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568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要点是:第一带式输送机、滚筒筛分机、第二带式输送机、滚筒搅拌机、第三带式输送机、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通过输料管道依次串联连接,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每个仓的出料口输料管线都接入滚筒搅拌机的入料口;其中,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之间的输料管道是滑动式溜槽,其余的输料管道包含柔性减振接头;所述柔性减振接头是,柔性减振接头主体是橡胶波纹管,包括其两端的直管形端管,在每个端管上套一个卡箍后由锁紧螺栓锁紧,在每个卡箍上均布三个以上吊耳,两个卡箍对称,在两个卡箍对应的吊耳之间设置限位钢丝绳。两个卡箍对应的吊耳之间设置限位钢丝绳。两个卡箍对应的吊耳之间设置限位钢丝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资源与环境
,涉及对湿粘性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泥,如市政污泥、工业污泥、河湖底泥等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对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污泥具有产量大、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为其高效安全处置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以焚烧、阴燃、热脱附、气化等为代表的热处理技术,由于可以有效破坏各类污泥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实现污泥最大程度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能源的回收和利用,已经成为了众多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0003]几乎所有的污泥均具有含水率高、粘度大、固相颗粒细小的特点。通常,经过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其含水率在35%~55%之间,固相颗粒粒径集中在0.5~450μm范围,污泥整体呈现半固体状,粘性强,流动性差。特别对于含油污泥,由于粘稠的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加入,污泥的整体粘度进一步提高。这些湿粘性污泥如果直接进入热处理反应器,会造成诸多问题:
[0004]1、污泥很容易在壁面上产生粘附、挂壁现象,并进一步发生结焦和烧结,最终造成堵塞。
[0005]2、粘结的污泥中大量的盐会对壁面产生不可逆的腐蚀,造成耐材破损,甚至脱落。
[0006]3、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细小的颗粒物,随烟气排出反应器,增加了后续烟气净化设施的负荷并对大气环境造成威胁。
[0007]4、湿粘性污泥的孔隙度较低且固相颗粒细小,缺少均匀分布的无机骨架物质,因此热处理过程中的透气性差,结块明显,严重限制了反应和生成气体的流动扩散条件,大幅降低了热处理效率。特别对于阴燃处理,将直接导致污泥的自持燃烧无法持续进行。
[0008]上述问题均会导致污泥热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效果下降,运行成本增加,排放情况恶化等后果,严重时必须停炉进行人工清理,耗时耗财耗力,严重影响了处理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转。
[0009]在我国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建设的新背景下,实现湿粘性污泥的清洁高效热处理以及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是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更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源全面节约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湿粘性污泥的预处理系统,来改善污泥的物理性状,进而解决热处理过程中的上述问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成本低廉,施工便利,作业灵活,效果稳定的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由四个带式输送机、滚筒筛分机、滚筒搅拌机、螺杆挤压造粒机、晾晒场、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滚筒筛分机、第二带式输送机、滚筒搅拌机、第三带式输送机、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通过输料管道依次串联连接(所述通过输送管线依次串联连接是指相邻两个设备前一个设备的的出料口与后一个设备的进料口由输料管道连接),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每个仓的出料口输料管线都接入或并联后接入滚筒搅拌机的入料口;其中,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之间的输料管道是滑动式溜槽,其余的输料管道每段输料管道包含柔性减振接头;
