、并进行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系统,包括冷链运输车本体和温控车厢(1),所述温控车厢(1)固定安装设置在运输车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车厢(1)的右端面设置有对开的双开厢门(101),所述温控车厢(1)的内壁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处理器(100),所述温控车厢(1)中设置有储物箱制冷系统(2)和厢内空气制冷系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产品冷链运输车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厢内空气制冷系统(3)包括设置在温控车厢(1)内部上端的一排横梁(301)和固定设置在横梁(301)上的空气热交换箱(302),所述空气热交换箱(302)的内部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303),所述空气热交换箱(302)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入空气热交换箱(302)内部与相变蓄热材料(303)相接触的第一温度探头(304),所述空气热交换箱(30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半导体制冷器(305),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305)伸入空气热交换箱(302)内部与相变蓄热材料(303)相接触,所述空气热交换箱(302)的内部设置有迂回设置的蛇形热交换管(306),所述蛇形热交换管(306)的进风端连接有循环风机(307),在所述循环风机(307)的进风端连接有三通接管(308),所述三通接管(30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309),所述三通接管(308)的另一端伸出温控车厢(1)外部设置,所述温控车厢(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空气过滤器(310),伸出所述温控车厢(1)的三通接管(308)端部与空气过滤器(310)相连接,且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10)与三通接管(308)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311),所述蛇形热交换管(306)的出风端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风竖管(312),两个所述导风竖管(312)的下端连接有与温控车厢(1)底壁相平行的出风横管(313),两个所述出风横管(313)的相对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314);所述储物箱制冷系统(2)包括设置在温控车厢(1)下端左右侧壁上的两个导轨(201),两个所述导轨(201)之间设置有升降托板(202),所述出风横管(313)设置在升降托板(202)和温控车厢(1)底壁之间,所述升降托板(202)上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多个储物箱放置槽(2021),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2021)的底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条形口(2022),且在所述升降托板(202)上还开设有大量的通孔(2023),位于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2021)正下方的温控车厢(1)底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半导体制冷器(203),每个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203)上的两个制冷棒(2031)与对应储物箱放置槽(2021)上的两个条形口(2022)相对应,所述升降托板(202)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与导轨(201)相匹配的连接块(204),位于每个所述连接块(204)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205),所述升降装置(205)的顶端与连接块(204)相连接;每个所述储物箱放置槽(2021)中设置有水产品储存箱(4),所述水产品储存箱(4)包括保温箱体(401)和保温箱盖(402),所述保温箱盖(402)通过铰链与保温箱体(401)上端开口转动连接,所述保温箱体(401)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心宇陈帅陈大照林锋陈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大昌盛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