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81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转子总成、定子总成、旋变总成、前轴承、后轴承。转子总成包括转子轴、转子铁芯、挡板、锁母,转子轴一端突出设有可定位转子铁芯的轴肩,转子铁芯套在转子轴外且其第一端端面定位在轴肩的内侧表面,挡板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是内侧设有圆形通孔的挡板,左挡板套在转子轴的轴肩外,左挡板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子轴的轴肩外径相等,锁母套在转子轴外并锁住转子铁芯的第二端端面,右挡板套在锁母外,右挡板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锁母的外径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装配便捷,能够方便的安装到原有整车发动机舱内。安装到原有整车发动机舱内。安装到原有整车发动机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电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各国均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推广,综合考虑节能效果、成本、结构更改难易程度、产业化可行性等诸多因素,混合动力汽车是较有市场前景的车型。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都在不遗余力的研发混动车型。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发动机和驱动电机作为混合动力源,具有油耗低、燃烧充分、排放气体较干净、起步无怠速等优点。
[0003]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永磁同步电机的轴向长度往往受到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现有的永磁同步电机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结构上很难满足整车布置的安装空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其结构紧凑、装配便捷,能够方便的安装到原有整车发动机舱内。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转子总成、定子总成、旋变总成、前轴承、后轴承,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连接在机壳的前后两端,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有可支撑转子总成转子轴两端的轴孔,转子总成和定子总成分别设置在机壳内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且定子总成位于转子总成的外缘,转子总成包括转子轴、转子铁芯、挡板、锁母,转子轴一端突出设有可定位转子铁芯的轴肩,转子铁芯套在转子轴外且其第一端端面定位在轴肩的内侧表面,挡板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是内侧设有圆形通孔的挡板,左挡板套在转子轴的轴肩外,左挡板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子轴的轴肩外径相等,锁母套在转子轴外并锁住转子铁芯的第二端端面,右挡板套在锁母外,右挡板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锁母的外径相等。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孔外缘分别设有与轴孔相连的轴承位,前轴承、后轴承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位中,转子轴两端与前轴承、后轴承的配合分别为过盈配合。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内侧的轴承位外缘分别向外挖空形成线包布置空间,定子总成的定子绕组可延伸至线包布置空间中。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轴承的轴承位端面与前轴承外侧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波形垫圈。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长螺栓,转子铁芯上间隔
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安装孔Ⅰ,左挡板和右挡板在与转子铁芯安装孔Ⅰ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安装孔Ⅱ,长螺栓穿过对应的安装孔Ⅰ和安装孔Ⅱ将转子铁芯定位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
[0010]本技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左挡板套在转子轴的轴肩外,右挡板套在锁母外,长螺栓配合左右挡板定位转子铁芯,可将转子总成的转子轴轴向长度设计到最短;前后轴承与转子总成的固定方式采用过盈装配,无需其他零件固定,使转子与两端盖的装配更加紧凑;在前后端盖内侧挖空形成线包布置空间也能够适当缩短前后端盖之间的距离,电机总成结构紧凑且容易装配,电机可靠性等级不受影响。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总成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的示意图;
[0014]附图标号说明:1

转子轴,2

轴肩,3

长螺栓,4

左挡板,5

转子铁芯,6

右挡板,7

锁母,8

第二端端面,9

第一端端面,10

转子总成,11

定子总成,12

后端盖,13

旋变总成,14

后轴承,15

前轴承,16

波形垫圈,17

线包布置空间,18

前端盖,19

机壳,20

定子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包括机壳19、前端盖18、后端盖12、转子总成10、定子总成11、旋变总成13、前轴承15、后轴承14。前端盖18、后端盖12分别连接在机壳19的前后两端。前端盖18、后端盖12分别设有可支撑转子总成10转子轴1两端的轴孔。转子总成10和定子总成11分别设置在机壳19内的前端盖18和后端盖12之间,且定子总成11位于转子总成10的外缘。旋变总成13连接在后轴承14外侧的后端盖12内侧。
[0016]所述转子总成10包括转子轴1、转子铁芯5、挡板、锁母7,转子总成10还包括长螺栓3。转子轴1一端突出设有可定位转子铁芯5的轴肩2,转子铁芯5套在转子轴1外且其第一端端面9定位在轴肩2的内侧表面。挡板包括左挡板4和右挡板6,左挡板4和右挡板6分别是内侧设有圆形通孔的挡板,左挡板4套在转子轴1的轴肩2外,左挡板4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子轴1的轴肩2外径相等,锁母7套在转子轴1外并锁住转子铁芯5的第二端端面8,右挡板6套在锁母7外,右挡板6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锁母7的外径相等。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左挡板4和右挡板6不会占用转子轴1的轴向空间,可将转子轴1轴向长度设计到最短。
[0017]转子铁芯5上间隔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安装孔Ⅰ,转子铁芯5在不影响磁路的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安装孔Ⅰ,方便长螺栓3穿过固定。左挡板4和右挡板6在与转子铁芯5安装孔Ⅰ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安装孔Ⅱ,长螺栓3穿过对应的安装孔Ⅰ和安装孔Ⅱ将转子铁芯5定位在左挡板4和右挡板6之间。
[0018]所述前端盖18和后端盖12的轴孔外缘分别设有与轴孔相连的轴承位,前轴承15、后轴承14分别设置在前端盖18和后端盖12的轴承位中,转子轴1两端与前轴承15、后轴承14的配合分别为过盈配合,不需其他固定零件。所述前端盖18和后端盖12内侧的轴承位外缘分别向外挖空形成线包布置空间17,定子总成11的定子绕组20可延伸至线包布置空间17中,在前后端盖12内侧挖空形成线包布置空间17也能够适当缩短前后端盖12之间的距离,使得电机总成结构更紧凑。所述前轴承15的轴承位端面与前轴承15外侧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波形垫圈16。
[0019]通过以上结构改进,可实现前后端盖12、转子总成10的灵活设计,进而可将电机结构的整机长度设计到最优,在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最小轴向长度尺寸的装配要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包括机壳(19)、前端盖(18)、后端盖(12)、转子总成(10)、定子总成(11)、旋变总成(13)、前轴承(15)、后轴承(14),前端盖(18)、后端盖(12)分别连接在机壳(19)的前后两端,前端盖(18)、后端盖(12)分别设有可支撑转子总成(10)转子轴(1)两端的轴孔,转子总成(10)和定子总成(11)分别设置在机壳(19)内的前端盖(18)和后端盖(12)之间,且定子总成(11)位于转子总成(10)的外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总成(10)包括转子轴(1)、转子铁芯(5)、挡板、锁母(7),转子轴(1)一端突出设有可定位转子铁芯(5)的轴肩(2),转子铁芯(5)套在转子轴(1)外且其第一端端面(9)定位在轴肩(2)的内侧表面,挡板包括左挡板(4)和右挡板(6),左挡板(4)和右挡板(6)分别是内侧设有圆形通孔的挡板,左挡板(4)套在转子轴(1)的轴肩(2)外,左挡板(4)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子轴(1)的轴肩(2)外径相等,锁母(7)套在转子轴(1)外并锁住转子铁芯(5)的第二端端面(8),右挡板(6)套在锁母(7)外,右挡板(6)内侧圆形通孔的直径与锁母(7)的外径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成雷正雨岑文成黄珍恒何佑之韦思如王裕柳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