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56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由凹面反射镜及放电灯构成的光学装置小型化,并能防止产生阴极侧密封部上的裂缝的构造。该光学装置,由超高压放电灯及包围该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构成,其特征在于:放电灯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的两端连接了一对密封部并在该发光部内封入不小于0.15mg/mm↑[3]的水银并将一对电极(3、4)的距离配置为不大于2.0mm。并且,超高压放电灯,其阳极侧密封部的长度不大于20mm,且在该阳极侧密封部插入凹面反射镜的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含有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并保持,并且,该无机系粘接剂与放电灯的阳极电绝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亮灯时的水银蒸气压达到不低于150大气压的超高压放电灯,特别涉及作为使用液晶显像装置或DMD(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即,数字微透镜装置)的DLP(数字光束处理器)等投影装置(projector)的投射用光源使用的超高压放电灯。
技术介绍
投射型投影装置被要求对矩形银幕均匀地、且以充分的彩色再现性来照明图像。因此,光源使用充入水银或金属卤化物的金属卤素灯。并且,推进了进一步小型化、点光源化,且电极之间距离极小的光源也被实用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提案提出用极高的水银蒸气压,例如,不低于200帕(约197大气压)的灯来取代金属卤素灯。该灯通过提高水银蒸气压,来抑制电弧的扩散,并且实现了进一步提高光输出,例如,如特开平2-148561号(美国专利第5109181)、特开平6-52830号(美国专利第5497049)中所公开。另一方面,投影装置采用使用DMD(数字微透镜装置)的DLP(数字光束处理器)方式,不必使用液晶面板,由此进一步小型化受到瞩目。即,由投影装置的投射用光源构成的放电灯,在被要求高的光输出及照度维持率的另一方面,随着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反射镜及放电灯也被要求小型化。图6是组装于投影装置中的光学装置,其表示由凹面反射镜与放电灯构成的状态。(a)表示通常的光学装置,(b)表示根据小型化的要求实现了进一步小型化的光学装置。在(a)中,放电灯1中,发光部10和其两端上的密封部11a、11b相连接。在阳极侧密封部11a的前端安装了灯头12,该灯头12通过粘接剂13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4上。支撑部件14通过连接部件15与凹面反射镜2连接。该连接部件15例如为具有通风孔的金属板,构成为能冷却密封部11a的结构。在(b)中,缩短了密封部11a的长度,并且灯头12通过粘接剂13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4上,该支撑部件14通过粘接剂(省略图示)等直接被安装在凹面反射镜2上。因此,与(a)的构造相比,不同点在于缩短了密封部11a,并且,不使用连接部件15。此外,说明是以额定功率等放电灯的性能、规格相同为前提进行的。此时,放电灯及凹面反射镜被高精度定位,并且必须被牢固地固定,以防止因微小的振动而破坏位置关系。这是因为放电灯的电弧发生点若不在凹面反射镜的焦点上,则光的输出效率会显著降低。因此,在(a)、(b)两图中,粘接剂在固定两者位置关系的意义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这样的背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许多光学装置,只从将放电灯与凹面反射镜牢固地固定的观点上考虑。从而,在放电灯与凹面反射镜或支撑部件形成的间隙之间注入了大量的粘接剂。如此,为了将光学装置小型化,必须着手于形成在凹面反射镜顶部外侧的安装结构(具体的是,阳极侧密封部11a、灯头12、粘接剂13、支撑部件14等的构造)的小型化。这是因为从获取光的观点出发,凹面反射镜的内部被限制了某种程度的大小及形状。即,根据投影装置的小型化要求,要求光学装置小型化,作为满足该要求的结构,凹面反射镜顶部外侧的构造逐步小型化。但是,在上述光学装置中,产生了在放电灯阴极侧密封部11b上产生金属箔浮起或裂缝而损坏放电灯的问题。特别是,在将图6(a)、(b)的光学装置进行比较之后,了解到图(b)结构的光学装置更多地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凹面反射镜和放电灯构成的光学装置的构造,其小型化并可防止在阴极侧密封部产生裂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的光学装置,其由超高压放电灯及包围该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构成,放电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两端连接一对密封部,在该发光部内充入不少于0.15mg/mm3的水银,且将一对电极以不大于2.0mm的距离配置。并且,超高压放电灯的特征在于,其阳极侧密封部的长度不大于额定亮灯功率(W)的0.115倍(mm),该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该无机系粘接剂与放电灯的阳极电绝缘。另外,第二专利技术的光学装置,其由上述超高压放电灯、及包围该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超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在该无机系粘接剂上,在灯亮灯时温度不高于450℃的位置,接触与阳极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另外,第三专利技术的光学装置,其由上述超高压放电灯、及包围该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超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所述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在该无机系粘接剂上,与阳极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从发光部与阳极侧密封部的分界位置向该阳极侧密封部,离开不小于额定亮灯功率(W)的1/20(mm)。