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流体的位置变化来控制光的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表2007-53191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电润湿效应的显示器设备。该显示器设备具有在分别具有电极的2个基板之间配置彼此不混合的2个流体的结构,使用具有导电性或极性的流体作为其中一个流体。在该显示器设备中,对各基板的电极间施加电压,从而能够电气地控制具有导电性或极性的流体的润湿性。因此,例如如果对2个流体中的一方着色而使另一方透明,则能够按照各流体移动后的状态来控制透射过各流体的光的强度或由各流体反射的光的强度。作为2个流体举例示出一个流体为包含染料的油,另一个流体是水等。基于这种电润湿效应的显示器设备能应对反射型显示与透射型显示中的任一种显示,在用于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下能实现与纸介质同等程度的反射率(50%左右)和对比度比,而且还具备开关速度较快(例如10毫秒以下)的长处。然而在上述先行例中,对流体位置进行电气控制之后,为了保持该状态,需要始终赋予驱动电流。即,关于流体移动后的状态不存在记忆性。因此,例如会在所谓的电子纸等要求超低耗电的用途中存在不易使用的不良情况。另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装置,具有:相对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分隔壁;第1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与由上述分隔壁围起的区域重合;第2电极和第3电极,它们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分别隔着由上述分隔壁围起的区域与上述第1电极相对配置;平滑层,其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覆盖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3电极;以及第1流体和第2流体,它们配置于由上述分隔壁围起的区域中,彼此不相溶,上述第1流体由具有极性或导电性的液状体构成,上述第2流体由包含液晶性材料的液状体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08 JP 2011-1732661.一种光学装置,具有:相对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分隔壁;第1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与由上述分隔壁围起的区域重合;第2电极和第3电极,它们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分别隔着由上述分隔壁围起的区域与上述第1电极相对配置;平滑层,其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覆盖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3电极;遮光层,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甲康夫,斋藤达也,高桥泰树,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