[0012]所述柔性减振接头是,柔性减振接头主体是橡胶波纹管,包括其两端的直管形端管(非波纹管),在每个端管上套一个卡箍后由锁紧螺栓锁紧,在每个卡箍上均布三个以上吊耳,两个卡箍对称,在两个卡箍对应的吊耳之间设置限位钢丝绳。
[0013]上述系统运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原始污泥分析测试。对原始污泥的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包括含水率、有机物含量、无机固相物含量等指标;根据含水率数值,将原始污泥分为低湿(含水率35%~40%)、中湿(含水率40%~50%)和高湿(含水率50%~55%)三类。
[0015]步骤二:原始污泥杂质筛除。利用土方机械将所述步骤一的原始污泥运送至第一带式输送机的进料口,第一带式输送机通过柔性减振接头将原始污泥传送至滚筒筛分机中,滚筒筛分机将原始污泥中粒径在20mm以上的大块杂质筛除,细料通过柔性减振接头进入第二带式输送机的进料口。
[0016]步骤三:污泥调质。第二带式输送机通过柔性减振接头将所述步骤二的细料污泥传送至滚筒搅拌机中,同时作为调理剂的黄土、膨润土和石灰粉,也通过柔性减振接头分别由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输送至滚筒搅拌机中,其添加的比例通过螺旋输送机或管链输送机的速率调控。调理剂添加的种类及比例按照如下原则确定:(1)对于所述步骤一的低湿类污泥,以湿基污泥的质量为基准,添加高塑限黄土3%~6%,低塑限膨润土5%~9%;(2)对于所述步骤一的中湿类污泥,以湿基污泥的质量为基准,添加高塑限黄土3%~5%,中塑限膨润土5%~8%,石灰粉2%~4%;(3)对于所述步骤一的高湿类污泥,以湿基污泥的质量为基准,添加高塑限黄土3%~5%,高塑限膨润土5%~8%,石灰粉5%~8%。所有物料在滚筒搅拌机中进行充分混合后,调质污泥通过滑动式溜槽进入第三带式输送机的进料口。
[0017]步骤四:挤压造粒。第三带式输送机通过柔性减振接头将所述步骤三的调质污泥传送至螺杆挤压造粒机中,螺杆挤压造粒机对调质污泥进行造粒处理,粒径范围为20~40mm。成粒污泥通过滑动式溜槽进入第四带式输送机的进料口。
[0018]步骤五:成粒污泥晾晒。第四带式输送机通过滑动式溜槽将所述步骤四的成粒污泥传送至晾晒场,在常温通风条件下,对成粒污泥进行自然晾晒处理。晾晒时间为1~4小时,之后成粒污泥表面由于初步风干而形成一定的强度,满足入炉堆料要求,可入炉进行热处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 调理剂中的黄土和膨润土,在吸收湿粘性污泥中的水分之后,呈现出良好的结合性,使污泥中的细小颗粒物团聚结合,增强了污泥的塑性和整体性,同时在挤压造粒过程中,成粒污泥的内部进一步建立起一定强度的结合力,使颗粒不易散裂,最终显著改善了
热处理过程中湿粘性污泥的粘附、挂壁现象,并大幅降低了细小颗粒物的排放。
[0021](2) 调理剂中的黄土、膨润土和石灰粉,在吸收湿粘性污泥中的水分并通过晾晒和炉内干燥过程再次脱水后,均会形成一定的强度,成为均匀分布于成粒污泥内部的无机骨架结构,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热处理过程中污泥的透气性,并保持成粒污泥的完整性,减少散裂,最终在显著改善热处理过程中湿粘性污泥反应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细小颗粒物的排放。
[0022](3) 调理剂中的膨润土具有明显的遇水膨胀性,在吸收湿粘性污泥中的水分后,其体积迅速膨胀,而在干燥脱水变硬后,其体积的收缩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热处理技术的湿粘性污泥预处理系统,由四个带式输送机、滚筒筛分机、滚筒搅拌机、螺杆挤压造粒机、晾晒场、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带式输送机、滚筒筛分机、第二带式输送机、滚筒搅拌机、第三带式输送机、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通过输料管道依次串联连接,黄土仓、膨润土仓和石灰粉仓每个仓的出料口输料管线都接入或并联后接入滚筒搅拌机的入料口;其中,螺杆挤压造粒机、第四带式输送机和晾晒场之间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春岩赵岩王坚祁国恕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