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学装置的整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学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学装置的整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学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光学装置中所使用的放电灯。图6示出以往的光学装置中所使用的放电灯。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用于说明第一专利技术的光学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光学装置由短电弧型超高压放电灯1(以下,简单地称为放电灯)和包围该放电灯1的凹面反射镜2构成,凹面反射镜2的光轴L与电灯1的电弧方向基本一致,并且放电灯1的电弧亮点被配置成与凹面反射镜2的第一焦点一致。放电灯1的放电容器,由大致球状的发光部10、与该发光部10的两端连续的长杆状密封部11a、11b构成,在发光部10内相向地设置了阳极3及阴极4。放电灯1的阳极侧密封部11a被插入凹面反射镜2的顶部21的开口,阳极侧密封部11a通过粘接剂13被安装在支撑部件14上。从密封部11a的前端凸出了供电导线16,且通过供电线等与省略了图示的供电装置被电连接。支撑部件14由陶瓷材料等构成,但也可以是例如筒部从凹面反射镜的顶部一体地伸出的形状。反射镜2的整体是大致呈碗状的椭圆聚光镜,由顶部21及前面开口部22构成。前面开口部22在放射光时是必需的,在顶部21上为安装放电灯而设置了开口。在反射镜2的内面上,例如,形成氧化钛(TiO2)及二氧化硅(SiO2)的电介质多层膜,且具有反射所需波长的功能,并且反射镜2的焦点位置位于放电灯1的电弧亮点上。反射镜的材质,例如,其采用硼硅玻璃,但也可以用铝等的金属部件或陶瓷等构成反射镜。在反射镜2的前面开口部22上,例如,安装了由硼硅酸玻璃等构成的透光性前面玻璃23。通过设置前面玻璃23可以将反射镜2的内部形成密闭构造。因此,万一,在放电灯1破损了时,可以防止碎片飞散。此外,前面玻璃23不是必备的部件,在冷却放电灯的必要性高的场合下可以采用不设置前面玻璃的构造。并且,也可以采用设置前面玻璃23,但并不完全密封内部的构造,仅在一部分设置冷却用开口的构造。放电灯1与反射镜2的结合是在反射镜2的顶部21的外侧,在放电灯1的密封部11a的周围进行。具体来说,在密封部11a与支撑部件14的间隙注入粘接剂13。大量地注入粘接剂13,以完全填充两者间的间隙,因此有的情况下粘接剂13存在于接近发光部10与密封部11a的分界处为止。位于凹面反射镜2的顶部开口侧的阳极侧密封部11a,为了对应光学装置的小型化而缩短。具体是不大于灯的亮灯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装置,具有:超高压放电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两端连接一对密封部,在该发光部内充入不小于0.15mg/mm↑[3]的水银,且将一对电极以不大于2.0mm的距离配置;以及,包围该超高压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 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的长度不大于额定亮灯功率(W)的0.115倍(mm),该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所述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该无机系粘接剂与阳极电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4-24 2003-1196121.一种光学装置,具有超高压放电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两端连接一对密封部,在该发光部内充入不小于0.15mg/mm3的水银,且将一对电极以不大于2.0mm的距离配置;以及,包围该超高压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的长度不大于额定亮灯功率(W)的0.115倍(mm),该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所述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该无机系粘接剂与阳极电绝缘。2.一种光学装置,具有超高压放电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两端连接一对密封部,在该发光部内充入不小于0.15mg/mm3的水银,且将一对电极以不大于2.0mm的距离配置;以及,包围该超高压放电灯的凹面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的长度不大于额定亮灯功率(W)的0.115倍(mm),并且,该超高压放电灯的阳极侧密封部在插入所述凹面反射镜顶部的状态下,通过包含钠成分及/或锂成分的无机系粘接剂被接触保持,并且,在该无机系粘接剂上,在灯亮灯时温度不高于450℃的位置,接触与阳极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3.一种光学装置,具有超高压放电灯,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部两端连接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贺岳人平尾哲治齐藤滋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